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老厂环形影象特征、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分布、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及岩浆岩脉特征,推测环形影象为隐伏花岗岩体上侵、成矿热液上涌之产物。内环为隐伏岩体突起部位,也是已知矿体的赋存空间。老厂银铅矿床成因类型不是火山岩矿床,而是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中温热浪矿床。  相似文献   

2.
栗木矿田的地表标志带是矿床分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其特征可分为成矿标志带和无矿标志带。其中成矿标志带对找寻隐伏花岗岩型矿床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吉林二密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密铜矿床主要位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东段,矿体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以脉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浸染状矿体为主,成群成带分布。岩体和矿脉原生硫化物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与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具相同的硫源。在研究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二密铜矿床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研究了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铜钼矿床的航磁异常特征,新发现两条可能由隐伏中酸性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带,推断在小寺沟含矿岩体南部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另外,在小寺沟铜钼矿床外围,依据1:25000高精度航空磁测固定了大量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并对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已知矿床外围寻找斑岩型或热液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研究对解决危机矿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地处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夹持于湘子河断裂、酒奠梁断裂之间,以NWW向褶皱和NWW向断裂组合而成的近似菱形构造块体,主要出露的泥盆系为浅变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建造,东部出露的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和集中分布的岩脉为区内铅锌、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及热动力。典型矿床解剖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控于区域断裂及背斜构造且产出于特定的岩性层,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接触界面(硅钙面),铅锌矿床多位于面状高磁异常与低磁异常过渡部位并显示Pb-Zn-Hg-Cd组合化探异常,表明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岩浆热液型; 已知含矿背斜走向与倾向延伸部位、与其有相似成矿条件的次级背斜、大面积千枚岩覆盖区深部隐伏背斜的鞍部及倾斜部位是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矿床受控于断裂构造带或其旁侧的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叠加部位,多位于高磁异常带中局部高磁异常向低磁异常过渡部位,与Au-Ag-(As-W-Bi-Sb)组合化探异常吻合度高,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表明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已探明大型金矿床近外围及深部是金找矿重点靶区。铅锌、金矿床均属于印支期与碰撞造山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成矿系列。基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与矿体的相互作用与位置关系,建立了凤太铅锌-金矿集区铅锌、金成矿模式; 叠加典型矿床物化探、遥感异常特征,构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 采用“证据权法”,预测找矿靶区6处,说明区内找矿潜力大,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是对隐伏控矿构造与隐伏矿体的预测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八宝山铜矿床住于滇西北兰坪一维西地区,为新发现的铜矿床,在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深部隐伏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尚不足。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激电极化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八宝山铜矿区的岩、矿石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激电极化法的找矿效果显著,可在地质条件相似的周围地区的隐伏矿预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平桂地区不同隐伏矿床上方,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特征不同。根据电导率异常的特征及其差异,能够进行隐伏矿床预测,区分隐伏矿床类型。本文以实例说明了电化学找矿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西区域性地球物探调查成果,结合成矿过程中时间、空间、成矿作用与矿床组合“四要素”,运用成矿体系理论,深入探讨了广西隐伏岩体的发育、展布特征及区域构造特征,研究了区内岩浆岩带与重点成矿区带的关系,分带评价了岩浆岩带及岩体的找矿潜力,圈定下步攻深找肓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9.
易门凤山铜矿床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易门凤山铜矿床深部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圈了成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说明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对寻找隐伏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热接触变质的产物,角岩在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等变质成因非金属矿床和各种金属矿床以及油气矿藏均可见,但对其调查研究成果并不多。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在南岭、冈底斯等重要成矿带地质找矿的实践,通过对与矿产资源有关的角岩广义概念的界定,概述了与角岩有关的各主要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石墨、硅灰石、红柱石等变质成因非金属矿床,钨、钼、铁、铜、铀、金、铅锌、锡、银和稀有金属矿床以及油气矿藏;举例阐述了近年来角岩发育矿区深部找矿中的新突破,如江西淘锡坑钨矿,广西大厂铜坑至拉么一带的锡多金属矿床,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云南老厂银铅锌矿、羊拉铜矿、雪鸡坪铜矿等矿区;讨论了角岩型矿床成矿预测的准则。结果表明:矿区和矿田大比例尺深部预测时应注意岩石组合、干湿关系、封闭与开放体系、岩石物性和分带性、原岩岩性及其空间配置关系;区域性中、小比例尺成矿评价时应注意角岩的空间分布、岩石学特征与矿产资源的专属性关系等;利用角岩预测隐伏岩体的应用前景广泛,在深部找矿中具有现实意义。建议加强角岩与成矿关系的理论研究,对以往地质填图工作中发现的“角岩化带”可重新评价其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禾青地区铅锌黄铁矿床的同位素组成表明。铅多数为正常铅,少量为异常铅,具有克拉通化地壳铅的特征。铅的主要来源是震旦系、寒武系基底。金属硫化物的δ~(34)S为较大的负值,显示硫的生物成因。氧、碳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作用过程中有深部热卤水和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铅锌黄铁矿矿床属同生沉积弱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2.
泡金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受地层、岩性、岩浆岩及断裂构造控制。根据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单矿物测温和微量元素组成特点,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该矿床以岩浆热液成因为主,并具有层控矿床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测试数据的热力学计算结果推断:长营岭钨锡石英脉矿床形成温度为300~200℃;总压力为89MPa;f_(O_2)为10~(-33)~10~(-41)Pa;f_(S_2)为10~(-11)~10~(-15)Pa;f_(CO_2)为10~(2.9)~10Pa。成矿热液的pH值为4.8~6.1;a_(S~(2-))为10~(-8.31)~10~(-8.30);a_((SO_4)~(2-))为10~(-20.46)~10~(-17.20);a_((CO_3)~(2-))为10~(-11.27)~10~(-9.24)。热液中铁钨锰矿沉淀条件:a_(Fe~+)为10~(-6.74)~10~(-7.51);a_(Mn~(2+))为10~(-2.81)~10~(-8.07);a_((WO_4)~(2-))为10~(-14.8)~10~(-10.82)。白钨矿沉淀条件。a_(Ca~(2+))为10~(-2.08)~10~(-1.80);a_((WO_4)~(2-))为10~(-13.29)~10~(-10.88)。  相似文献   

14.
老厂矿区围岩蚀变具多类型、多期次、多成因叠加特点。火山岩后期及期后的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钠化,与金属矿化关系不很密切;花岗岩后期及期后的蚀变为矽卡岩化及钾化,与铜-铅-锌-银矿化关系密切;钾长石-石英细脉带与角闪石角岩相可提供较可靠的隐伏岩体信息。围岩蚀变分带(自下而上)为:花岗质细脉带—矽卡岩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钾化带)—青磐岩化带(钠化带)—铁锰碳酸盐化带。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珊瑚钨锡矿田的主要脉石矿物萤石进行形态、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后认为:矿田内三种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温度从高温向低温递减,而成矿热液性质由酸性→中性→碱性演化;萤石中锶和稀土元素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变贫;萤石的晶胞参数(a_0)除受温度影响外,还与其Sr和REE含量有关;萤石的物性变化是由于锶和稀土元素含量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铝矿均可分为四个世代。各世代的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差异很大。黄铁矿的Co/Ni比值,闪锌矿的颜色、晶胞参数及Fe、Mn、Cd含量,方铝矿的Mn、Ag、Sb、Bi含量均随其世代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化。该矿床属沉积-成岩、地下热水改造型的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水溪庙钽铌钨锡矿床的成矿热力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溪庙钽铌钨锡矿床各项热力学参数表明:矿床的形成温度为210~450℃,形成压力小于1000巴;成矿溶液的PH值为5.55~5.77,Eh值为-0.77~-0.64伏,氧逸度为10~(-30)~10~(-35)大气压,硫逸度为10~(-5·0)~10~(-9·9)大气压。  相似文献   

18.
根据锡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及矿物伴生组合特点,望高溶洞砂锡矿床具多源性。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区东北部的姑婆山与乌羊山花岗岩体及接触带的各类含锡原生矿床或矿化点,尤其与矽卡岩型锡石矿床关系最为密切。某些矿物伴生组合特征,可作为寻找富矿层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可将珊瑚锡矿区已知岩体和主要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初步分为三类:富∑Ce型、富∑Y型和富∑REE型。稀土元素的三种不同分布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反映区内不同的成岩成矿作用过程。在热液运移方向上,稀土元素表现出“滞后聚积”特点。系统的对比研究表明,珊瑚矿区Sn的物质来源主要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而W主要来自泥盆系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