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70-79
资源环境约束下,明确节能减排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采用RAM模型对中国2000—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等变量的相互作用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劳动力冗余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主要源泉;环境规制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适宜且严格的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同时,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门槛,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状况,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扭曲,而要素扭曲的改善会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扭曲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显著.因此,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条件下,国家应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成杰  高兴波 《东岳论丛》2023,(4):116-125+192
基于2011—2019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中介效应,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有助于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有空间溢出作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对本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备的时间累积效应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借助数字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角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两业”融合、全要素生产率与清洁电力占比的机制效应显著,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清洁电力占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电力消耗存在非线性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电力消耗对绿色低碳产生影响,但电力消耗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倒U型”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得到两点政策启示: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要注意减缓电力需求压力,鼓励数字企业使用绿电;二是放松行业管制,为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前,绿色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绿色信贷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以中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绿色信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在经过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工具变量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绿色信贷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生态研发效应,间接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等。同时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发展绿色信贷,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地区间要素流动而对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采用2005—2015年我国30个样本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于GDP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高速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短期溢出效应尤其明显,但各等级公路密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中部坍塌"现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实现各地区间的协同,以充分发挥其促进要素流动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原材料生产、建设施工和维护使用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与全要素分解的视角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门槛回归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还表现在纠正企业内与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实证表明:(1)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微观企业层面存在“倒N形”关系;在宏观省级层面存在“U形”关系.(2)适度的环境规制有利于高生产率企业贡献更多产出份额,获得更多的资本份额,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但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3)低强度环境规制对企业内贡献与企业间贡献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负向影响;适度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内贡献、企业间贡献、企业进入贡献与企业退出贡献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正向影响.所以适度的环境规制设计可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限制落后产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淘汰停滞不前的低生产率企业,为高生产率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2):178-183
在当前我国环境质量恶化和经济增速下降的双重压力下,一些行业陷入了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增长的两难境地。本文在构建环境规制强度指标、行业污染强度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非线性理论模型,并以我国27个典型工业行业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用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提高所带来的生产率变化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除少数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生产率影响较小外,大多数行业的环境规制会导致其生产率出现非线性的"U"型或倒"U"型变化。同时,无论研发投入带来的内生性绿色技术进步还是贸易开放中获得的环境规制技术溢出,均会给不同污染程度的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带来正向影响。因此,我国的环境规制应充分考虑行业发展阶段等异质性特征,运用市场化政策工具,在更多的研发投入和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中引导企业推动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阐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机理的基础上,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内在机制检验证实,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推动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结构中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强于数字产业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还受到城镇化与环境规制的影响,表现为门槛效应与调节效应。研究有助于解释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互联网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结合2008-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门槛分析发现,互联网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当互联网低于一定水平时,互联网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减弱趋势;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成本、产业结构水平和外部监督力度是互联网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必须理性考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于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FDI和进出口总额对于江苏县域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而对于江苏县域技术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额和进口额对江苏县域技术效率变化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江苏县域技术变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额对江苏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进口额对江苏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江苏县域要在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做好优化升级和自我提升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基于Baker等开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资源错配视角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理论机制检验发现:无论是从行业视角还是从地区视角,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显著加剧了资源错配;但从技术进步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这表明资源错配效应主导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拓展性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以及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生产率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潘颖 《江淮论坛》2023,(1):29-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其中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宽带试点城市建设能够有效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在较长的时间区间内保持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群效应的影响下,宽带试点城市建设能够对目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更大的效果。异质性检验发现,宽带试点城市建设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宽带试点城市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改善信息不对称、优化投融资行为、激活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文章的实证发现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数字中国建设对企业影响的绩效,为微观结构主体生产提质增效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SBM模型和ML指数测度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2-2017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绿色技术效率缺乏改善,绿色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机械化水平则阻碍了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据此,为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省分行业的加总数据研究了中国加入WTO之后,不同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高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我们对于外贸依存度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地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欧班列开通运营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所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该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影响效应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异质性检验显示,中欧班列开通有利于我国中西部非海运地区的相关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这一积极效应主要集中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以上结论对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完善中欧班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助推我国制造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率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金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是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DID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抑制性影响更加显著;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强化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相较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中西部地区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更大;在进行平行趋势、PSM-DID、安慰剂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9.
质量型增长的经济本质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源自于本地的知识积累与外地的知识溢出,但是中国目前地区之间市场壁垒仍有存在,溢出通道阻塞致使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未得到完全释放。为找寻深化改革路径,选取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从知识存量、知识质量溢出两个维度来考察:区域之间如何通过加大市场整合力度以最大程度破除溢出壁垒,进而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为表征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经济。实证结果发现:市场整合与知识溢出的协同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地区推动市场整合的最大受益者是其本身,违背整合规律、自谋发展将错失创新外部性;通过市场整合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宽通道时,增加知识存量是基础,提升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其创新发展水平与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6 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定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成立。其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施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对中介变量进行Sobel检验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其中,吸收能力的作用效应最强,创新能力次之,适应能力最弱。其三,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规模大小及企业所处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相比较于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中西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本研究拓展了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企业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