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4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3例术中因血管粘连将切口扩大至12~15cm。全组无支气管残端瘘、支气管胸膜瘘。随访1 a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与常规术式开胸者相比,P均〉0.05。认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开展的4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45例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做对照研究,就两组术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短、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指标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TS组中在术中所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CT组,VATS组术后1、3、5天切口疼痛程度、血清TNF-α、IL-1β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T组(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组间无差异(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朱军  翁鸢  蔡铭  段超  陈晓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46-214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0.5 cm)的患者98例,其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0例,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术后两周均行PET-CT检查并明确纵隔淋巴结有无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术后淋巴结的清扫有无差异.结果 PET-CT检查结果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术后的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7.50%(3/40),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组术后的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5.17%(3/58).两组术后淋巴结清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让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取得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同样的效果.同时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正>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1]。非小细胞肺癌常见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等。开胸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手术创口大、并发症率高,延缓恢复,影响患者预后[2]。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创口美观、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广泛应用。本文对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106例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开胸切除术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予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及上肢活动受限等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到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的180例NSCLC患者,其中9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总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术在肺部良性疾病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41例在全麻下应用胸腔镜进行肺部手术,其中肺叶切除38例,全肺切除3例;良性疾病10例,肺癌31例。其中部分病例(16例)辅助6~8 cm的小切口,在电视监视及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进行解剖肺叶或全肺切除。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 h。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00 mL。随访6~46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31例肺癌随访8~46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12个月及16个月出现肝脏、双肺转移死亡。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及全肺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手术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飞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62-196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了20例肺癌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小切口行肺叶部分切除,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结清扫。结果 20例肺癌手术顺利,出血少,切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符合肺癌手术原则,但长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61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及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5、7 d观察组PCT、h-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PCT及h-CRP水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胸外科施行的2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患者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术后重大并发症.术中中转开胸2例,术后引流量150~450 ml,平均260 ml,术中失血量平均190 ml,平均住院日12天,手术中淋巴结清扫4~16个,平均10.5个,回访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对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商学谦  李简  林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150-4151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0年1~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行保护神经胸部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胸肺切除术.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与传统切口胸肺切除术相比,保护神经的胸部小切口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短期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61例手术前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3例患者术前诊断Ⅳ期,选择化疗.其余58例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进行胸腔内淋巴结活检并术中送冰冻病理,进行术中分期,相应采取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胸腔镜辅助开胸手术.对病理类型、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病理阳性数、术前术后TNM分期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58例行VATS手术检查:胸腔镜微创手术2例;VATS小切口肺叶切除34例;VATS辅助全肺切除18例;VATS辅助袖式切除4例.术中共活检淋巴结数目139枚,病理阳性数目39枚.术前术后的TNM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术前胸腔镜胸内淋巴结活检,可进行术中分期,能正确选择治疗对策.在肺癌的诊断治疗中是一种更准确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不断恶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方式,可彻底切除肿瘤并获得根治效果。随着胸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及早期NSCLC检出率提高,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否还应作为肺癌标准术式已出现不同观点,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余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84-2085
目的 研究肺癌疾病患者应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在我科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病历资料.胸腔镜组63例患者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63例患者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结果 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9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进行3年随访,比较临床资料,对影响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术前康复锻炼。在入院时和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康复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PaO_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住院天数(7.0±0.6)d,明显短于对照组(8.4±1.2)d,P0.05。结论术前康复,能增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且无转行开胸手术病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对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对于Ⅰa期肺癌、不耐受肺叶切除术、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功能较差者或预计肺叶切除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15.96)min vs(151.31±19.07)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4.31±72.43)m L vs(187.71±110.97)m 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2.66)枚vs(12.79±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55.32)m L vs(165.00±32.42)m 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0.85))d vs(4.77±0.95)d,P=0.002]、住院时间[(6.83±1.36)d vs(8.02±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