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处方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超声分散与高温融溶低温固化结合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投药量、PEG-2000、F-68的用量对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以确定出较优处方配比;用HPLC测定了淫羊藿苷溶液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在30%甲醇PBS溶液中的体外释放百分率。结果制得的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为(98.07±0.15)%,载药量为(6.47±0.14)%;在30%甲醇PBS溶液,淫羊藿苷溶液9 h释放99.97%;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72 h累积释放89.75%。结论通过改进后的制备方法优化处方制得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载药量,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使淫羊藿苷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优选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如黄芩苷用量,硬脂酸和卵磷脂的用量及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黄芩苷20 mg,硬脂酸90 mg,卵磷脂90 mg,吐温-80(2.5%)10ml,所得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89.3 nm,包封率达66.8%.结论确定的处方较好,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麦角甾苷眼用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的情况。[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超滤离心法测其包封率,并对其粒径、电位、进行进一步考察,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麦角甾苷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5.56 nm,Zeta 电位约为-20.97 m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8.31 %,DSC 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 累计释放率62.46 %。[结论] 制备的麦角甾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多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该课题选用水溶性多肽类药物,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脂质为主体材料,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单硬脂酸甘油脂纳米粒,以胰岛素(ISULIN)为模型药物。研究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以微粒粒度与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表面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了药物包封率;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以4种不同比例的硬脂酸、油酸和单硬脂酸甘油脂,通过溶剂扩散法制备混合脂质纳米粒,考察混合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可简便快速制备得到单硬脂酸甘油酷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粒径呈单峰分布,体均粒径(435.3±121.6)nm,表面电位-(20.7±1.6)mV。采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68.2%。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INSULIN-SLN在前8h快速释放了纳米粒所载药物的28.4%,随后每天以3.7%的速率持续释放。结论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醋、硬脂酸、油酸混合脂质处方,并不显著影响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的包封率。油酸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制备丹参酮ⅡA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TA-L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药物包封率,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考察了纳米粒的稳定性,并进行TA-LSLN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7.6nm,Zeta电位为-34.5mV,包封率为82.3%。4℃放置1个月粒径和包封率无变化。体外释药试验表明TA-LSLN开始阶段释放较快,10h时释放了41%,之后缓慢释放;体外释药结果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制备的TA-LSLN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较为理想,能使药物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制备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处方,以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及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总黄酮用量百分数、硬脂酸用量百分数、吐温-80用量的影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结果:高压均质法能有效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优选的最佳处方为黄芩总黄酮0. 35%,硬脂酸0. 5%,吐温-80 2. 46%,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量为8. 7%,包封率90. 2%。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有效优选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包封率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9,(7):1487-1491
目的:优选制备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处方,以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及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总黄酮用量百分数、硬脂酸用量百分数、吐温-80用量的影响。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结果:高压均质法能有效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优选的最佳处方为黄芩总黄酮0. 35%,硬脂酸0. 5%,吐温-80 2. 46%,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量为8. 7%,包封率90. 2%。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有效优选黄芩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包封率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高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激光粒径仪测定其粒径、电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9.24±2.06)nm,Zeta电位为(-18.77±1.27)m 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9.55±1.84)%,DSC结果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累计释放率为(43.12±1.02)%。[结论]制备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通过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大小和电位,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以包封率作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处方。结果按优化条件所制备的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呈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1.4±5.33)nm,Zeta电位为(-22.73±3.32)m V,平均包封率为(59.7±1.37)%。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合用于制备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优化、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观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Zeta电位和粒径大小,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所制得的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3±6)nm,电位为(-21.5±1.2)mV,包封率为(45.1±1.1)%。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用于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处方。方法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 Behnken实验设计,以水飞蓟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效应曲面法对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响应值,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 最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量为5.05%,7.25% 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药物的量为15%。结论 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不同辅料对于松果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理化性质的影响,从而对水溶性药物单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研究做出一点提示。[方法] 采用单一变量法摸索松果菊苷SLN中Myrj52、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 888 ATO)、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卵磷脂等辅料对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随Myrj52量的增加,纳米粒的粒径减小,Zeta电位增大,包封率增大。随Compritol 888 ATO量的增加,包封率降低,粒径稍有增大,Zeta电位减小。随单硬脂酸甘油酯量的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略有减小,Zeta电位减小。随卵磷脂量的增加,粒径明显增大,电位明显减小。包封率降低。[结论] 各种辅料单独对松果菊苷SLN的理化性质都有较大影响,此研究可以为相似性质的药物SLN的处方筛选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索出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将非那雄胺包封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0.1%、0.5%、1%不同浓度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finaster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FSLN)混悬液,观察其外观,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结果:仅有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均匀,粒径为(98.2±15.3),包封率96.3%。结论:0.1%非那雄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高,粒径分布较均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粒径和包封率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并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结果 所得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制备条件是β-榄香烯20μL,卵磷脂90 mg,硬脂酸90 mg,2.5%聚山梨酯80 5 mL,2.5%泊洛沙姆1885 mL.结论 该处方可用于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并检测其抑菌效果。方法 以胆固醇为脂质,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包括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分散性以及体外缓释。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透射电镜扫描可见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呈球形,直径40~70nm;Zeta电位(-21.8±1.3) mV;包封率为77.54%;载药量31.10%;紫外-可见光谱见纳米粒中环丙沙星280nm处特征性吸收波峰;体外缓释72h的累计释放度为78.6%。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8μg/mL,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为1.6μg/mL。结论 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成功制备环丙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简便。固体脂质纳米可提高环丙沙星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超声时间为40min,齐墩果酸与大豆磷脂的比例为1∶8,60g/L甘露醇的用量为15mL。所得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范围为(75±20.3)nm,包封率大于97.81%。结论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可行,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去氢骆驼蓬碱固体脂质纳米粒(HM-SLN)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优选条件下制得的HM-SLN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去氢骆驼蓬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1nm,包封率为(88.11±0.585)%,载药量为(2.03±0.005)%。结论:本优化工艺制备HM-SLN包封率较高,稳定性好,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提高鬼臼毒素(PPT)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 采用改良的微乳技术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 PPT固体脂质纳米粒基本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粒径为(56.5±25.8)nm,包封率85.6%。结论 PPT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高,粒径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有希望的表皮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理化性质,探讨脂质纳米载体通过小肠吸收的情况及影响吸收的因素。方法 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荧光标记脂质纳米粒,以微粒粒度及表面电位仪测定粒径和表面电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以大鼠外翻肠模型考察不同肠段及脂质纳米粒处方因素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制备得到的荧光标记脂质纳米粒粒径约为150~300 nm,带负电,荧光素嫁接物(ODA-FITC)包封率均高于95%,固体脂质纳米粒小肠不同部位吸收不一,十二指肠段吸收量最大,空肠次之,回肠最少。油酸和卵磷脂能够改善脂质纳米粒的小肠吸收。结论 用水性溶剂扩散法易于制备高ODA-FITC包封率的脂质纳米粒,通过调整脂质纳米粒处方,可以得到理想的小肠吸收的脂质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其包封率、粒径、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 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59 nm,包封率为77.1%。结论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可用于制备和厚朴酚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