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半年疗效的比较.方法对PRK116只眼屈光度为-0.75 D~-13.00D与LASIK 113只眼屈光度为-1.00D~-17.00D术后半年患者的视力、角膜屈光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PRKⅠ组(-0.75~-3.00D)为100%,Ⅱ组(-3.00D~-6.00D)为99.1%,Ⅲ组(>-6.00D)为88%;LASIKⅠ组为100%,Ⅱ组为88.24%,Ⅲ组为93.55%.术后半年等值球镜,PRKⅠ组为-0.25D,Ⅱ组为+0.14D,Ⅲ组为+0.79 D;LASIKⅠ组为0.00D,Ⅱ组为+0.25D,Ⅲ组为-0.04D.结论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疗效肯定,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迅速、满意.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2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5只眼屈光度-1.00~-16.50 D之LASIK术后2年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按屈光度分为两组:组Ⅰ≤-6.00D(43只眼),组Ⅱ>-6.00D(52只眼),术后10 d、1、3、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K)值的随诊观察.结果LASIK术后角膜曲率(K)值和6个月后屈光度趋于稳定.术后2年:组Ⅰ裸眼视力≥1.0者为40只眼(93.02%),≥0.8者43只眼(100%);组Ⅱ裸眼视力≥1.0者37只眼(71.15%),≥0.8者45只眼(86.54%),≥0.5者50只眼(96.15%),<0.5者2只眼(3.85%).术前屈光度:组Ⅰ(-4.14±0.86)D,组Ⅱ(-9.00±1.64)D;术后2年屈光度:组Ⅰ(-0.04±0.14)D,组Ⅱ(-0.08±0.20)D.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角膜曲率(K)值:术前K值:组Ⅰ K1(44.31±0.78),K2(42.83±0.87),组ⅡK1(45.46±1.00),K2(43.97±1.00);术后2年K值:组Ⅰ K1(40.11±1.23),K2(38.86±1.29),组ⅡK1(38.01±1.73),K2(37.07±1.71).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ASIK治疗低中度和高度近视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Technolas 217 C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及Hansatome微型角膜板层刀对4 00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行LASIK手术.根据术前近视程度,将有2年随访结果的1 148只眼分3组:Ⅰ组-1.00~-6.00 D(等值球镜,下同)462眼;Ⅱ组-6.25~-10.00 D 466眼;Ⅲ组-10.25~-15.00 D 220眼.结果:1 148只眼术后2年裸眼视力≥1.0(或≥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在Ⅰ组为97.8%,Ⅱ组为93.8%,Ⅲ组为90.5%,裸眼视力≥0.5(或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少于等于2行)在Ⅰ组为100%,Ⅱ组为96.4%,Ⅲ组为94.0%;剩余屈光度在Ⅰ组为(-0.24±0.31)D,Ⅱ组为(-0.55±0.63)D,Ⅲ组为(-1.17±0.75)D;无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4 000只眼术中游离瓣及不完全瓣、不规则瓣发生率0.13%,上皮植入发生率0.18%,术后眼压轻度升高发生率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ASIK治疗-15.00 D以下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Schwind Keratom F准分子激光机对1995眼不同程度近视(-0.75~-20.00D)行PRK治疗。按屈光度分三组:组Ⅰ≤-6.00D,873眼:组Ⅱ-6.25D~-10.00D,774眼;组Ⅲ>-10.00D,348眼。术后随访1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Ⅰ、Ⅱ、Ⅲ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98.6%,94.2%和60.4%;≥1.0者分别为85.5%,71.3%和25.9%;屈光度在±1.000以内分别为90.5%,68.8%和29.3%。角膜雾状混浊(Haze)≥2级者分别为0.8%,11.5%和13.7%。结论:PRK治疗近视对中低度疗效较好,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由于术后Haze和屈光度回退发生率增高,疗效受到明显影响,有待进—步完善手术方法和术后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2年的效果。方法术前按屈光度(等值球镜)的高低分3组:I组屈光度-0.75~-6.00D;Ⅱ组屈光度-6.25~-10.00D;III组屈光度〉-10.00D。采用美国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行标准LAISKN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2年裸眼视力≥1.0的眼数分别占96.8%、89.0%、61.2%;≥1.0的眼数各组比较,I组与Ⅱ组、I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2年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占90.8%、76.8%-51%;屈光度在±1.00D的眼数各组比较,I组与Ⅱ组、I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0.01);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远期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好、术后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26例(84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55眼(-1.00--6.00D)、B组254眼(-6.25-10.00 D)和C组138眼(-10.25-18.00 D),行LASIK矫正近视,随访8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8年三组屈光度数分别为(-0.47±0.27)D、(-0.86±0.64)D、(-1.24±1.15)D;平均裸眼视力为(1.07±0.15)、(1.01±0.23)、(0.83±0.37);屈光回退〉-0.5 D患者为10.76%、14.96%和38.41%。术前角膜校薄、术中激光切削直径较小、术中切削深度越深、术后曲率与预期相差越大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回退。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00--18.00 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切削深度深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半年疗效的比较。方法:对PRK116只眼屈光度为-0.75D~-13.00D与LASIK 113只眼屈光度为-1.00D~-17.00D术后半年患者的视力、角膜屈光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PRK:I组(-0.75~-3.00D)为100%,Ⅱ组(-3.00D~-6.00D)为99.1%,Ⅲ组(>-6.00D)为88%;LASIK:I组为100%,Ⅱ组为88.24%,Ⅲ组为93.55%。术后半年等值球镜,PRK:I组为-0.25D,Ⅱ组为+0.14D,Ⅲ组为+0.79D;LASIK:I组为0.00D,Ⅱ组为+0.25D,Ⅲ组为-0.04D。结论: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疗效肯定,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迅速、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远期疗效观察.方法按近视屈光度数-1.00~-6.00D、-6.25~-10.00D和>10.25将1100例(2190只眼)近视患者分为3组行LASIK,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结果术后2年屈光度数<±0.50者1组为88%,2组为83%,3组为64%.屈光度<±1.00者,1组为94%,2组为93.2%,3组为73.8%;裸眼视力≥1.0者1组为93.7%,2组为69.1%,3组为27.1%;视力≥0.5者,1组为98.4%,2组为96.3%,3组为65.8%.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轻至超高度近视,手术安全,预测性好,远期随访2年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度以上散光的疗效。 方法 :对 96例患者 14 4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三组 ,Ⅰ组 75只眼 ,近视 0~ - 6D ,散光 - 2~ - 4DC ;Ⅱ组 5 7只眼 ,近视 - 6 .2 5~ 10 .0 0D ,散光 - 2~ - 4DC。Ⅲ组 12只眼 ,近视 - 10 .2 5D以上 ,散光 - 2~- 4DC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达到 0 .6以上者 ,Ⅰ组为5 .3% ,Ⅱ组为 15 .8% ,Ⅲ组为 6 6 .7%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达到 1.0以上者 ,Ⅰ组为 94 .7% ,Ⅱ组为 84 .2 % ,Ⅲ组为 33.3%。术后半年裸眼视力达到 0 .6以上者 ,Ⅰ组为 4 % ,Ⅱ组为 14 % ,Ⅲ组为 75 % ;术后半年裸眼视力达到 1.0以上者 ,Ⅰ组为 96 % ,Ⅱ组为 86 % ,Ⅲ组为 2 5 %。术后屈光度在± 1.0D以内者 ,Ⅰ组中为 8% ,Ⅱ组为 14 % ,Ⅲ组为 5 8.3%。术后屈光度在± 0 .5 0D以内者 ,Ⅰ组为 92 % ,Ⅱ组为 86 % ,Ⅲ组为 4 1.7%。术后散光度在± 1.0DC以内者 ,Ⅰ组为 8% ,Ⅱ组为 10 .5 % ,Ⅲ组为 5 0 %。术后散光度在± 0 .5 0DC以内者 ,Ⅰ组为 92 % ,Ⅱ组为 89.5 % ,Ⅲ组为 5 0 %。平均实际切削区直径为 (8.0 2± 0 .0 6 9)mm。 结论 :使用小光斑飞点显像LASIK治疗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等值球镜-6.25D~-30.00D,平均(-12.50±5.39)D]104例164只眼行LASIK手术,其中屈光度-6.25D~-9.50D(A组)74只眼;屈光度-10.13D~-15.00D(B组)35只眼;屈光度-15.50D~-30.00D(组)55只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自觉症状轻微,无角膜雾状混浊及眼压升高。术后6个月探眼视力≥1.0者A、B、C3组分别达73.0%、57.1%及7.3%,裸眼视力≥0.5者分别达100.0%、91.4%及50.9%;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分别达75.7%、45.7%及16.4%,在±3.00D以内的分别达1000%、91.4%及58.2%。99.4%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有低于2行以上者。结论:LASIK手术对于矫治高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李上  吴菊英  马静  孙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22-22,25
目的探讨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48只眼不同程度近视分为两组:Ⅰ组为矫正视力1.0,-4.50DS→-7.00DS,Ⅱ组为矫正视力0.4~0.8,≥10.00DS组进行LASIK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48眼中14眼(29.2%)上述症状3d后均缓解消失,29眼(60.4%)角膜上皮在3d愈合,5眼(10.4%)1周内愈合。Ⅰ组术后半年非矫正视力(UCVA)≥0.5,≥1.0者分别为100%,96.8%;Ⅱ组分别为86.8%,32.4%。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的残余屈光度各不相同。两组的残余屈光度在±1.00DS以内者分别为97%、94%;在±0.50DS以内者分别为87%、85%。结论 LASIK放宽了近视患者的适应证,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6 ~12岁近视儿童患者62例(117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Ⅰ组(<-3.00D)48眼;Ⅱ组(-3.00D~-6.00D)37眼;Ⅲ组(>-6.00D)32眼,分析进行调节训练1年后的屈光状态、年近视增长幅度的变化.结果 同原近视增长幅度比较,调节训练后,年近视增幅显著减缓(P<0.05);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调节训练能有效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发展,尤其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接受RK手术4~15年,近视散光稳定2年以上的患者19例(38眼)分别行PRK和LASIK手术,其中PRK组8例(16眼),术前屈光度为:球镜-1.00~-5.25D,平均-3.12±0.87D,柱镜0~-2.25D,平均-1.27±0.36D,LASIK组11例(22眼),术前屈光度:球镜-1.50~-9.50D,平均-3.54±2.79D,柱镜0~-3.0D,平均-1.58±0.69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视力和屈光状态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屈光度均在±0.75D以内,术后1年裸眼视力33眼(86.84)≥1.0,38眼(100%)≥0.8,未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结论:LASIK和PRK矫治RK术后近视散光均安全、有效,PRK安全简便,LASIK稳定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是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通过配戴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来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达到减低角膜屈光度的目的[1]。我们自1999年4月至今采用此项技术治疗近视眼并随访3个月以上者105例。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近视屈光度-1.00D~-10.00D,最佳矫正视力1.0,均无眼前节慢性病变者105例(209眼)。年龄9~26岁,平均16.6岁。共分为3组。Ⅰ组42眼,屈光度为-1.00D~-2.75D,平均-2.24±0.30D;Ⅱ组143眼,屈光度-3.00D~-6.00D,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按术前近视屈光度数-6.00D~-15.00D和-15.25D~-25.00D将147例(271只眼)近视患者分为A、B2组,均行LASIK治疗。LASIK术后的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1.00D者,A组227只眼,B组20只眼;裸眼视力≥0.8者,A组231只眼,B组3只眼,3只眼因屈光回退或欠矫再次行LASIK。结论LASIK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手术方法和调整手术参数,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近视636眼按屈光度分3组第一组,-1.00DS~-6.00DS;第二组-6.25DS~-12.00DS;第三组-12.25DS~-20.00DS,进行LASIK治疗.结果 第一组术后视力>0.8者282例,占97.24%.第二组术后视力>0.8者302例,占96.17%.第三组术后视力>0.8者22例,占68.75%.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轻中高度近视,预测性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LASIK术后1~2年角膜前后表面形状及前房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OrbscanⅡ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1~2年的角膜前后表面和前房深度值,探讨LASIK的相对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我院行LASIK的110例患者共21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成3组:Ⅰ组<-6.0 D,Ⅱ组-6.25 D~-10.0 D,Ⅲ组>-10.25 D,每组各70只眼.利用OrbscanⅡ检查的结果,比较3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的数据,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前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11±0.007) mm,Ⅱ组为(-0.021±0.009) mm,Ⅲ组为(-0.032± 0.012) mm,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角膜后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51±0.015) mm,Ⅱ组为(0.075±0.018) mm,Ⅲ组为(0.076±0.018) 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中央前房深度:Ⅰ组为(3.408±0.335) mm,Ⅱ组为(3.487±0.314) mm,Ⅲ组为(3.388±0.339) 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Ⅱ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全部病例均无进行性角膜后圆锥及圆锥角膜.结论:LASIK手术角膜瓣下保留250 μm以上的角膜基质,是相对安全的.OrbscanⅡ随访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态和中央前房深度,对于LASIK术后随访和手术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总结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屈光不正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986例(1746眼)根据屈光度分为:Ⅰ组:-1.5~-2.75D 330例(531眼),Ⅱ组:一3.0~-5.75D 347例(580眼),Ⅲ组:-6.0~-9.75D 229例(467眼),Ⅳ组:-10.0~-20D 80例(168眼)。应用LASIK术式矫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LASIK矫治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可预测性好,术后1周眼压稳定,4周屈光度稳定,术中主要并发症瓣偏中心,严重并发症是碎瓣。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层间异物,屈光回退。生成鼻上方角膜瓣,可减少干眼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LASIK矫治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并发症发生。预防和处理各种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并行二次手术的有69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 D以下)、B组(-3.0~-6.0 D)、C组(-6.0~-9.0 D)、D组(-9.0以上)4组,将4组患者两次治疗前后的屈光度、间隔时间、激光切削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A、B、C、D各组回退发生率分别为0.21%、0.61%、1.47%、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屈光回退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屈光不正度数越大,术后屈光回退程度就越高.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度回退与术前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 940例13 124眼近视眼患者行LASIK术后1年视力矫治情况。按近视屈光度的不同,将其中3 248例6 292眼分为A组(-1.00D~-6.00 D,共2 872眼),B组(-6.25 D~-12.00 D,共2 214眼)和C组(-12.25 D~-18.00 D,共1 206眼)。术后平均随访1年。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A组为99.7%,B组为95.1%,C组为81.1%;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5%,B组为70.1%,C组为40.1%;残余屈光度<±1.00 D者A组为98.1%,B组为84.1%,C组为63.8%;残余屈光度<±0.50 D者A组为90.2%,B组为81.1%,C组为45.7%;术后1年并发症少。结论对于低于-12.00 D的近视患者,LASIK是理想的治疗方法,随访1年,疗效稳定,预测性好,但对于大于-12.00 D的近视患者,往往难于完全矫正,同时手术并发症也在提高,存在手术风险,值得术前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