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处,是贵阳的南大门,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青岩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22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  相似文献   

2.
青岩镇是贵州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明清古镇。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在此设“青岩堡”,留军屯田,为贵州(指贵阳)前卫。明天启年间,土司班麟贵建老城,以后历经扩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青岩镇,迄今已有六百多年。青岩镇现属贵阳市,距市区19公里。紧靠花溪,位于群山环绕的青岩坝子西南隅。龙洞河蜿蜒流经坝子中部,润育大片农田,经济较富裕。  相似文献   

3.
青岩古镇     
《建筑》2016,(9)
正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青岩古镇在历史上是交通通道,又是兵家要地。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渐成街巷纵横的石城。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城楼高耸,城墙逶迤。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蜿蜒悠长。  相似文献   

4.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迄今已有 6 0 0多年历史 ,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是贵阳市花溪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从青岩古镇丰富的文化内涵来看 ,将青岩古镇定位为传统风貌、风景名胜、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近现代史迹等四种文化类型。文化类型的定位反映出青岩古镇所具有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文化品位。努力挖掘和保护青岩古镇丰富的文化内涵 ,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法加以利用、保护和建设 ,使青岩古镇更具文化魅力 ,更具有历史风采。保护古镇风貌 ,抢救历史建筑 ,开拓旅游环境 ,改善居住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 ,树立精…  相似文献   

5.
青岩古镇的保护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阐述了古镇保护规划实施五年来,通过抢救濒危历史建筑、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等一系列的实践,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更新,使青岩古镇由一个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农村集镇转变为旅游城镇的发展变化过程,提出“合理利用就是保护”的观点,指出要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还必须防止旅游及商业的过度开发,需要有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基础设施留有发展余地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镇青岩     
2002年春节,我们古镇专题小组一行前往贵州拍摄,青岩古镇早巳耳闻,是我们此次拍摄的重点。每次前往古镇,都会有一种见网友的感觉,见面后的网友与你心中的形象总有距离,有的会很让人失望,失望得直想拿鞋帮子煽自己的脸;而青岩则是与想象中的距离不大的一个,她甚至比我们想象中的古镇更洋气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保护古镇风貌,抢救历史建筑,开拓旅游环境、改善居住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树立精品意识是贵阳市青岩古镇保护的指导思想。青岩古镇的保护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历史建筑文化古迹保护。近期重点对慈云寺、万寿宫、寿福寺、文昌阁、龙泉寺等历史建筑进行整治保护,远期逐渐抢救和恢复朝阳寺、观音寺、元能寺、风鸣寺、青龙寺、川祖庙、黑神庙、岳王庙、雷神庙、孙膑庙、火神庙、东岳庙、财神庙、三宫阁、云龙阁、玉皇阁、班土司祠、赵  相似文献   

8.
石柱础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构件,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功能.青岩古镇是现今贵州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历史文化古镇,古镇中的明清建筑群是典型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其中规模较大的慈云寺内的石柱础造型各异、雕工精湛,是青岩柱础群中的典型代表者之一.本文以慈云寺为研究地点,经过实地考察和测量,对寺内石柱础的形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发挥其作为“青岩活体文字书”的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气候温润,山峦起伏,民风淳朴,生活在里的人们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文化。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其人文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本文通过对古镇的发展背景、建筑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古镇面临的问题,对于古镇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和破坏。目前,在许多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上还是存在着较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本文全面阐述了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基本情况,客观分析了青岩古镇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遇到的瓶颈,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青岩古镇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贵州青岩古镇于2005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是贵阳南通广西古驿道上第一驿站,素有“筑南门户”之誉,是贵阳周边保存相对完好的一个古镇。青岩镇商贾云集,是一座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城镇。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古镇依山就势而建,在近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寺庙与古城墙、古街道、古民居相互映衬,四教并存及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和谐共存,展现出古镇的独特魅力,其韵味展现如下:1.古建筑文化保存完好并形成独具特定广门色的建筑风格,沿袭了明清时期格局,民居双重檐、瓦屋面、木、石墙壁、腰门的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长征》和姜文、宁静主演的电影《寻枪》播出后,拍摄外景中的青岩镇始为世人所知。媒体对于青岩的宣传是“贵州偏僻的不知名小镇”,却是对青岩的误导。该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是近代“三大教案”中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3)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理论,可以将其与英语翻译相结合。形象学是研究形象的学科。为了打造本土文化,塑造地方形象,可以将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名镇——青岩古镇译介为英语,让世界了解贵州,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距贵州省城贵阳市南郊29公里,交通发达,商贸云集,人才荟萃,是贵州省九大名镇之一。全镇人口2.7万余人,工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千元,是贵阳市与惠水、罗甸、长顺等县的交通咽喉,也是花溪区连接高坡、黔陶、马玲、燕楼等乡的物资集散地。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11年(1378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赵以炯,中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平乐,拥有“山-水-镇”、“田园-水网-街巷-民居”交融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古镇魅力的核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其特色空间格局受多方面胁迫而面临破坏.亟需重构和保护。本文基于“触媒”思路。以既要保护古镇特色空间又要促进发展为前提。把特色空间作为旅游业运作的触媒,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策略和模式.通过触媒(特色空间)持续刺激引导古镇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特色空间(触媒)本身在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中实现持续性的维育。形成良性循环。试图找到一条实现历史文化古镇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正青岩古镇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位于"地无三尺平"的贵州贵阳市,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镇,是典型的"屯堡",也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相似文献   

17.
石柱础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构件,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贵州省的青岩古镇是明清时期的一座历史文化古镇,古镇慈云寺中的石柱础,造型各异、雕饰丰富,是青岩柱础群中的典型代表作之一。本文是在对寺内石柱础的雕饰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考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对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开发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地处巴渝腹地的走马镇,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明代中叶开始鼎盛起来。因其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是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是成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走马古镇现尚存古驿道遗址,古街区,明清建筑古戏楼和慈云寺等遗址。2008年走马古镇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是走马历史文化名镇魅力所在,是展示走马文化的平台和窗口。目前,走马镇已完成古镇改造及风貌设  相似文献   

19.
龙兴古镇位于长江支流——御临河畔,地处浅丘盆地,四周层峦叠翠,古木森森。其东西南北有五条青石板铺就的古大道,与周边五大场镇和四大自然风景区相连,古人谓之“五马归巢”之宝地,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巴渝小镇。2005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兴古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百年文明的洗礼,古镇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至今保存完好。镇上散布着众多明清时代的古刹建筑群落,其风格各异,造型独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藏寺、禹王庙两建筑,其体制宏伟,形式壮观,雕刻精美细腻,庭院、回廊曲折幽深,表现…  相似文献   

20.
古镇保护及其发展策略——以重庆丰盛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2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首批重庆市二十个“历史文化名镇”,丰盛古镇名列其中,丰盛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其相关规划《重庆丰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及《丰盛古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相继完成。本文即根据编制过程,对于在市场经济及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丰盛古镇的特色如何提炼,如何保护丰盛古镇的历史信息,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终达成丰盛古镇社会,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