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全球城市的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正在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影响着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宏观背景,然后总结了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共同特点,最后列举了纽约、伦敦和洛杉矶等3个全球城市的空间重构实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正在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影响着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宏观背景,然后总结了全球城市空间重构的共同特点,最后列举了纽约、伦敦和洛杉矶等3个全球城市的空间重构实例.  相似文献   

3.
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表现为均质的城市空间向异质的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单位转型是城市空间重构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单位的空间和社区特点对于构建单位退休者社区和基于新单位制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单位的制度因素和社会特征和居民迁居,对于重塑城市居住空间具有重要影响,单位居民迁居和单位隐性化作用是城市空间重构的中心环节。因此,基于单位视角解读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体制转型的基本特征及城市空间重构的基本方面,并重点评析了政府企业化治理、城市增长机器、二元规制环境等对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6.
李晓东  刘瓅珣 《世界建筑》2012,(11):104-111
当下,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趋势,城市合理的发展呼唤对旧有城市区域进行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有机重组。本文对曾经同样为解决城市问题而涌现出的巨构城市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提出建立城市高度的流动性与立体化的重构方式,促成城市空间集约化、多功能、高效性的发展。以香港中环地区为案例,探索在其城市重构过程中涌现出的城市巨构化特性,以此佐证巨构城市思想对城市重构的启示意义,同时将城市重构的意义向城市网络化延伸。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工业园、无锡新区和常州新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开发区空间拓展及其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特征,并进而讨论城市空间优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上对城市空间的文化解读,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探索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探寻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从而对今后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通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体回顾,研究引入了国家空间选择理论,建立通州的转型升级与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宏观过程之间的联系,从国家空间治理的角度分析通州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以加深对通州发展路径的认识。研究表明:首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生是受国家空间治理尺度区域化重构影响的结果;其次,通州从卫星城到副中心的转型升级历程体现了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路径依赖和分层叠加特性;再次,国家空间选择影响了北京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使通州的定位从卫星城逐渐转型升级为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10.
支凯龙 《城市建筑》2014,(15):364-364
本文通过研究铜川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空间演化规律,分析其整体空间变化特征,研判其空间重构的发展趋势,丰富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滕熙  张萍 《南方建筑》2018,(4):40-45
城市复兴是欧洲应对全球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理论,以空间再生、活力复苏、社区复兴为主要目标,对于我国古城的更新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曹魏古城为例,探讨城市复兴语境下更新规划方法。提出通过空间结构、肌理形态、建筑风貌来恢复古城风貌;通过活化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旅游,打造高品质街巷空间以及通过对社区重建和微改造复兴社区,从中探索古城空间、经济与社会融合的改造复兴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笔者参与的规划与设计实践分析,从融入城市设计的城市规划编制、以适宜街区尺度营造宜居城市的新区规划与设计、注重多样化的已建成城市空间梳理、寻求多元共生的历史环境中的城市设计、运用城市设计手段营造场所感的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如何贯穿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各个过程,以城市设计改善和提升城市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城市空间的扩展是城市生长的需求和体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 ,具有继承性 ,对一个城市的空间扩展状态的研究和对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和动力机制的探讨可以使人们正确把握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 ,预测城市发展趋势。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其在 8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结构演化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受城市多种动力机制综合影响,从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动力机制入手,探讨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目标,并以城市空间管制区划为抓手,对城市及周边区域进行政策分区,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具体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市森林研究的意义、城市森林的概念、国内外城市森林的研究状况 ,认为我国城市森林研究有待深入 ,目前应加快开展城市森林现状、区域森林植被演替规律、城郊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公共空间重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碎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城市传统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为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重置倾向。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公共空间重置对城市空间、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我国城市碎片化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并在与国外相近案例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使我国城市更为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装车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雪艳  沈万军  宋蓓 《城市勘测》2012,22(1):30-33,48
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城中村的改造和管理变得非常重要。而城中村改造的管理与审批涉及规划、土地、环保等多方面空间信息。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信息,为城中村改造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基于GIS的城中村改造日常办公就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为例,研究了基于GIS的城中村改造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陆致 《福建建筑》2002,(3):22-24
在世纪转折的今天 ,城市居住综合体作为城市住宅的一种 ,在改变着城市面貌的同时 ,也在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居住综合体这一特殊的居住建筑模式 ,进而对城市居住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认识的回顾与展望 ,指出城市需要更加开放、复杂、连续的空间结构。文章还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 ,特别是住宅建设对其的影响作了分析 ,认为城市居住综合体在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大有可为 ,而这也正是城市居住综合体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的合理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