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董晶晶  张晓魏 《规划师》2015,(1):194-198
绿道的多功能特征决定了绿道系统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及慢行系统规划的关系密切。基于此,研究提出复合型绿道系统规划策略,从相关规划的视角出发,挖掘绿道发展空间,强化绿道系统规划与相关规划在思路、内容等方面的协调关系,避免重复规划、各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及项目难以实施等情况的出现,充分发挥绿道在生态、景观及绿色出行等方面的功能,并结合奇台县绿道系统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5,(Z1)
绿道的多功能特征决定了绿道系统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及慢行系统规划的关系密切。基于此,研究提出复合型绿道系统规划策略,从相关规划的视角出发,挖掘绿道发展空间,强化绿道系统规划与相关规划在思路、内容等方面的协调关系,避免重复规划、各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及项目难以实施等情况的出现,充分发挥绿道在生态、景观及绿色出行等方面的功能,并结合奇台县绿道系统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文辉 《园林》2011,(7):8-13
本文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并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实施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并分别对生态绿道、交通绿道、滨水绿道具体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生物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这种热潮被称为"绿道运动"。绿道网规划也已逐渐融入城乡规划体系,其意义在于推动区域绿地系统的构建、统筹城乡生态资源、推进城市结构性绿地的建设。文章通过引用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来探索城乡绿道网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当今社会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因素。对铜芜路两侧绿地进行现状调研和研究发现,道路自身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但是现状功能复杂,缺乏有机梳理。通过分析铜芜路绿道改造的难点以及铜陵市绿道系统建设的要求,基于场所性、贯穿性、联系性以及包容性的思想理念,提出塑造铜芜路绿色柔性空间的目标。运用"岛"的理念、场所的营造、慢行系统的贯穿、注重文化保留的四个设计策略,打造出景观优美,交通便利,充满活力的铜芜路绿道,提升了城市的生活品质,也为绿道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通过研究将"城市双修"的理念引入到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联系,总结出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性、整体性、特殊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在分析其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形成"绿色基底+绿色廊道+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以达到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市风貌和修补人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袁川乔  卢旸 《城乡规划》2023,(3):99-107
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管控对城市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社会效益均有重要的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从保量到提质的重要转型,其规划与管控也面临更加精细、高效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了成都地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构建,立足功能需求、要素供给研究绿道选线方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估探究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及设计策略,并探索精细化、定制化功能引导方法,高水平构筑公园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在绿地系统管控层面,从指标、空间、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底线约束+目标引导”的管控模式,在满足城市绿地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绿地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的管控体系,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交通拥堵及城市生活性功能的降低。将城市绿道概念与慢行空间概念相结合,提出了绿道慢行空间概念。首先解析了绿道及慢行空间的相关内涵,进而分析了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设计要素,包括慢行网络、慢行景观和慢行设施,同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启示以及对成都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实践分析,从多个层面对成都及今后的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系统的规划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市景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一  陈涛 《规划师》2006,22(2):82-86
城市绿地是城市系统中惟一以自然要素为主体构成的子系统.传统的绿地系统是一种功能主义的实用系统,对绿地的生态作用和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重视不够.都江堰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全面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从绿地现状及生态条件的分析着手,指导景观绿地系统的网络布局、职能组织、空间控制及植物多样性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风景游憩子系统和安全防护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以及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游憩型绿地子系统、防护型绿地子系统和景观型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最后基于休闲游憩的迫切需求提出公园体系规划的分类、分级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规划和市区层面的佛山市绿道网规划为例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理论在我国应用实践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当中的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特性差异性对于绿道发展的挑战,如何将绿道规划良好地整合到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以及绿道当中的用地来源、组成与控制、绿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经验,来探讨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The Centre for Urban & Landscape Planning History (CUL) at Kassel University has recently been founded as a networking platform aiming a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planning history research. It comprises the disciplines of urban planning, open space planning, and landscape-planning history, with a first major comparative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history of planning education in Europe.  相似文献   

14.
李冠衡  李慧  董丽 《风景园林》2019,26(S2):16-22
园林植物是构建城市生态或区域风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乡规划从业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传统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尚未对此模块有较为完善的设置。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的变迁和实践探索入手,结合课题项目与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以期从城乡规划知识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对“城乡规划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树种类型及空间分布、植物生境及生长状态、树种类型与文化背景、居民生活与优势种植、历史发展与城市变迁以及植物景观与区域风貌等方面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潘仪  刘泉 《城市规划》2020,(4):83-8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规划领域的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概念同源,二者的关系界定也曾引起城市规划专业内的争论,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随着绿地系统规划专业化发展,绿地概念的内涵逐渐缩窄,而开放空间概念较为泛化,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的关系逐渐分离。2012年颁布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形成“开放空间用地”的新举措是对二者关系的再界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以绿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选线适宜性评价的城镇型绿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型绿道受城市建成区限制等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其选线方案的优劣,为满足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城镇型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绿道选线相关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城镇型绿道的选线适宜性提出定量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叠加对城镇型绿道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方法,同时提出分级规划引导。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型绿道规划布局,为城镇型绿道选线的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善峰 《建筑与文化》2016,(12):163-164
在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均独立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间的交叉将会进一步弱化。浙江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以"做好配角、服务主角"为课程定位,以"不求全、但求通"为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与实践在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下实现具有一定"风景园林/景观"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城乡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或后续城市研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刘东云  周波 《中国园林》2001,17(3):59-61
本文详细介绍波士顿的“翡翠项圈”和波士顿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以及刚刚完成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旨在介绍一些国外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等,同时让大家认识到规划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青  王浩 《中国园林》2012,28(5):51-53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绿道系统作为多尺度多用途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引导城市形态紧凑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中国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借鉴国际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成功路径。对绿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美国东南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夏洛特大都市区为例,系统解析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持续性发展的规划策略和实现路径,总结其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健康城市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益,以期为当前中国绿道系统的持续性规划建设过程提供整体性和先导性保障的策略借鉴,并为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精明增长和健康发展提供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