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91-692
研究留置气囊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70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各35例。观察组行留置气囊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常规留置肛管引流术。比较两组引流效果及对肛周皮肤的影响。观察组护理时间、护垫消耗及专科护理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顺畅率为94.29%,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大便渗出和导管滑脱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和2.86%,对照组分别为22.86%和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感染、溃疡及皮肤潮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气囊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能有效防治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破损、感染及溃疡,改善引流效果,降低医疗成本,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肛管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肛管低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护理时间和专项护理费用情况以及实验组拔除肛管后肛镜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肛周皮肤破损、护理时间和专项护理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除肛管后肛镜检查无一例发生充血、水肿和破损.结论:对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一次性肛管低负压引流,能有效减少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节约护理时间,降低护士劳动强度,节省患者医疗费用,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床位周转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两种留置肛管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 5 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2 8例 ,采用留置气囊肛管接负压瓶持续低负压引流法 ,对照组 2 6例 ,采用留置普通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法。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肛门周围皮肤及直肠粘膜的完好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两组均未发现直肠粘膜受损病例。结论留置气囊肛管低负压引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稀便失禁病人 ,能有效地防止肛周皮肤炎症 ,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和护士工作量 ,其效果优于普通肛管引流法 ,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大便失禁的新方法 ,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有效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留置硅胶肛管接负压瓶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对21例稀便失禁的患者引流效果与15例稀便失禁患者按传统的方法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对大便失禁病人护理中,对粪便呈稀糊或水样状稀便,低负压引流能有效引流稀便.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留置肛管低负压引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稀便失禁,能防止肛周皮肤炎症,极大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是护理大便失禁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应用于危重病人大便失禁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进行大便引流,对照组采用棉条引流大便,对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肛周皮肤改变情况比较,实验组Ⅰ度2例,对照组Ⅰ度6例、Ⅱ度3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引流能有效控制皮肤湿疹及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时应用气管导管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护士劳动强度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肛门处插一次性气管导管接负压器至大便失禁好转.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肛门处插一次性气管导管接负压器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7.
气囊尿管在ICU病人大便失禁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大便失禁病人留置气囊尿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对16例大便失禁病人进行气囊尿管引流(实验组),观察其肛周皮肤受损痊愈所需要的时间,与18例单纯采用聚维酮碘软膏的方法(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肛周皮损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带气囊尿管引流,明显缩短ICU大便失禁病人的肛周皮肤痊愈时间,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气囊气管导管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气囊气管导管替代肛管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肛管低负压吸引,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在控制大便外溢、肛周皮肤保护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气囊气管导管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稀水便无需负压吸引,气囊无需常规放气,可用于次数频繁的黏稠便,能有效防止患者大便外溢、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工肛袋与气囊尿管在IC U大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护理大便失禁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9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人工肛袋接持续负压引流,另一组应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粪液渗漏与堵塞情况,以及发生肛周皮肤潮红与糜烂情况。结果使用人工肛袋的大便失禁患者发生粪液渗漏、堵塞、肛周皮肤潮红、糜烂的情况明显低于使用气囊尿管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人工肛袋接持续负压引流较应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引流的护理效果好,发生肛周皮肤并发症少,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气囊气管导管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气囊气管导管替代肛管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肛管低负压吸引,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在控制大便外溢、肛周皮肤保护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气囊气管导管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稀水便无需负压吸引,气囊无需常规放气,可用于次数频繁的黏稠便,能有效防止患者大便外溢、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造口袋联合持续低负压引流护理对大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采用造口袋联合持续低负压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每日肛周护理次数、每日肛周护理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袋联合持续低负压引流护理对大便失禁患者实施皮肤管理有助于降低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便失禁管理套件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粘贴人工肛袋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大便失禁管理套件进行护理。观察2组大便溢出情况、导管和肛袋脱落情况、放置大便失禁装置时间、每天护理时间和护理成本及更换床单数量。结果实验组大便溢出例数、导管和肛袋脱落例数、放置大便失禁装置时间、每天护理时间和护理成本、床单更换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大便失禁管理套件能有效收集大便和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袋负压引流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ICU大便失禁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造口袋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肛袋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大便渗漏情况及皮肤破损程度、两组患者护理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大便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肛周皮肤破损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袋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ICU大便失禁患者的大便渗漏率,减少患者肛周皮肤破损,有效缩短护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效果中的应用。方法:将10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导管护理,实验组采取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ICC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采取PDCA护理管理,可明显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比较人工肛袋、气管导管、气囊导尿管和纸尿裤在大便失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大便失禁护理方法.方法 将160例大便失禁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甲组使用一次性肛门袋,乙组使用8~9号带囊气管导管接负压引流器,丙组使用24号气囊导尿管接负压引流器,丁组使用一次性成人纸尿裤,比较四组引流大便效果,所需护理人力、护理时数、护理成本以及肛周/骶尾部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性肛门袋在引流大便效果、平均护理人力、平均护理时数、平均护理成本、肛周/骶尾部皮肤损伤等方面均优予气管导管、24号导尿管和一次性纸尿裤(P<0.01或P<0.05);气管导管和24号导尿管在平均护理人力、平均护理时数、平均护理成本、肛周/骶尾部皮肤损伤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纸尿裤(P均<0.01),引流大便效果劣于一次性纸尿裤(堵塞及脱出P均<0.01;渗漏P>0.05);气管导管在堵塞、平均护理人力、平均护理时数等方面均优于24号导尿管(P均<0.01),肠道损伤劣于24号导尿管(P<0.05).结论 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一次性肛门袋,能有效收集大便和预防并发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三腔二囊尿管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留置三腔二囊尿管在大便失禁患者中引流大便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2月本院21例大便失禁患者作为实验组,2007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32例大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大便失禁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三腔二囊尿管引流大便。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成本。结果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成本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大便失禁患者留置三腔二囊尿管引流大便,可以减少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降低护理成本,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及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科室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及低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及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可以明显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次性造口袋与气囊导尿管用于大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便失禁病人5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应用一次性造口袋;对照组28例,采用气囊导管.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次性造口袋可提高大便失禁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腹泻患者的护理.方法 采用氟雷氏尿管低负压引流大便,尿管插入深度为18~22 cm,气囊内注入空气15~20 ml,负压的压力范围为30~50 cm H2O.结果 32例重症腹泻患者,留置导管时间3~21 d,拔出导管后经直肠指诊和肛镜检查未发现肛周脓肿及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结论 氟雷氏尿管低负压引流大便,适用范围广,能有效防止大便外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穿刺方法进行反复抽液放腹水,实验组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难治性腹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