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氯沙坦联合小剂量叶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液流变学和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n=10),空白对照组(SHR-C),氯沙坦组(SHR-L:50 mg·kg-1·d-1),合用组(SHR-L+Y:氯沙坦25 mg·kg-1·d-1 +叶酸0.4 mg·kg-1·d-1),另选10只同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C)。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LSD法进行组间比较。肠系膜血管组织切片用HE染色,主动脉测定血管壁厚度和管腔面积,计算厚度和管腔面积。结果 SHR-L+Y组与SHR-C相比,全血黏滞度各指标均下降,P<0.05;SHR-L+Y组与SHR-L相比,全血黏滞度无明显差别,P>0.05。血浆黏滞度,各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血管组织学观察显示:SHR-L+Y组肠系膜动脉无增厚,内皮细胞层完整,内弹性膜结构清晰,主动脉中膜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与SHR-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剂量的氯沙坦和叶酸能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种由高良姜、香附、百合和乌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中药姜百片对大鼠醋酸损伤胃溃疡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注射法制作大鼠醋酸胃溃疡模型,将动物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0.108 g·kg-1·d-1)、姜百片高(2.16 g·kg-1·d-1)、中(1.08 g·kg-1·d-1)、低(0.54 g·kg-1·d-1)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10 d后处死并解剖大鼠,测量胃黏膜溃疡面的长短径(L和H),按照公式S=πLH/4计算溃疡面积,用试剂盒测定损伤部位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该复方中药的高(2.16 g·kg-1·d-1)、中(1.08 g·kg-1·d-1)、低(0.54 g·kg-1·d-1)剂量可以显著减小醋酸损伤大鼠的溃疡面积(P<0.05),并可显著提高醋酸损伤部位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EGF)(P<0.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0.05)的水平。结论 姜百片具有抗醋酸损伤型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的EGF和VEGF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 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 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 h; AUC0-12分别为1 453.0,3 041.6,6 731.6 ng·mL-1·h;AUC0-∞分别为1 462.0,3 077.3,6 788.7 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 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 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 h;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 h,AUC(S0)(0-t)为9 800.8 ng·mL-1·h。结论 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酒精性肝损伤后肝组织氧化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与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通路的关系。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55度红星二锅头复制肝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对照组、Res低剂量组(25 mg·kg-1)、Res中剂量组(50 mg·kg-1)、Res高剂量组(100 mg·kg-1 ),每日2次,连续7 d。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O、iNOS和血清IL-10、IFN-γ水平。Western blot测定iNOS表达,RT-PCR测定iNOS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肝组织LDH、ROS、NO浓度显著升高(P<0.01)、GSH显著下降(P<0.01),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iNOS和iNOS mRNA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Res显著降低肝脏组织ROS、LDH、NO浓度(P<0.01),降低血清IFN-γ水平和升高血清IL-10与肝脏组织GSH含量(P<0.01),减少iNOS和iNOS mRNA表达(P<0.01)。结论 Res可能通过NO通路,消除氧化性应激状态,改变炎性因子水平,对酒精性肝损伤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脑GRP78和Caspase-1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是否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 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造模组、依达拉奉组和针刺干预组.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脑 I/R 模型. 采用 TUNEL 染色法, 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 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GRP78、Caspase-12 mRNA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手术造模组、依达拉奉组和针刺干预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RP78和Caspase-12 mRNA表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与手术造模组相比, 依达拉奉组和针刺干预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1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1), GRP78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依达拉奉组相比,针刺干预组大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内关、百会穴可以有效抑制脑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上调内质网应激保护性GRP78表达,同时抑制促凋亡Caspase-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对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164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强化降脂组85例,分别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或40 mg·d-1。于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CIMT的变化。结果 强化降脂组,hs-CRP由用药前(5.14±0.96)mg·L-1,降至用药6个月时的(1.58±0.25)mg·L-1 (P<0.05),较常规治疗组(5.16±0.98)mg·L-1降至(2.68±0.5)mg·L-1有更显著的疗效。强化降脂组CIMT由用药前(1.54±0.17)mm,降至用药6个月时的(1.41±0.21)mm (P<0.05),较常规治疗组(1.54±0.16)mm降至(1.51±0.17)mm有显著的效果。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低CIMT。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重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浊法以及凝血时间的检测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的高(丹皮酚50 mg·kg-1+芍药苷12.5 mg·kg-1)、中(丹皮酚25 mg·kg-1+芍药苷6.25 mg·kg-1)、低(丹皮酚12.5 mg·kg-1+芍药苷3.125 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胶原、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丹芍配伍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及全凝血时间。结论 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重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评价其量效关系。方法 将60例CAD合并H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0 mg·d-1,C组)和大剂量组(40 mg·d-1,H组),各30例,分别测定服用相应剂量瑞舒伐他汀前及1个月后HS-CRP、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对2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治疗1个月后2组LDL-C、T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组较C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LDL-C、TC下降与HS-CRP下降呈较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AD合并HC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大剂量较常规剂量更为有效,降脂与降低CRP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参根和茎叶皂苷对孤独饲养小鼠自发运动及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小鼠孤独饲养4周后,分别以人参根及茎叶皂苷溶液灌胃,按高剂量100 mg·kg-1,低剂量25 mg·kg-1给药,并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观察两者对小鼠自发运动及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 人参根皂苷可减少小鼠的自发运动及攻击行为(P<0.01),人参茎叶皂苷可增加小鼠的自发运动及攻击行为。结论 人参根皂苷具中枢镇静的功效,而人参茎叶皂苷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54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随机单盲分组,乌司他汀2 µg·kg-1组27例,乌司他汀1 µg·kg-1对照组27例,入选患者均为冠状动脉脉多支病变。结果 2 µg·kg-1乌司他汀组和1 µg·kg-1乌司他汀组患者术中和术后6 h动脉血PaO2、PaCO2及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肺炎发生率、拔管时间、辅助器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肺脏的保护作用乌司他汀2 µg·kg-1组优于乌司他汀1 µg·kg-1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杏香兔耳风片对宫颈糜烂合并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80例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在临睡前阴道注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1 g,1次·d-1,共60 d;治疗组加用口服杏香兔耳风片4片·次-1,3次·d-1,共60 d;结果 宫颈糜烂治疗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80%,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9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阴道排液量、出血量明显减少,排液时间及出血时间亦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盆腔炎治疗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4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杏香兔耳风片治疗宫颈糜烂和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包合技术改进依达拉奉理化性质,为研制新型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光谱法测定依达拉奉-环糊精包合常数,研磨法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热分析(DTA和TGA)及谱学分析(1H-NMR和XRD)验证包合物;光度法测定依达拉奉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依达拉奉与环糊精可形成稳定包合物(包合常数Ka为146~4 285 L·mol -1),包合技术能增加依达拉奉溶解度,提高稳定性。结论 环糊精能显著改善依达拉奉理化性质,依达拉奉包合技术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调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浆CRP,FIB及胆固醇(T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7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37例调脂治疗组CRP,FIB,TC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对照组CRP(9.75±4.88)mg·L-1,FIB(4.18±1.05)mg·L-1,TC(5.26±0.64)mmol·L-1,调脂治疗组CRP(6.79±3.95)mg·L-1,FIB(2.84±0.98)mg·L-1,TC(4.58±0.9)mmol·L-1,调脂治疗组和对照组CRP和FIB 比较P值均<0.01,2组TC比较P<0.05,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调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明显的抗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稳定患者口服微乳化环孢素A(CsA-ME)的剂量与其血药浓度谷值(C0)和给药后2 h的血药浓度(C2)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价CsA-ME的体内吸收过程。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对9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的C0C2浓度,并分别与每位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ND)相比,得出其相应的浓度(即C0/ND,C2/ND)。计算C2/C0比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1~3个月内,C0/ND和C2/ND均增加。C0/ND从(43±15)增加到(56±20) (ng·mL-1)/(mg·kg-1),C2/ND从(129±62)增加到(212±80) (ng·mL-1)/(mg·kg-1),表明药物的吸收逐渐增加。但术后3~12个月内,C2/ND维持原有水平,C0/ND则逐渐降低为48±15 (ng·mL-1)/(mg·kg-1),C2/C0比值则从4.5±1.9逐渐增加至5.2±2.3,表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代谢逐渐增加。术后3~12个月内,C2/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C0/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结论 肾移植患者服用CsA-ME在术后3~12月内,其环孢素A在体内的累积清除率逐渐增加,表明术后一年内单纯用C0作为监测指标已不能准确预测CsA-ME在体内的药物暴露总量,应结合C2监测对于提高个体化的治疗将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婷  李雪  罗凡  林占东  郭瑞芳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3):138-141,14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中对Drp1及Mfn2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并将72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依达拉奉组,每组又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1、3、7天3个不同亚组。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及Mfn2的蛋白含量,RT-PCR检测Drp1及Mfn2mRN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缺血组的Drp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依达拉奉组(P<0.05),在第1、3、7天中的表达呈递增的趋势,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后,可以下调Drp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组的Mfn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依达拉奉组(P<0.05),在第1、3、7天中的表达呈递减的趋势,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后可上调Mfn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表达结果与Western blot法检验结果一致。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大鼠脑缺血可能与依达拉奉减少氧自由基生成、维持线粒体动态平衡使Drp1表达减少,Mfn2表达增多有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3种方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YMDD变异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10 mg·d-1)治疗48周,B组采用ADV(10 mg·d-1)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100 mg·d-1)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ADV(10 mg·d-1)治疗36周;C组采用ADV(10 mg·d-1)与LAM(100 mg·d-1)联合治疗48周。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 A,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 721.8,16 922.6,15 140.6;以A组为参照,B,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 064.4,14 412.1。A,B,C组HBV-DNA转阴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 125.5,15 384.2,14 334.5;以A组为参照,B,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61 580.0,16 400.0。A,B,C组HBeAg/HBeAb转换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 092.8,4 943.5,57 873.8;以A组为参照,B,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08 992.0,108 991.7。A组出现rtA181V和rtN236T各1例,B组rtN236T变异1例。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方案为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YMDD变异患者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血管阻断+硝普钠降压法"建立大鼠V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大鼠海马Chat及NR2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D组(B组)与假手术组(A组)、依达拉奉治疗组(C组)、预防治疗组(D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内Chat蛋白及NR2B表达减少(P〈0.05);A组与D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由于促进海马Chat蛋白及NR2B的表达;同时,依达拉奉对大鼠认知能力的减退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苦参碱微乳经皮吸收制剂和口服苦参素胶囊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素胶囊阳性对照组和苦参碱微乳制剂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苦参素胶囊内容物水溶液(200 mg·kg-1)预防性灌胃给药;苦参碱微乳制剂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1)组预防性经皮给药;采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微乳高、中剂量组和苦参素胶囊水溶液组的ALT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匀浆中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减轻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苦参碱微乳高剂量组和苦参素胶囊水溶液组的AST均显著降低(P<0.05);苦参碱微乳制剂组ALT,AST水平及SOD,MDA含量以及病理变化与苦参素胶囊水溶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苦参碱微乳经皮给药对小鼠急性CCl4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临床用药苦参素胶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5只SD雄性大鼠分为3组,既假手术组(NS组)、Aβ模型组(AB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组)。AB组和CU组直接注射Aβ1-42于大鼠海马CA1区;CU组用姜黄素给予大鼠连续灌胃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姜黄素可以缩短AD模型大鼠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时间,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Aβ模型组海马组织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姜黄素干预组海马TUNEL阳性神经细胞数目(24.63±3.28个)比Aβ模型组(45.92±2.71个)明显减少(P<0.01)。结论 姜黄素可明显改善Aβ所致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姜黄素可显著改善大鼠海马CA1区Aβ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陈秀丽  李光乾 《浙江医学》2015,37(15):1266-1270
目的 观察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的情况,探讨依达拉奉对惊厥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5只幼年大鼠分为3组,依达拉奉组、惊厥持续状态组和对照组,每组65只,各组再按处死时间点不同分为4、12、24、48和72h5个亚组,每个亚组13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惊厥持续状态模型,使用依达拉奉进行干预,并观察各组幼年大鼠出现惊厥发作的行为学表现;利用HE染色观察幼年大鼠脑神经元病理形态,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两组大鼠5级惊厥率和平均惊厥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惊厥持续状态组和依达拉奉组12、24、48和72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惊厥持续状态后,依达拉奉组12、24、48和72h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较惊厥持续状态组下降(P<0.01),但在4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惊厥持续状态可导致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依达拉奉预处理能减轻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提示依达拉奉对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后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