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复合技术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综述了纳米复合技术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结果表明 ,纳米复合技术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具有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的特点。因此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纳米复合技术将成为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聚氯乙烯塑料低温增韧改性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了弹性体改性、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复合增韧改性的机理,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塑料科技》2015,(10):122-126
主要从弹性体增韧和纳米粒子增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技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高韧高强PVC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欣钊  古菊  罗远芳  贾德民 《塑料》2005,34(5):13-17
在水相中对纳米碳酸钙悬浮液进行了湿法改性。抽提后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显示改性剂与纳米碳酸钙之间以化学键结合;将改性纳米碳酸钙应用到聚氯乙烯中,制得了增韧、增强及增刚的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保持加工性能的同时耐热性能得到提高。透射电镜分析显示改性纳米碳酸钙在基体中呈纳米级分散,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复合材料冲击断面产生丝状屈服,表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5.
曾伟立 《中国塑料》2011,25(10):7-13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和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PVC耐热改性方法主要有添加热稳定剂、交联、共混、共聚、氯化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弹性体、纳米粒子、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级微纤增韧以及原位聚合的方法。最后,提出了PVC耐热和增韧改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凤芹  宁荣昌 《塑料工业》2006,34(Z1):65-68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C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探讨了PVC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和刚性粒子共混增韧改性,尤其是纳米粒子共混增韧改性,指出了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增韧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纳米复合聚氯乙烯抗增塑剂迁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卫平  钱欣  王旭 《塑料工业》2003,31(12):19-21,46
研究了纳米无机粒子复合改性半硬质聚氯乙烯片材中增塑剂在空气中的挥发损失和在甲苯中的迁移损失情况。结果发现,不同纳米粒子种类(CaCO3、SiO2、MMT)、形状以及添加量对增塑剂的迁移和挥发有着不同的影响,纳米粒子的复合改性提高了聚氯乙烯片材或薄膜的抗增塑剂迁移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状况,从弹性体、刚性粒子、纤维状填料等共混增韧改性,到纳米技术的出现,对PVC的增韧改性赋予了PVC材料良好的性能,扩大了PVC的应用领域。但目前纳米粒子与PVC之间在纳米尺度上的相容性较差,因此加强理论研究上的深度,使这一新材料真正发挥其潜能,是今后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内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我国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对弹性体及非弹性体的增韧机理、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罗树琼  管学茂  别红彦 《辽宁化工》2006,35(3):150-153,156
综述了纳米材料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具有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的特点。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纳米材料将成为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机理及主要的增韧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CaCO3、SiO2等纳米粒子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PVC增韧改性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目前PVC的增韧改性机理以及主要增韧剂种类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增韧助剂CPE、MBS、ACR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从增韧效果来看,弹性体增韧可以取得良好的增韧效果,但却会使体系的其它力学性能降低,例如冲击强度;因此又出现了非弹性体增韧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韧PVC,并且可以使体系其它力学性能保持不变或是提高。  相似文献   

14.
硬相粒子(PS)与弹性体(CPE)增韧聚氯乙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波  李应华 《中国塑料》1994,8(4):27-33
将最新的硬相增韧技术与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方法相结合,对聚氯乙烯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PVC/CPE/PS三元合金材料,其具有高韧性、高强度的特征,并能改善CPE增韧PVC时,耐热性,加工流动性变差的缺点。本文探讨了其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5.
郭琴 《当代化工》2017,(11):2251-2253,2257
针对传统PVC管材存在加工性能不佳、冲击性能差等问题,结合PVC管技术的现状,提出一种抗冲击性的PVC管材材料。对此,文章首先对PVC管材增韧改性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几种常用的增韧改性剂,最终选择ACR、MBS作为增韧改性剂;其次,以PVC树脂、SG型树脂等作为原材料,以MBS、ACR作为改性剂,对PVC管材进行制备,分别比较不同改性剂下的PVC管材性能;然后设计MBS+ACR的复配体系,得到不同复配体系下的PVC性能。由此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MBS、ACR可提升PVC管材的抗冲击性能力,并赋予了PVC管材更好的断裂伸长率,从而大大提高了PVC的性能,并简化了加工难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弹性体增韧的概念,探讨了三种有机刚性粒子(PS、SAN和AAS)对PVC/ABS二元体系的增韧改性作用,分析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对PVC/ABS二元共混体系确有一定增韧作用,不同的刚性粒子对不同韧性的二元基体,增韧改性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基体韧性对PS改性PVC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S对未增韧PVC体系及用CPE预增韧PVC体系韧性的影响,发现在用CPE预增韧PVC基体后,PS的增韧效果更为显著,但增韧机理井无改变,仍可用"空穴增韧"的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增韧改性剂的种类和增韧机理以及PVC增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固相氯化法制备的氯化聚乙烯(CPE)和PVC/CPE共混物的机械特性。氏考察了CPE氯含量、氯化条件如聚乙烯晶区与非晶区氯化程度比、氯化过程中热处理条件、氯化温度等对聚氯乙烯(PVC)增韧效果的影响。共混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表明,不仅氯含量、而且氯化聚乙烯的制备条件对PVG的增韧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分子量对性能影响不大。因相法CPE与悬浮法CPE对PVC的增韧效果相当,CPE用量为7—15phr时,增韧效果尤为突出。形态结构的表征结果说明共混物是微观上的相分离,具有优良增韧效果的体系为CPE是均匀连续同分布于PVC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