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华  董明敏  赵春红  李宏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9):825-826,828
目的:观察条件声暴露对耳蜗结构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听力正常的31只杂色雄性豚鼠(250~400g)按噪声暴露的时程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即条件声暴露1天组(n=8),条件声暴露7天组(n=8),条件声暴露14天组(n=7)及未经条件声暴露的对照组(n=8)。条件声为中心频率为1kHz、强度为95dBSPL的倍频程噪声,每天暴露8小时。条件声暴露结束5天后再将豚鼠暴露于相同频谱强度为115dBSPL的强噪声中连续暴露48小时。强噪声暴露后第14天将动物处死,进行耳蜗铺片,观察各组动物耳蜗1kHz感音部位第3回柯替器受损情况,并进行外毛细胞记数。结果:耳蜗铺片观察发现,1kHz噪声损伤的主要部位为耳蜗第3回中下部,距圆窗约14mm~18mm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 OHC)受损明显,三排OHC的受损程度以第三排最重,第二排次之,第一排最轻。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 IHC)很少受损。四组动物中,以7天组外毛细胞丢失率为最少,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P〈0.01)。其次为1天组,为29.5%,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过14天条件声暴露的动物,其OHC平均丢失率为34.4%,反而略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条件声暴露对噪声引起的耳蜗结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条件声暴露对耳蜗结构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听力正常的31只杂色雄性豚鼠(250~400g)按噪声暴露的时程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即条件声暴露1天组(n=8),条件声暴露7天组(n=8),条件声暴露14天组(n=7)及未经条件声暴露的对照组(n=8).条件声为中心频率为1 kHz、强度为95 dBSPL的倍频程噪声,每天暴露8小时.条件声暴露结束5天后再将豚鼠暴露于相同频谱强度为115 dBSPL的强噪声中连续暴露48小时.强噪声暴露后第14天将动物处死,进行耳蜗铺片,观察各组动物耳蜗1 kHz感音部位第3回柯替器受损情况,并进行外毛细胞记数.结果耳蜗铺片观察发现,1 kHz噪声损伤的主要部位为耳蜗第3回中下部,距圆窗约14 mm~18 mm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 OHC)受损明显,三排OHC的受损程度以第三排最重,第二排次之,第一排最轻.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 IHC)很少受损.四组动物中,以7天组外毛细胞丢失率为最少,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P<0.01).其次为1天组,为29.5%,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过14 天条件声暴露的动物,其OHC平均丢失率为34.4%,反而略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条件声暴露对噪声引起的耳蜗结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噪声暴露所致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R)阈移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电针耳区穴组和电针前肢穴组,对照组只给噪声,后两组旋与噪声的同时分别电针耳区们和前肢穴,噪声暴露前及停止后不同时间记录MLR的阈值,结果:105dBSPL噪声暴露10min可致豚鼠MLR的暂时性阈移,电针耳区穴组和电针前肢穴组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的MLR阈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或P<0.05),MLR阈移恢复时间比对照缩短,结论:电针耳区穴和前肢穴均能关轻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损伤,并促进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氯合酶(iNOS)在脉冲噪声暴露白色和杂色豚鼠耳蜗中的表达,以探讨黑色素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白色和杂色豚鼠暴露于脉冲噪声,复制耳蜗损伤的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iNOS在两组豚鼠耳蜗中的表达。【结果】iNOS在两组脉冲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均呈阳性表达,以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强,而且iNOS在白色豚鼠耳蜗的表达显著强于杂色豚鼠。【结论】耳蜗黑色素拮抗耳蜗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耳蜗iNOS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噪声能否诱导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的凋亡,及观察凋亡蛋白酶Caspase-12、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Bip/Grp78和CHOP/Gadd153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SGC中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SG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白色豚鼠20只,将实验组豚鼠暴露在4 kHz窄带噪声120 dB SPL噪声环境中4h,噪声刺激停止后1,4,14d组及对照组在处死前测ABR(每组各5只).通过透射电镜和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GC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12、Bip/Grp78,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SGC出现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实验组SGC的TUNEL染色明显增强,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Bip/Grp78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在1,4,14d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Caspase-12、CHOP/Gadd153蛋白含量在噪声刺激后迅速增高,1d和4d达到高峰,14d减少.结论:强噪声可以诱导SGC凋亡,Caspase-12活化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通道是此过程的信号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文 目的:观察噪声损伤引起的豚鼠耳蜗内硝基酪氨酸变化,探讨耳蜗外毛细胞的死亡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SIN1耳蜗灌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噪声暴露组动物暴露于120dBSPL的宽带噪声环境中每天4小时,连续2天;耳蜗灌流组向动物耳蜗内灌流的5 mg/ml外源性氮自由基供体SIN1 30分钟。豚鼠耳蜗分离解剖后,用碘化丙啶(PI)染色细胞核,以便观察噪声损伤前后细胞核形态变化,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耳蜗外毛细胞及耳蜗外侧壁内硝基酪氨酸的分布及噪声损伤后的变化;按表面制备法行耳蜗铺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及耳蜗外侧壁的荧光信号变化。结果:(1) 噪声暴露及耳蜗外淋巴灌流SIN1后均发生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和坏死。(2)在正常情况下,耳蜗外毛细胞内有少量硝基酪氨酸分布,在暴露于上述噪声后,耳蜗外毛细胞内的硝基酪氨酸显著增加;(3)发生凋亡的耳蜗外毛细胞的细胞核及其周围硝基酪氨酸显著增加;(4)在正常情况下,耳蜗外侧壁有少量硝基酪氨酸分布,噪声暴露后,耳蜗外侧壁血管纹内的硝基酪氨酸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噪声刺激导致的耳蜗内硝基酪氨酸增加与耳蜗外毛细胞死亡有关,提示氮自由基参与了噪声性听力障碍的耳蜗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豚鼠噪声损伤耳蜗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的表达。方法:将研究组豚鼠暴露于白噪声造成噪声性聋的模型,耳蜗用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iNOS在耳蜗的表达。结果:iNOS噪声暴露豚鼠 耳蜗中表达阳性,以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强。结论:iNOS在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呈阳性表达, 提示一氧化氮在噪声性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654-2)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与654-2防治组.损伤组与654-2防治组均给予噪声暴露.654-2防治组在噪声暴露前30 min肌内注射654-2,另2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各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前与暴露后3 d、14 d、28 d分别测ABR阈值,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钠荧光比色法测定耳蜗MDA含量.结果:噪声暴露后3 d、14 d、28 d损伤组和防治组ABR阈移与耳蜗MDA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654-2防治组噪声暴露后14 d与28 d时,以上2指标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0.01).结论:654-2可部分减轻噪声所致的听力损失.其机制可能为654-2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噪声产生的过量过氧化物从而保护了毛细胞,使听力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豚鼠模型听觉电生理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承德医学院选取豚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豚鼠给予白噪声暴露1周,暴露声压级(A计权)为110 dB,每日暴露1次,每次1.5 h,连续暴露1周;对照组豚鼠安静环境中饲养,未给予噪声暴露。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 dB nHL下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噪声暴露后1、2、4周体质量下降(P<0.01),且ABR阈值均不同程度上升,Ⅰ波潜伏期也逐渐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界限清楚;实验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紊乱、融合及缺失。光镜显示: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实验组耳蜗外毛细胞数有显著缺失,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后豚鼠听觉系统受到损害,毛细胞出现缺失、坏死,考虑永久性阈移(PTS)的产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异常及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脉冲噪声损伤豚鼠耳蜗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  熊敏  何青莲  邓恒山  冯晓华 《广东医学》2004,25(10):1146-1147
目的 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脉冲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的表达。方法 将研究组豚鼠暴露于脉冲噪声造成耳蜗损伤的模型 ,耳蜗用石蜡包埋、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iNOS在耳蜗的表达。结果 iNOS在脉冲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表达阳性 ,以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强。结论 iNOS在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呈阳性表达 ,提示一氧化氮 (NO)在脉冲噪声耳蜗损伤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Caspase-3在豚鼠噪声损伤耳蜗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Caspase - 3在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的表达。方法 将实验组豚鼠暴露于白噪声造成噪声性聋的模型 ,耳蜗用石蜡包埋、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aspase - 3在耳蜗的表达。结果 Caspase - 3在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表达阳性 ,以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强。结论 Caspase - 3在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呈阳性表达 ,提示耳蜗细胞凋亡在噪声性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aspase-3在暴露于脉冲噪声中的白色和杂色豚鼠耳蜗中的表达,以探讨黑色素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白色和杂色豚鼠各8只,暴露于脉冲噪声中复制耳蜗损伤模型.取耳蜗用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spase-3在两组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两组脉冲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中均呈阳性表达,以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的表达较强,而且Caspase-3在白色豚鼠耳蜗的表达显著强于杂色豚鼠.[结论]耳蜗黑色素拮抗耳蜗损伤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耳蜗Capase-3活性,从而抑制耳蜗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卡波金对豚鼠缺血耳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卡波金对豚鼠缺血耳蜗的作用。方法:动物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暴露双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缺血组(Ⅲ组):结扎双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建立内耳缺血模型,卡波金组(Ⅳ组):建立内耳缺血模型的同时吸入卡波金。每组20只,10只采用微球法测血流量,10只作ABR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耳鼻毛细胞形态。结果:耳蜗血流量缺血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54.83%,卡波金组较缺血组增加31.46%;ABR各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缺血组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卡波金组较缺血组缩短;听觉阈值缺血组较正常组升高13.7dBSPL,卡波金组较缺血组降低5.5dBSPL(P均<0.01)。缺血组耳蜗底周毛细胞纤毛出现明显的倒伏、排列率乱,人内排到外排逐渐加重,并可见少数细胞缺失,卡波金组毛细胞纤毛倒伏减轻。结论:结扎豚鼠两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使耳蜗血流量减少,吸入卡波金使缺血耳蜗的血流量增加。豚鼠耳蜗缺血后,耳蜗毛细胞及功能形态受损,吸入卡波金可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天鼓冲剂对豚鼠噪声性听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后三组豚鼠暴露在4KHz、110dB SPL的稳态白噪声中6h×6d,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噪声暴露前7d和噪声暴露结束后给予天鼓冲剂灌胃,模型组与预防组同期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给药.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观察各组动物反应阈、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变化,耳蜗基底膜铺片毛细胞计数比较各组动物毛细胞损伤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治疗组比较,预防组豚鼠的ABR阈值、毛细胞损伤率均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电镜下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豚鼠的ABR阈值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但毛细胞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两组毛细胞损伤程度均较重.结论:天鼓冲剂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在改善听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白色豚鼠32只,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另3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在120 dB spL的4kHz窄带噪声中暴露4 h,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后2,48,168 h及对照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fos 基因在耳蜗的表达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耳蜗c-fos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噪声暴露后豚鼠ABR阈值及耳蜗中c-fbs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较正常组均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ABR阈值及c-fos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均逐渐恢复,168 h组的ABR阈值及c-fos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均低于2 h组和48 h组.结论:噪声暴露后耳蜗c-fos基因表达增高,可能与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结构的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 NIHL)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择 NIHL患者104例,其中听力轻度损失组24例、听力中度损失组42例和听力重度损失组38例,以及非噪声暴露人员8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组受检者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末期流速( EDV)和阻力指数( RI)。结果听力轻度损失组、中度损失组、重度损失组的 PSV、EDV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听力损伤程度增高,椎动脉PSV、EDV逐渐减低,RI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NIHL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听力损失程度越高,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明显。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评估听力损失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盐酸山莨菪碱对噪声暴露后耳蜗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豚鼠在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内盐酸山莨菪碱(654-20防治组和损伤组的耳蜗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变化,探讨噪声暴露后SDH活性的变化趋势以及654-2在噪声暴露中对SDH活性的影响。方法:把豚鼠分成对照组、损伤组与654-2防治组,在噪声暴露后不同时期,用Nachlas四唑氮盐法及图象分析仪显示并测算SDH活性。结果:在噪声暴露后第3天,各组酶活性损伤最重。各组耳蜗SDH活性第1、2回  相似文献   

18.
苦碟子注射液对豚鼠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苦碟子注射液(Ixeris sonchifoila)对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2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即110 dB噪声暴露组(n=21)和120 dB噪声暴露组(n=21),每组动物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给药组(n=7)、生理盐水组(n=7)和空白对照组(n=7)。噪声暴露前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阈值,持续噪声暴露3 h后,给药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中药苦碟子注射液15.7 mL·kg-1·d-1,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处置。噪声暴露前、噪暴露后即刻及噪声暴露后7和14 d分别测量各组豚鼠ABR听力阈值,并对120 dB噪声暴露组进行耳蜗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110和120 dB噪声暴露2组中,7和14 d给药组ABR阈移均小于生理盐水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与后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110和120 dB噪声暴露后,给药组14 d ABR阈移均小于7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10 dB给药组14 d阈移小于120 dB给药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20 dB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毛细胞形态保持完好。结论:中药苦碟子注射液能够促进噪声作用后的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修复及内耳听力功能恢复;内耳功能的恢复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及给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熊敏  何青莲  汪建  邓恒山 《广东医学》2006,27(6):814-815
目的 观察Caspase-3在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实验分成正常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豚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正常对照组豚鼠皮下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在各组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 Caspase-3在正常对照组豚鼠耳蜗的表达阴性,在实验组豚鼠耳蜗的表达阳性,阳性区域主要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结论 Caspase-3在庆大霉素损伤豚鼠耳蜗中呈阳性表达,表明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庆大霉素所致的耳蜗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强噪声是否能诱导大鼠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的凋亡,噪声对于凋亡蛋白酶的诱发作用以及SGC的凋亡与凋亡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白色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将实验组动物暴露于120 dB SPL4 kHz窄带噪声中4h后,分别测试在噪声刺激停止后1d、4d、14 d及对照组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通过透射电镜下观察以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GC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本实验的噪声条件,可以引起大鼠暂时或永久性的听阈位移,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实验组中SGC出现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相关改变.实验组SGC中的TUNEL染色有明显增强,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强噪声能够诱导发生SGC的凋亡,并且对Caspase-3有诱发作用,SGC凋亡与Caspase-3的激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