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用天然气制冷代替电力驱动的压缩机是近几年来重新发展的天然气新兴技术,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天然气普及的国家发展很快,推动普及。  相似文献   

2.
<正>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在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首选,而全球天然气资源地域和能源消费区域的不均衡,推动了天然气液化业务的快速发展。天然气液化技术以其压缩比高和储存成本低等巨大优势,成为实现天然气远洋运输的唯一选择。中国石油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实现了大型天然气液化工艺及装备的国产化,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工程。主要技术创新,一是自主开发了双循环混合制冷和多级单组分制冷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液化比功耗达到国际先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热泵用于制冷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气热泵用于制冷与电力可形成互补性优势,并同时对电网、燃气管网起到削峰填谷作用,较好地解决负荷不均衡、线网资源闲置等问题。通过对天然气热泵工作原理和节能、环保等特点的介绍,并与电力空调制冷进行经济比较后得出结论:天然气热泵在制冷模式下运行同样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能产生一定节能效果,是天然气利用和空调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开发高效节能的天然气热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推动节能减排、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凝液回收、液化和提氦等深冷处理技术,拥有专利50余项。在天然气凝液回收方面,拥有膨胀机制冷、丙烷冷剂+膨胀机制冷、混合冷剂制冷等天然气凝液回收技术,设计了国内最大单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方针与定位,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一说到能源,人们总是想到煤、电、石油、天然气,而对于可再生能源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制定了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积极发展核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过去的 10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增加了 15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 ,到 2 0 2 0年世界能源消费将比现在增加 5 5 % ,但趋势是使用更有益于环境的能源 ,如天然气和电力。从 190 0年使用天然气起 ,天然气已增长到现在占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约 2 4 %。在今后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前三季度,我国能源供需延续稳定态势,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提高,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能源生产发展良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5. 1%,原油产量下降1. 9%,天然气产量增长6. 2%。电力生产延续上半年较快增长态势,发电量增长7. 4%。能源生产增速加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  相似文献   

9.
《油气世界》2006,(10):19-19
中海浙江宁波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及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其中,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控股51%,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参股29%,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参股20%。  相似文献   

10.
LNG是当今世界上最安全、适合长距离运输并可直接利用的最清洁能源。在LNG的液化过程中,天然气中的水、惰性气体、C5等烃类基本被脱去,燃烧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低,被公认为是未来世界普遍采用的燃料。迄今已成熟的天然气液化工艺有:节流制冷循环、膨胀机制冷循环、级联式制冷循环、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和带预冷的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按制冷方式主要分为:级联式液化流程;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带膨胀机的液化流程。本文简要介绍了液化天然气的这三种主要液化流程,对比了三种流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展望了我国LNG液化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长庆榆林气田、子洲-米脂气田采用集中丙烷外部制冷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工艺,在设计思路上,采用气田上应用比较普遍的换热预冷技术,应用大面积换热器,利用丙烷制冷产生的小温降先将天然气大幅度预冷,再经过丙烷制冷达到分离条件。本文从原理、工艺运行等方面详细分析总结了大面积换热器在天然气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实际运行中,榆林处理工艺600×10~4m~3/d,制冷产生1℃小温差,通过板翅式大面积换热器能形成约8.7℃预冷温降;米脂处理工艺110×10~4m~3/d,制冷产生1℃小温差,通过管壳式大面积换热器能形成约2.9℃预冷温降;通过调整制冷温降满足天然气制冷低温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犍为LNG装置的工艺流程,详细阐述了该装置因管道压力能较高而具有的工艺技术特点。装置具有流程简单,制冷能耗低,液化率低等优点。探讨了影响天然气膨胀机制冷的主要因素,认为天然气膨胀机的级数、天然气中重烃的含量以及预冷会对制冷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型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小型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装置及其液化工艺现状。重点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天然气加气站和配气站,利用天然气压差能量膨胀制冷生产LNG的技术。建议建设此类工艺的小型LNG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14.
��The application of expanding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to natural gas liquefying sepa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by use of the expander.thermal separator and Joule-Thomson effect are emphatically expounded and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this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also.  相似文献   

15.
16.
大牛地气田开发选用高压集气天然气处理工艺,采用节流制冷脱水、脱烃,需要一定的压差才能保证外输气质。当气井压力下降至一定程度时,集气站内没有足够的压差,无法利用节流膨胀制冷、低温分离工艺实现对天然气烃露点、水露点的控制,需要结合增压、脱液工艺对气田集输工艺进一步优化。分析了气田不同开发阶段采取的脱水脱烃工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Ȼ��Һ����������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目前国内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来源看,LNG生产利用方面的基础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国内现有运营装置和在建工程均需引进国外公司的初步设计或软件包,然后由国内设计院完成配套工程设计。国内LNG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共有3套。在简述阶式制冷工艺、混合制冷工艺和膨胀制冷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上述3套国内液化天然气工厂的工艺原理。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工程实践和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强调了加快对适合我国特点的天然气液化装置的工艺技术研究、加大对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的力度和投入的必要性,还预测了LNG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天然气脱硫、脱水、脱碳、脱汞及凝液回收等预处理工艺对边远分散井的适应性,同时对阶式制冷循环、混合冷剂(MRC)制冷循环和膨胀机制冷循环3种天然气液化工艺应用于边远分散井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对比。阶式制冷由于工艺复杂不适用于边远分散井。MRC制冷操作弹性大、能耗低、适应性较强,可在大多数边远分散井应用。膨胀机制冷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且易橇装化,适合在工况较为稳定且有较高井口压力的场合应用。从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不含硫、低含碳且重烃含量低的单井更适合进行LNG液化工艺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带透平膨胀机制冷天然气提氦的新工艺,代替焦尔-汤姆逊节流效应的制冷循环。该法制冷设备少分离流程短;产冷量自给,勿需外加冷剂;分离氮后近50%的天然气在自身较高压力下直接输出,节能效果较好;提取的粗氦浓度高、氦回收率高,技术经济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凝析气田开发后期处理厂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凝析气田处理厂通过节流制冷脱水脱烃来控制天然气的露点,气田开采中后期由于压力逐年递减,导致外输气不能满足烃露点要求。通过HYSYS软件模拟计算和工艺比较,得出"JT阀前增压+丙烷制冷脱水脱烃工艺"可以满足气田中后期的外输气烃露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