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障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刘宝  武瑞雪  叶露 《中国药房》2007,18(14):1041-1043
目的:考察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障碍。方法:以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在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我国整条基本药物供需链系统地表现出短缺问题,其中既有基于供应角度的可获得性障碍问题,又有基于需方角度的可及性障碍问题。结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构建基本药物体系,要有产业联动的统筹观。  相似文献   

2.
基本药物可获得性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泉  邵蓉 《上海医药》2010,31(3):116-118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可获得性障碍的成因,探讨减少可获得性障碍的途径。方法:分析保障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的重要意义,阐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基本药物可获得性障碍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价格低廉的特征与供应链逐利倾向之间存在矛盾,二是药品定价与审批制度带来的双重影响。结论:应当鼓励和引导企业多生产、经营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多使用基本药物。  相似文献   

3.
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方法浅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晓川 《中国药房》2010,(48):4517-4518
目的:探讨可用于基本药物的遴选方法。方法:总结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存在的问题,分析药物经济学和循证医学分析法在基本药物遴选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和循证医学分析法可提高我国基本药物遴选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有利于我国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文玉 《中国药房》2009,(8):561-562
目的:探讨在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以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可支付性。方法:介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基本药物遴选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机构及其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标准不统一、制度保障不完善。提出了在我国基本药物遴选过程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五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志军  高文远 《中国药房》2011,(36):3367-3368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中的应用,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中药物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分析我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对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引入药物经济学理念和评价方法,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基本药物制度发展趋势。但药物经济学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专业人才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物经济学认知度不高等。建议规范评价标准、提高数据科学性、增强药物经济学认知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药物经济学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作用及执业药师的职责。方法:分析药物经济学理论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系,把药物经济学理论作为工具应用于基本药物制度中。结果与结论:药物经济学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对于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制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医药卫生人员应在实践中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绩效监测与评估,自觉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与药物经济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锐  李颖 《中国药房》2007,18(35):2721-2723
目的: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途径与方法,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法:阐述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和我国遴选基本药物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其在遴选国家基本药物方面的意义与作用。结果与结论:精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可增强公众对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8.
尚丽岩 《中国药房》2010,(12):1079-1081
目的: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配置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目前的基本药物制度。结果与结论:只有基本药物制度内部制度间形成耦合系统,消除制度真空,才能真正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以更合理的方式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所纳入的药物进行遴选,本研究尝试应用循证药学和药物经济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定量遴选体系。方法:通过参考泰国ISafE评价法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方法,以循证药学及药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更为完善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体系并对其进行说明。结果和结论:通过循证药学方法以及药物经济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解决了我国目前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所存在的问题,该遴选机制也可用于以后基本药物的增补、医保目录药物遴选、增补以及确定同类药物间临床首选药等方面。由于国内文献数量以及质量问题,目前该机制的开展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可以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制药产业的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这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阻碍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即阻碍了基本药物可及性的提高.本文旨在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制药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对基本药物可及性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我国"新医改"药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我国"新医改"政策,分析"新医改"政策对我国药政管理中的药品消费、药品价格、药品流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药物经济学能够加强药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药物经济学指导药品定价、基本药物遴选、医疗保险报销、临床合理用药等,可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国外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产生、发展及在各国药品研发、定价、报销和用药规范中的应用,为制定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及促进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在我国药品定价及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使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供给的非正常性滞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丽岩 《中国药业》2009,18(20):1-2
目的分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供给的非正常性滞后成因。方法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非正常性滞后是一系列综合原因所致,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有效地解释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从利益团体的理性计算与博弈过程中寻找,而法制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武宁  杨洪伟 《中国药房》2013,(24):2209-2211
目的:为实现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身的政策功能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分析基本药物的概念内涵及其政策功能,总结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工作,比较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异同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实现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身的政策功能,应进一步改善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并落实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结论: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做到以经费保障(可负担性)实现供应保障(可获得性),以供应保障实现用药保障(可及性),从而实现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初衷。  相似文献   

15.
药物经济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小青 《天津药学》2009,21(6):49-51
探讨用药物经济学原理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医疗过程中药品费用的过度增长,合理调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用科学的方法从临床药物中遴选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定出公费医疗报销范围,以确保绝大部分公众可获得安全有效、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基本药物;同时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及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帮助医院制定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合理用药。将药物经济学纳入临床药学服务范筹,将药学管理从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技术管理型,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原理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对同一药物的不同来濒(国产、进口)、不同剂型和不同给药途径、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的配伍方案等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比较合理的药疗方案,供临床选用;能够鉴别、测量、对比分析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理疗等)所产生的相对社会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疾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促进用药观念的转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卫生资源。同时探讨药物经济学在药晶不良反应成本费用研究中的应用,全面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为合理评价、整顿和淘汰某些药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阐明药物经济学存药物研发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用以指导新药的研制和生产,并作为药品价格调整的参考依据,客观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巾存在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经济学在指导社会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推进医疗改革,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药品降价政策之弊: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宝 《中国药房》2007,18(32):2481-2483
目的:分析药品降价政策与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的关系。方法:阐述我国药品降价基本情况及其对廉价基本药物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并进行廉价基本药物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结果:廉价基本药物短缺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足,连续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廉价基本药物短缺有扩大化趋势。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应为廉价基本药物的合理价格水平及其生产和供应提供制度保障,单纯的药品降价政策应纳入综合的体制性"医改"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HBV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国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和治疗药物品种遴选严重滞后。本文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慢性HBV治疗中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药品目录遴选,以期为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药物治疗品种选择等提供依据。方法:针对慢性HBV治疗现状,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和遴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品种,制定医院临床用药目录和治疗方案,评价单病种治疗药物和方案,指导公众选择药物。结果:开展慢行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的经济学研究和评价,有利于为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发挥最大效益。结论:药物经济学是研究和解决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药物治疗品种选择、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和药物治疗品种选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杨帅  田侃 《中国药房》2012,(8):678-680
目的:探讨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立法的重点与框架。方法:分析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重点,并从立法框架的角度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立法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重点为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律名称与定义、基本药物目录的法律地位等;立法框架大体可分为总则、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与修订、基本药物的生产与供应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3):289-293
目的:为完善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程序提供参考。方法:梳理《WHO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和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历史沿革及现状,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分析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程序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存在程序透明度较差、自上而下的效率较低、依靠专家主观因素较多、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提高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程序透明度,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动态调整程序,健全基本药物动态调整程序的配套制度,加强基本药物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优化专家库管理,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程序。  相似文献   

20.
游翔 《海峡药学》2012,24(2):267-268
分析、介绍基本药物概念的起源、发展、在我国基层应用发挥的重要作用、面临的问题及提出意见与建议.建立适当的基本药物生产、采购,配送体系.使基本药物制度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