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进入视觉传播时代,图片总监是当前新闻传媒界谈论的热门话题,圈里人都称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李楠年轻有为,是全国报纸中为数不多的女图片总监,她做过三家报纸的图片编辑,工作期间,策划、编辑了大型系列摄影报道《澳门故事》、《第九届  相似文献   

2.
我在求学时期当过油印的级刊编辑、壁报黑板报编辑,工作以后当了出版社的哲学编辑、文艺编辑,大学里的校刊编辑、学报编辑,具体的工作岗位虽然有过一些调动,实际的工作内容始终是编辑劳动。可以说,我当了一辈子的编辑。虽然从未给编辑事业作出过什么重要贡献,头脑里却一直存在着难以割合的编辑情结。  相似文献   

3.
自从唐代诗人秦韬玉在其《贫女》诗中吟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名句,“为人作嫁”便被广泛引用,大概由于编辑和贫女“压金线”而“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性质太相似了,编辑便常被人称为“为人作嫁”之人。一些编辑也因“年年压金线”而产生“苦恨”心理,自叹“为人作嫁”几时休!笔者当编辑也有十来年时间了,体验过个中滋味却只想说一句:莫恨年年压金线,甘为他人作嫁衣。  相似文献   

4.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办主任 ,后来担任社领导 ,也主抓编辑部门工作。在抓编辑工作的实践中 ,有过成功的喜悦 ,也吞过失误的苦果。对于总编办工作的重要性 ,有着切身的体验。现概括为“地位、作用、职能”六个字 ,谈谈我的体会。   一、总编办在出版社的地位  我认为 ,总编办在出版社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位置。它的任务是 ,为达到编辑工作目标 ,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 ,在出版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我所知 ,有的出版社曾经撤销过总编办 ,但不久又恢复总编办的建制…  相似文献   

5.
《编辑原理》(THEELEMENTS O EDI-TING)是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普劳特尼克所著。普劳特尼克曾以笔名发表过二十多部小说,并写过几本学术著作。他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担任过不同报纸、杂志的副主编、主编。《编辑原理》是他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编辑新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编辑原理》(THE ELEMENTS OF EDITING)是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普劳特尼克所著。普劳特尼克曾以笔名发表过二十多部小说,并写过几本学术著作。他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担任过不同报纸、杂志的副主编、主编。《编辑原理》是他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编辑新人的经验而写成的一本新书。《编辑原理》涉及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生活当中,曾经有过一段时断时续当编辑的经历。这中间,铅印的报刊我编过,打印、复印的报刊我办过,手刻的刊物我也搞过。而且我既当过业余编辑,也从事过这方面的专职工作。象我这样当编辑的,恐怕算是特殊的吧。如果累计一下我八年来所编辑过的文稿,差不多也有七八十万字哩!  相似文献   

8.
我做编辑工作的时间不太长,五十年代末在高等学校工作时兼办过校刊,后来又在省报主持过文教稿件和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七十年代初移位于出版部门,主持文艺出版物的编审事宜。我干过责任编辑,但更多的是做编辑环节中的复审、决审工作。我和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一样,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职业感受和体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就是“编辑要勤于笔耕”。作家搞创作是“笔耕”,秘书撰文稿是“笔耕”,画家泼墨缀红是“笔耕”,书法家染翰挥毫也是“笔耕”。大凡以“摇笔杆子”出产品的,都可称之为“笔耕”。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我青年时,初登文域,编辑与写作,即同时进行。深知创作之苦,也深知编  相似文献   

9.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0.
沈肇熙,1914年生,湖北天门人,民盟盟员。1955年调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作,担任过《无线电》月刊、《电信科学》月刊主编及《通信学报》总编,并在图书编辑部担任过编辑、编审,编过100多种书。沈肇熙同志热爱编辑工作,始终把做个好编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讲编辑史,讲最早从事编辑工作的人,一般首推孔子。从比较完整的编辑工作意义上来看——就是说从辑集、校勘、审定、编次以至加工整理等一系列编辑工作的方面来看,孔子都做过,可以认为是编辑工作者的大宗师。不过,如果说,只要将记载在一定物体上的文字分门别类,结集成册,也算作是编辑工作的话——尽管只是滥觞,还比较原始,那么,编辑工作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远  相似文献   

1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迎来了《编辑之友》创刊25周年。这对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该刊是发表编辑工作研究、编辑理论研究成果的园地,还因为该刊25年来已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出版社从1979年以来,建立了新编辑短期脱产业务进修班的制度,现已办过三期,参加学习的人数达一百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新从事编辑工作的领导干部。今年三月举办的为第三期新编辑业务进修班。凡是1982年调入的编辑未参加过第二期进修班的同志和1983年新调入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一律参加学习,加上兄弟出版社前来参加学习的四位同志,总计29人。学习时间为两周,内容包括编辑业务知识、出版知识。学  相似文献   

14.
“要想当一个好编辑,就要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工作始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的一位主任编辑这样对我说过。  相似文献   

15.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策划与策划编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关于策划在编辑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有过许多讨论,至今仍争论不体;关于策划翻在编辑工作中的实践,有过一些探索,但至今除个别地方外,多已悄无声息地退隐了。  相似文献   

17.
范军 《出版科学》2000,(1):15-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1923年,他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当编辑,1931年转至开明书店当编辑。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前和之后,他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也曾在教育科研机构供职,但始终与编辑工作紧密联系。1942年,叶圣陶在重庆主持开明书店编辑所的工作,直到解放。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早已明确了的。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它是举足轻重,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编辑工作是图书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之一。宋木文同志说过,“我看领导班子有多高水平,编辑队伍有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出书质量。”那么,处在“中心环节”地位的编辑队伍的情况怎样呢?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出版社发展过猛,编辑队伍增长过快,加之,一些老编辑退休,从业务水平来说,有些青黄不接。另外,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加之教育的失误、管理不善,使得有些出版单位在紧要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不以编辑名家,而以作家立世.但他对编辑工作情有独钟,在他不算太长的生命历程中,曾编辑过至少18种报刊杂志,因此可以说,他的一生与报刊编辑工作有着不解之缘.现介绍其中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