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3例漂浮前臂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9月收治3例漂浮前臂损伤男性患者,均为高处坠落致伤后3 h~1 d入院。均为闭合骨折。入院后对月骨周围性脱位、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肘关节深屈肘石膏托外固定。待肿胀消退后,对腕舟骨行骨折复位内固定。1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并腕关节支架外固定于中立位,其余2例行术后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术后第2天行手指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行肘、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随访2个月后失访,骨折未愈合。其余2例分别随访29个月及17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Inglis等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为95分及97分,Sarmiento等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为3.5分及4.5分。结论漂浮前臂损伤是前臂双极关节的严重骨折-脱位,通过仔细查体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时行关节及骨折复位、固定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闭合穿针术治疗巴尔通(Barton′s)氏骨折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91年12月至1998年12月应用“闭合穿针技术”治疗巴尔通氏骨折1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2~64岁,平均38岁。左侧5例,右侧9例。掌侧巴尔通氏骨折11例,背侧巴尔通氏骨折3例。受伤原因:跌伤,包括车祸伤,腕或腕背部直接触地11例,腕部暴力锤击伤3例。治疗方法:臂丛麻醉,常规消毒,在助手帮助下,手法复位成功后,自掌侧或背侧垂直穿入1~2枚克氏针固定,其中1枚固定5例,2枚固定9例,石膏托固定于中立位。术后42~60d拔钢针,随访1年以上,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掌屈平均45°,背伸38°,桡侧倾斜27°,尺侧…  相似文献   

3.
周本庆 《中国骨伤》2000,13(12):759-759
我科从 1993年~ 1996年采用塑形夹板固定治疗柯雷氏骨折 9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2例中男 5 8例 ,女 34例 ;年龄 7岁~ 85岁 ;受伤时间半小时~ 7天。骨折类型 :单纯骨折背侧及桡侧移位 5 2例 ,粉碎性骨折 2 7例 ,骨折累及关节面13例。2 治疗方法本组全部采用手法整复后塑形夹板固定。具体方法为 :骨折复位后采用塑形前臂夹板将手腕部固定于掌屈尺偏位 ,各块夹板前端均超过腕关节达掌指关节处。两周后把前后夹板分别翻转180°,桡侧夹板顶端退至腕关节处 ,将手腕部固定功能位。伤后 4周再把前后夹板头尾调换固…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Barton骨折掌侧型5例,经随访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右侧3例,左侧2例,年龄17~54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均为跌倒后腕关节背伸位着地所致。X线显示,1例为桡骨远端掌侧关节面下陷,倾斜,尤如歪蝎状,桡腕关节掌侧半脱位,其余4例均为桡骨远端掌侧三角形骨片伴桡腕关节掌侧半脱位。 1.2 治疗方法 手术恢复内固定3例,2例给于拉力螺钉加支柱钢板固定,对于关节面塌陷1例,我们给于钢板螺钉固定外,同时给于关节面植骨,非手术治疗2例,给于手法复位,腕关节屈曲位石膏托固定。 1.3 随访结果 本组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根据Oliveiral功能评定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经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外固定,旋后—内收型固定于外旋-外翻-背伸位,垂直压缩固定于中立位,其他均固定于内旋-内翻-背伸位,固定时间42~56d,平均48d。结果:随访6~12月,82例功能正常无不适感;66例行走时踝部不适,小腿酸胀感;5例行走时踝部疼痛;3例手法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完好的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较单纯石膏或单纯夹板等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靠。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
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8例单侧胫后肌腱功能不良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36~56岁,平均47岁。左足6例,右足2例;胫后肌腱功能不良Ⅱ期2例,Ⅲ期6例。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术前足踝功能为可2例、差6例。对每例患者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联合应用足外侧柱延长术、关节融合术、胫后肌腱修复术、弹簧韧带紧缩术及趾长屈肌腱转移术等术式。骨性手术一般辅以一种以上相关的软组织手术,其中4例行胫后肌腱前移加强术,2例行弹簧韧带紧缩术,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移术。术后以短腿管型石膏将患足固定于内翻跖屈位,4~6周后改用短腿后托石膏将患足于中立位继续固定4周,拆除外固定后,根据骨愈合情况逐渐开始负重训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术后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术后足外形均恢复良好,能穿普通鞋。术后X线片测量的足弓高度及提示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矫正程度的特异性角度明显改善(P<0.01),其中弓高平均增加8mm,侧位距跟角平均减少14°,前后位距跟角平均减少12°,侧位第一跖距角平均减少17°,跟骨倾斜角平均增加11°,距舟覆盖角平均减少6°。结论骨性手术结合软组织手术组成的个体化联合术式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良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春枝  王爱国 《中国骨伤》2000,13(11):674-675
自 1992~ 1996年 ,我科对收治的 41例肘内翻患者采用了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单纯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 ,31例获得随访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 41例 ,男 32例 ,女 9例 ;年龄 2 3~ 12岁。肘内翻角最大 30°,最小 15°,其中 15°~ 2 0°10例 ,2 0°~ 2 5°2 8例 ,2 5°~ 30°13例。本组病例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 ,距受伤时间 8个月~ 9年。2 治疗方法2 .1 术前准备 术前根据患侧及健侧肘部X线片测量肘内翻角度 ,再加上健侧正常携物角测得截骨角[1] 。2 .2 切口与显露 采用肱骨下段外侧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马德隆畸形的治疗方法。 方法 2 0 0 0年3月~2 0 0 3年11月,治疗7例马德隆畸形,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18~2 3岁;原因不明5例,外伤史2例。桡骨尺倾角37~70°,掌倾角大于16°。手术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桡侧作纵行切口,对尺骨实施段切,桡骨楔形截骨,矫正畸形,双十字钢丝纵向加压固定尺骨,髓内针对桡骨矫形并固定。腕关节位于休息位,紧缩尺侧腕伸肌腱。 结果 术后7例腕畸形均改善,桡骨尺倾角减小到2 0~2 4°,掌倾角<15°。7例均获随访9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与术前比较患者腕部畸形全部矫正,腕痛消失,腕关节活动及前臂旋转功能接近正常;腕关节背伸有力。 结论 尺骨段切、桡骨远端截骨、改善内固定及加尺侧腕伸肌紧缩术治疗马德隆畸形,对消除畸形、减轻腕痛、改善功能,以及减少下尺桡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arton骨折徒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徒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12例Barton骨折。结果经治疗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1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采用Mehara关于Barton骨折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X线显示掌倾角9&#176;~18&#176;(平均为11.0&#176;),尺偏角为13&#176;-26&#176;(平均为22.4&#176;),桡骨轴向无短缩。结论徒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可达到复位好,其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好,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腕关节功能,效果满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人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收治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28例,采用背侧外固定支架固定于功能位,掌侧入路以钢板或克氏针固定;骨皮质粉碎或松质骨压缩者予植骨。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54岁,中位年龄41岁。左侧4例,右侧24例。根据AO分型标准:C2型18例,C3型10例。合并月骨周围脱位1例。结果4例失访,24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8.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桡骨长度无丢失;掌倾角8~16°,平均11.2°,尺偏角19~28°,平均20.8°,均无丢失。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以及闭合复位难以纠正者应手术治疗。掌侧入路固定能降低并发症,结合外固定支架可获满意复位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锤状指患者,于末节指骨终腱止点处作粗糙面熏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肌腱近端用3/0缝合线重叠缝合,远端用4/0丝线作“8”字缝合后绕行至指端皮肤外打结。远侧指间关节用直径1.0mm克氏针固定过伸位10°~15°,近侧指间关节石膏托固定屈曲位30°~40°。4周后拆除牵引线及外固定进行近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拔除克氏针进行末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2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是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3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采用截骨矫正 ,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 1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19例 ,女 16例 ;最大年龄为 12岁 ,最小年龄为 5岁 ,平均 8岁。手术时间 :1年以内 4例 ,2年以内 12例 ,2~ 4年 3例。肘内翻最小角度 15°,最大 35°,平均角度 2 5 .8°。1.2 治疗方法1.2 .1 术前双侧肘关节完全伸直 ,前臂旋后包括腕关节正位X线片。分别测量健侧提携角和患侧肘内翻角度 ,患侧肘内翻角度 +健侧提携角即为截骨矫正角度 ,在X线片上标出截骨线位置 ,截骨角为顶角 ,顶角在内 ,…  相似文献   

13.
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需要严格制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iang X  Zhang L  Gong M  Hong L  Wang M  Zhai G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36-738
目的探讨单纯肘关节后脱位复位后的治疗方法。方法36例单纯肘关节后脱位患者,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22岁;左侧14例,右侧22例;主力侧上肢21例,非主力侧15例。闭合复位成功后,通过内外翻应力试验及推拉前臂证实患肘关节在屈曲30°~130°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对30例小于35岁的患者用长臂石膏后托制动于屈肘90°,前臂旋前位1周;对6例35岁以上患者仅用颈腕吊带制动3~5d,肿胀和疼痛减轻后立即开始主动功能锻炼,但刚开始的1~2周限制其最后的30°伸肘。告知所有患者切忌强力被动活动及牵拉肘关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在伤后3~4个月恢复了运动范围和肌力。32例与健侧相比完全恢复,4例35岁以下者伸肘受限在5。~10°之间。未出现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亦未发生复发性肘关节脱位;X线片检查也未发现创伤性骨化及骨关节病征象。结论肱尺关节具有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其骨性稳定足以保证肘关节在进行功能活动的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愈合良好。对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采取短期制动(不超过1周),早期功能锻炼是可取的,不需要长时间的严格制动。  相似文献   

14.
全脊柱截骨USS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截骨配合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 (USS)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的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对 31例脊柱后凸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休门氏病 2例 ,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 2 9例 ;病程 6~ 2 8年。X线片示脊柱后凸角 (Cobb角 )平均 89°,其中小于 4 0°3例 ,4 0~ 80°17例 ,80~ 110° 9例 ,大于110°2例 ,平均 89°。将术后平均矫正度数与术前平均后凸角度进行对比求出平均矫正率 ,并对截骨融合率、内固定结构稳定性进行随访统计。 结果 术后 31例均获 6~ 31个月随访 ,平均 12个月。术后 Cobb小于 4 0° 3例 ,平均矫正 32°;4 0~ 80°17例 ,平均矫正 5 8°;80~ 110°9例 ,平均矫正 86°;大于 110°2例 ,平均矫正 12 0°。术后全组平均矫正 74°,平均矫正率为 83.15 % ;除 1例截骨平面近椎间盘未愈合 ,余 30例术后 3~ 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及连接结构松脱。 结论 采用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截骨配合 USS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可达到稳定的三维固定 ,增加了脊椎融合率 ,提高了后凸角度矫正率 ,并可早期离床活动 ,无须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潘月勤 《中国骨伤》2003,16(6):379-379
小儿桡骨小头骨折关节面倾斜 >30°时 ,一般均需复位。近两年我院采用推按旋转法复位 ,上肢石膏托旋后位外固定 ,治疗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7例 ,女 1例 ;右侧 5例 ,左侧 3例 ;年龄 9~ 15岁 ,平均 11 2 5岁 ;病程 2h~4d ;受伤原因 :行走跌伤 5例 ,坠落伤 3例。X线片检查均为桡骨小头骨折嵌插移位 ,关节面向外倾斜 ,其中倾斜 4 1°~ 5 0° 4例 ,5 1°~ 6 0° 3例 ,6 1°~ 70° 1例。伤后肘部外侧疼痛、肿胀 ,桡骨小头处压痛 ,前臂旋转活动受限。2 治疗方法2 1 推按旋转手法 以右侧为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可吸收钉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及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17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石膏固定拇指掌指关节固定于对掌位4~6周,早期康复训练。结果17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背伸45°~50°,掌屈55°~60°,手部握力平均提高2级。随访6~18个月,优1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植及可吸收钉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易推广,为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路内固定矫正结核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1年5月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一期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18例 ,其中颈椎 1例 ,胸椎10例 ,胸腰段 2例 ,腰椎 5例。平均每例受累椎体 2 8个。脊柱后凸畸形角度 2 7 0°~ 75 5°,平均47 5°± 11 4°。均采用髂骨植骨。 结果  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 ,植骨均完全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 3 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 32 7°± 8 3°,后期矫正度丢失 3 2°± 2 8°。 结论 前路内固定手术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能有效地达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目的 ,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度为 7~ 8cm。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 ,重建远端桡腕关节。 结果  3例术后获随访 6~ 18个月 ,4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 ,肿瘤无复发 ,腕关节功能良好 ,旋前 35~ 70°,旋后 4 5~ 6 0°,掌屈及背伸 35~6 0°。 结论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替代缺失的桡骨 ,可根据桡骨肿瘤范围切取其长度 ,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lles骨折与腕关节不稳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53例Colles骨折随访3~5年,测量其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41.5%(22/53),其中腕背不稳定(DISI)10例(45.5%),舟月分离12例(54.5%),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高能量损伤的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Colles骨折患者。结论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Colles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Colles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如骨折稳定,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为宜;如骨折不稳定,应固定在掌屈尺偏位,2周后改为固定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以防止远期出现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无骨折的踝关节全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自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共参与诊治过3例无骨折的踝关节全脱位,2例患者为闭合性脱位,1例为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采用急诊局部麻醉闭合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外固定6—8周:开放性脱位则采用急诊清创肌腱神经血管探察修复后加石膏托外固定6~8周的方法。经过12~24月(平均15月)的随访,所有病人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