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为探索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不同种植密度(纵横行)、不同播种量(穴粒数)、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栽培管理方式,为推广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先进栽培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水稻人工直播栽培方式,适宜瑞安当地水稻栽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插方式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群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9,(4):18-24
为探索杂交水稻制种母本适宜的轻简播插方式,采用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人工撒直播和机械移栽,研究了其对3个制种组合母本秧苗素质、苗数动态、群体穗粒构成、抽穗动态、异交结实率、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精量穴直播的秧苗素质地上部分如苗高、苗基宽和苗鲜重等优于机械移栽秧苗,而地下部如白根数、根鲜重和根系活力等,以机械移栽秧苗优于起垄精量穴直播,起垄精量穴直播优于人工撒直播。起垄精量穴直播处理的分蘖盛期较机械移栽和人工撒直播处理延长3~5 d,且群体分蘖数最多;播始历期较机械移栽短5 d,较人工撒直播长0~1 d;群体抽穗历期与机械移栽无差异,比人工撒直播长1~2 d;主茎叶片数较机械移栽多0.25~0.97叶。起垄精量穴直播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抗倒伏能力优于机械移栽和人工撒直播。说明同步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适用于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  相似文献   

3.
介绍重庆宜机化地区杂交水稻机械直播的高产示范效果,总结提出了选择高标准农田、高质量整地、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适期精量播种、高效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一整套杂交水稻高质高效机械直播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连续2年在新疆南疆垦区兵团第一师一团进行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百亩连片示范,经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相关专家现场实割测产,2013年示范方平均产量1029.4 kg/667 m2,2014年示范方平均产量1042.9 kg/667 m2,一举创造了水稻机械精量旱穴直播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本文总结了南疆垦区水稻机械旱穴直播技术,以期为当地水稻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童纪氚  戎雪利  任萍  褚光  王丹英 《中国稻米》2024,(1):98-100+107
以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4为供试品种,比较了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和无人机直播3种种植方式的产量、成本和效益,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工作效率与群体均匀性。结果表明,无人机直播的产量与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无显著差异,但其具有播种效率高、群体生长均衡、种植成本低的特点。最后小结了无人机直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机械精量穴直播和定位施肥对水稻生长与养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机械精量穴直播与缓释肥定位条施对水稻生长和田间养分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手工撒播和习惯撒施肥相比,机械精量穴直播和定位条施肥均有利于水稻稳健生长,增加有效穗和每穗粒数,提高产量,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田间水层氮含量。此外,机械定位条施肥有利于降低氮、钾向土壤深层的渗漏损失,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机械化直播水稻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并有利于机械化操作,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水稻机械化直播在全国多个省份迅速发展,试验示范了多个水稻品种及多种不同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本文综述了我国机械化直播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育、播种机械、产量性状、栽培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情况,探讨了水稻机械化直播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稻机械化直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5月14日,德化县水稻精良穴直播试验演示会在上涌镇仙苑生态农场举行,这是德化县首次应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一台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田间快速前进,一排排沟渠、一行行种子瞬间出现在稻田中,很快就把一片平整好的田地播种完成,引得围观的种粮大户感慨万分。与机插秧相比,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省去了育秧、起苗、插秧等环节,人工用量减少,播种量下降,每亩预计可节约成本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2020年在将乐县白莲、高唐等5个乡镇开展了中稻、烟后稻机械穴直播试验示范,6个示范片水稻机械穴直播平均每667m~2产量达550.66 kg,比同示范片机械插秧简比田每667m~2增产14.6 kg、增加收入42.92元。机械穴直播比机械插秧平均每667m~2节约作业成本84元,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大面积水直播稻发生倒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直播水稻发生倒伏与基本苗数过多和肥水管理不当导致穗数过多,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水稻植株过高,下部节间明显伸长,节间充实度差,根系发育差,数量少,发黑,固土能力弱有密切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品种选择、推广机械精量播种、科学肥水管理等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机械穴直播对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试材,研究了机械穴直播在不同播种量(45 kg/hm~2和60 kg/hm~2)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穴直播技术,虽然出苗率有所下降,但成穗率高,改善了直播稻的生长条件,降低了基部节间的弯曲力矩,使生育后期的倒伏风险明显降低;机械穴直播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较人工撒播提高了1.63%~5.48%。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化穴播和条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杂交稻组合天优9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机械穴播和机械条播2种水稻机械化直播播种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播种量相同的条件下,2种播种方式的出苗率差异不大,表明该试验研究具有可比性;对2个不同供试水稻品种而言,采用机械穴播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采用机械条播处理的有优势,黄华占和天优998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75%和13.96%。  相似文献   

13.
南方杂交稻机插目前仍然以毯苗育秧机插为主,采用撒播育秧,无法实现杂交稻稀播少本种植,制约了杂交稻的推广以及杂交稻机插产业化的提升。在多年对毯苗机插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了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突破了杂交稻毯苗育秧机插技术的瓶颈。该技术改变传统流水线撒播为定向定位条播,显著降低了机插播种量,提高了机插秧苗质量。同时配套相应机插技术实现了杂交稻少本均匀种植,漏秧率降低到5%以下,并提高了机插群体均匀度。2019年和2020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可节省用种量29.2%,提高产量10.2%,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适宜平原(崇州)与丘陵(三台)稻区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群体质量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的鉴选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为杂交籼稻机械化直播配套技术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两生态区以29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机直播),研究机直播对平原与丘陵稻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两生态区各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聚类分析,将两生态区供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其中,三台高产类型品种占17.2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2.76%;崇州高产类型品种占10.3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9.66%。与中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两生态区高产类型品种的共性特征为分蘖能力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拔节期后叶面积指数(LAI)大,干物质累积量高;结实期顶3叶叶长、叶位、叶张角、株高及其顶部截获光能优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机直播条件下,除群体透光率、顶3叶叶张角、分蘖盛期LAI及干物质累积量外,各群体质量指标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 =0.37*~0.90**),尤其是齐穗期高效LAI率、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及其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结论】机直播条件下,高产类型品种能够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并协同提高结实率,实现生育后期群体干物质的高增长,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淮北地区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常规中熟中粳超级稻和非超级稻(对照)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水平即0、225、300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等角度分析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超级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对照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粳型超级稻最高产量平均值较对照最高产量平均值高10.98%。与对照相比,超级稻在3个氮肥水平下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移栽后早发快长,最终成穗率高;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比对照低,拔节后比对照高,超级稻粒叶比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高于对照;拔节前,超级稻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低,而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7.77%和6.96%;植株氮素阶段积累量和植株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超级稻均比对照高。淮北地区粳型超级稻籽粒产量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超级稻移栽后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和光合势较高,最终茎蘖成穗率高;穗型大,群体总颖花量高,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多;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粳超级稻产量高于对照与其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生育后期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轻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重穗型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品种的产量有所升高,但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空育131的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而龙粳21在7∶3时产量最高。空育131获得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而龙粳21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全生育期用氮总量增加使2个品种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而使精米白度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劣。中低用氮水平间在出糙率、精米白度、直链淀粉和食味评分等米质指标上差异不明显。生育后期穗粒肥用氮比例提高使2个品种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使精米白度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差,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寒地水稻生产栽培管理中,在适宜的氮肥用量(138 kg/hm~2)前提下,控制一定的穗粒肥用氮比例(30%),可以实现高产优质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9~2010年示范方资料分析,初步探明了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产量700 kg/667 m2的栽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武运粳24高产超高产是以足量的有效穗与较大的穗型,单位面积颖花量3000万以上,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应围绕基质育秧、适期精量播种、插足基本苗、精确肥水运筹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手段,塑造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18.
对Ⅱ优602、德香4103、Q优8号等3个超级稻品种不同产量级别群体的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生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从中产(产量≤9.0 t/hm2)实现高产(产量9.0~10.5 t/hm2)关键在于每穗粒数提高后库容的增大,并同时提高结实率;而要实现超高产(产量≥10.5 t/hm2)则有赖于大库条件下结实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超级稻品种产量分别与分蘖临界期后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超级稻品种高产群体获得高产的关键是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而要进一步实现超高产则需要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能力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水稻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水稻生产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至2018年全球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年均增幅分别为0.67%、1.65%和2.33%,受多种因素制约,近年单产和面积增长幅度变小。水稻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均有种植,其中,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比为87.9%,非洲占7.7%、美洲占4.0%,欧洲和大洋洲不到0.5%。近10年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区域间分布已发生变化,非洲水稻面积增长,亚洲水稻面积下降。1961年至2018年全球水稻总产增长因子分析表明,总产增长的60%~70%来自单产的提高,各洲水稻总产增长贡献因子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轻简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材料,于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不同栽培方式(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大田试验,分析了中稻-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头季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翻耕直播头季稻产量较翻耕移栽平均增加3.5%,免耕移栽头季稻产量与翻耕移栽相当。再生季产量表现为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的趋势,但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头季稻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较少,成熟期干物质较高而收获指数较低。翻耕直播再生季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较少。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干物质和收获指数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值差异较小,但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0.4%和6.2%。可见,头季稻高产途径是培育足够的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再生季高产途径是在足穗的基础上,协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轻简化栽培技术具有节本、省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川东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