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岁气与疾病     
"运气"学说是对气候变化及疾病规律的总结,用其古老而独特的方式预测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这为治未病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通过对H7N9流感及丁酉年(2017年)五运六气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预后,认为与丙申年终之气本该潜藏而外散之火、丙申年司天之政未迁之相火及冬不藏精导致正气不足有关,并探讨2017年疾病运气分析,并根据运气学理论提出本年二之气、终之气要特别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陶永琛 《光明中医》2023,(15):2928-2932
目的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对急诊眩晕患者发病时间与五运六气相结合进行分析,初步探索急诊眩晕的发病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查阅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大成急诊电子病历系统”调取患者信息,统计分析2018年1月20日—2022年1月20日就诊于急诊的眩晕患者五运六气各步、发病时辰等分布规律。结果 己亥年至辛丑年急诊眩晕发病总例数比较:己亥年>庚子年>戊戌年>辛丑年。经圆形分布统计学方法计算,己亥年发病没有集中趋势(P>0.05),戊戌年、庚子年的发病有集中趋势(P<0.05)、均集中于“四运”和“五之气”,辛丑年五运发病有集中趋势(P<0.05)、集中于“三运”、而六气发病没有集中趋势(P>0.05)。发病时辰有集中趋势(P<0.05),集中在未时,高峰时段在卯时至戌时。结论 急诊眩晕发病存在时间聚集性,并与五运六气相关,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六气探源     
目的:为了加速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统一,融合为统一的外感学派。方法:采用多学科交叉,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六气之源。结果:六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空气和水,六气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和地球,空气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形成空气稳态,空气和水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温度变化,打破空气稳态,六气在空气稳态的建立与打破中产生。结论:温、水之变是六气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伤寒与温病共同的病因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08年与2013年两中运火运年对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阴阳类证的影响,为中风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与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按六气变化的时间分为6组,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以及终之气,观察两火年所有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两年各自的中风病患者在六气分布的差异,并观察2008年与2013年不同类型脑卒中的构成比及2008年与2013年中风病患者阴、阳类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008年和2013年二之气、三之气中风病患者及CI明显多于其他四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在2008年二之气、2013年二之气和四之气均高于各年的其他各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火运年所有中风病者在二之气、三之气明显多于其他四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008年阳类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而2013年阴类证所占比例明显多于2008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中运火运年,二之气、三之气中风病的分布多于其他四气,在中运火运太过年,中风病阳类证所占比例多于不及年,而在中运火运不及年阴类证所占比例多于太过年,在预防及辨证治疗上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证状之一,由于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致热。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故感受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后,极易化热、化燥。燥热极易伤阴,故小儿在外感热:病中除辛凉解表外,一定要加用养阴之品,高热才能消退。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经西医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经西医抗炎对症治疗,体温无下降趋势,病程3~12天的患儿,年龄6月~14岁,男5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与上消化道出血(UGB)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近10年闽西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运用五运六气相关理论,观察发病高峰期的运气特点,寻找运气理论与UGB发病的相关性。结果:①2 165例UGB患者发病高峰年为2001年-2004年、2007、2008六年,此年间多为"小逆"、"天符"之年。②在六气发病上存在相对集中性,发病高峰期为初之气与终之气。结论:①UGB的发病高峰年多为"小逆、天符"之气候变化剧烈者。②UGB在平均气温较低、气温较差大的时段,尤其是初之气与终之气的八个节气里较易发病,故应注意初、末之气的UGB预防。  相似文献   

7.
肖相如  董正平 《中医杂志》2015,(1):83-84,86
外感病的病因理论有“六淫”和杂气(疫疠之气、疫气、疠气)学说。“六淫”之中,“风”多是泛指外邪,不是具体的病因;“火”不可能有外感;“暑”的本质是“热”。“杂气”学说不能指导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基于此,外感病的病因可简化成寒、热、燥、湿四种。  相似文献   

8.
李杨  蒋涛  陈剑峰  朱蕙霞 《河南中医》2020,40(4):573-576
目的:根据五运六气理论探讨项痹病患者先天运气与项痹病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住院的项痹病患者752例,将患者出生年月按照农历进行干支推演换算、五运归类与六气归类,观察项痹病患者的出生日期在不同天干、岁运、主气、客气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时段出生的人,其形成项痹病的差异性。结果:火运之年项痹病患者最多,金运之年最少;癸年即火运不及之年项痹病患者最多,庚年即金运太过之年最少;终之气,即由太阳寒水所主之时项痹病患者最多,二之气,即由少阴君火所主之时项痹病患者最少;少阳相火所主之时项痹病患者最多,五之气,即由阳明燥金所主之时项痹病患者最少。752例项痹病患者的出生日期在不同天干、岁运、主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痹病患者出生时的客气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痹病罹患倾向与出生时的五运六气禀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五运六气理论对时令疫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防控具有系统阐述,强调天人气化、扶"正祛邪"是中医防治时令疫病的重要理论基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属时令疫病范畴,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主体处于己亥年终之气,少阳相火内蕴,复被寒气阻遏,脾胃功能偏弱,适逢武汉本季气温偏高、湿度较大而诱发本病,为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证之时令疫病。其防治原则需在清热透表、调畅枢机的同时兼顾脾胃、相火,重症者兼顾心阳。药物预防及轻症治疗推荐柴胡剂枢转气机、透热转气,日常调理首重饮食调控,避免食积助火、大剂苦寒重伤。大寒至立春前后进入庚子年五运六气格局,需关注时令转换与证候"拐点"的地域差异,适时调整防治策略。受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及主客气影响,肺金肝木易失衡,脾胃功能渐趋恢复,疫情回落得益于时令转换及防控得力。2020年2~3月初春,春生之气被寒水客气郁遏,主症仍见外寒内热证,或由湿重渐转向燥症与燥湿相兼证,治宜泻肺宣气、疏散郁热、柔肝润燥,防控重点仍在青壮年人群,重症及年老体弱者仍需兼顾心阳、脾胃。初夏4~5月天气回暖,风火相扇,外感逐渐减少,防控重点应由呼吸道疾病转到心脑血管疾病;时有寒潮反复,届时高低年龄组人群仍需关注呼吸道疾病。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并相较于五运六气格局相似年份的中国疫病史料、近10年1~3月流行性感冒疫情及高病死月份的运气因素分析等,倾向于国富民安、时气小有异常、不具疫戾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禀赋与冠心病罹患倾向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案资料,将患者出生日期进行干支转化、五运分类与六气分类,观察不同干支、五运、六气出生的冠心病患者数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不同天干年、岁运、岁气出生的冠心病患者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年干为丙最易发病,岁运为水最易发病,六气为火风最易发病,年干为癸不易发病,岁运为土不易发病,六气为风火不易发病,两者患者数量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罹患倾向与五运、六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