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疫苗及其在传染病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疫苗在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NA疫苗在应对突发性新型传染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对DNA疫苗研究的不断深入,DNA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目前尚无人用DNA疫苗应用于临床,但在畜牧养殖业已有了初步的探索。本文对DNA疫苗的发展及其作用机制、优势、安全性、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疫苗,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及肿瘤等方面效果显著。随着DNA疫苗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细菌DNA疫苗相继出现。本文就细菌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治疗性DNA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工艺.利用硫酸铵沉淀法和超滤技术对发酵菌体的碱裂解液进行预处理,除去发酵液中大量的RNA;然后依次用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对DNA疫苗进行纯化;并对最终质粒DNA溶液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DNA疫苗总产率可达62%,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药用DNA疫苗质量标准.该纯化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层析技术制备高纯度的核酸疫苗。方法用层析技术中的凝胶过滤、亲和、离子交换层析3种方法,依次对核酸疫苗进行纯化,并检测其纯度。结果连续使用3种层析方法获得的DNA达到了理想的分离效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未检出RNA,A260与A280的比值介于1.80~2.00之间,其中环状DNA达90%以上。经离子交换层析后的内毒素含量小于10EU/mg DNA,宿主DNA残留量小于0.002μg/μg DNA。结论纯化的核酸疫苗均符合国家标准,为制备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试阶段制备的冻干龋齿DNA疫苗的稳定性。方法将中试阶段制备的3批冻干龋齿DNA疫苗于-70℃放置16个月,每隔2个月对其外观、溶解时间、水分、溶解后pH值及质粒超螺旋比例进行观察及检测。结果在16个月的观察中,冻干龋齿DNA疫苗外观呈乳白色疏松体,溶解时间小于1 min,水分<3%,pH值在7.307.46之间;保存16月的3批冻干龋齿DNA疫苗的质粒超螺旋比例达85.02%7.46之间;保存16月的3批冻干龋齿DNA疫苗的质粒超螺旋比例达85.02%97.15%,各项指标均合格,稳定性好。结论冻干龋齿DNA疫苗符合"预防用DNA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的各项指标,疫苗质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基因免疫。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因此,又称裸DNA疫苗。一、核酸疫苗的发展简史课DNA疫苗最早是由Wolff等[1]于1990年在一次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意外发现的。他们用化学试剂处理小鼠骨路肌细胞,以提高其摄取质粒DNA的能力,结果发现,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动物,其骨铭肌细胞也能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与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用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和ELISPOT法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两种疫苗的血清抗体水平分别为135和104 mIU/ml,百万淋巴细胞中SFC数目分别为550和314,载体疫苗均优于DNA疫苗。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较DNA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尘螨是导致过敏性哮喘、鼻炎和皮炎等过敏性疾病重要的过敏原来源。脱敏治疗是目前治疗过敏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随着对过敏原研究的日益深入,过敏原疫苗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对预防治疗尘螨过敏原相关疾病的DNA疫苗、重组活菌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及细菌性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过敏原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制备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pcD-NA3.1-HME-3C3d,经鼻腔免疫小鼠,蛋白检测微孔试剂盒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经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DNA疫苗。结论壳聚糖微球疫苗投递系统可提高多表位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病作为最致命的病毒病之一,被归为A类传染病。由于现在还没有上市的疫苗,研究人员从多方面研究防治方法,包括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完全复制型/非复制型疫苗等。并对这些疫苗进行了非人灵长类(NHPs)动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表明免疫接种控制该病可行。本文在针对全球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后着重关注疫苗主要有效成分(抗原)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技术脉络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属于疱疹病毒属α疱疹病毒科,是线性双链DNA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HSV-2的感染还可增加HIV感染的风险。使用安全套和抗病毒治疗等措施虽可使HSV-2的传染降低约50%,但未能从根本上杜绝该病毒的传播。目前,对抗HSV-2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接种HSV-2疫苗,但尚未获得理想的该疫苗产品。本文结合HSV-2的感染机制,对HSV-2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复制缺陷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HSV-2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包括70多种病毒,其中约40多种与人类疾病相关,大部分为虫媒病毒。其中对人类致病的重要病原主要有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蜱传脑炎病毒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黄病毒属病毒疫苗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策略。本文对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感染性克隆技术在黄病毒属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以及嵌合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是一种主要引起人类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为严重。HSV-2感染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也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对HSV-2疫苗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历经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肽疫苗、DNA疫苗等多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球仍无一种HSV-2疫苗被批准上市。本文对近年来HSV-2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百日咳主要毒力因子和抗原成分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开发新一代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对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及百日咳杆菌的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因其固有的免疫原性、遗传可塑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等优势,使其在疫苗研发中具有独特的潜力。目前,有较多利用其构建疫苗递送平台的研究,主要包括噬菌体展示疫苗、噬菌体DNA疫苗及杂交噬菌体DNA疫苗3种形式,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噬菌体展示疫苗。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疫苗制备技术,是以噬菌体为载体,通过将外源多肽或蛋白基因整合至噬菌体基因中,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主要就噬菌体展示疫苗的免疫学基础、展示系统及其在疾病预防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噬菌体展示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肿瘤基因疫苗的纯化工艺,为肿瘤基因疫苗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碱裂解法粗提质粒DNA,利用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质粒DNA,并对所纯化的质粒DNA进行全面检定。结果经3种层析柱纯化所获得的超螺旋质粒DNA,其A260与A280的比值在1.85~1.92之间;超螺旋质粒DNA比例不低于94%;内毒素含量远低于10EU/mg;5批纯化的质粒DNA经全面检定,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结论该纯化工艺制备的肿瘤基因疫苗纯度高,且有效去除了内毒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阈值法(threshold method)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取人用狂犬病疫苗进行DNA抽提后,与内控品经高温变性、冰浴后,37℃水浴1 h,加入生物素标记的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ed binding protein,SSB)和尿素酶标记的抗单链DNA(single stranded DNA,ssDNA)的单抗,与变性的宿主细胞DNA结合形成复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将复合物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置Threshold仪器样品检测池中,检测DNA含量。对建立的阈值法测定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的方法进行线性范围、准确性及精密度验证。结果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3 pg/500μl,线性范围为3~200 pg/500μl,DNA内控品浓度的对数与相应的检测信号值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该方法检测不同企业疫苗样品的回收率为99%~124%,变异系数为8.5%,加入内控品后再抽提,不同企业疫苗样品的回收率为48%~128%,变异系数为32.9%;同1批疫苗重复10次的检测结果的CV值为7.8%,同1批疫苗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CV值为11.8%。结论阈值法可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宿主DNA残留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好,准确性及精密度高,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试剂》2021,43(11):1509-1517
作为基因传递的载体,质粒DNA已被广泛应用于DNA疫苗和基因治疗。质粒DNA存在不同的构型,其中超螺旋构型的质粒在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效率最高。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7年发布了质粒DNA疫苗的工艺指导原则,建议超螺旋构型的比例大于80%,因此建立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方法用于质粒DNA构型分离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质粒DNA构型的分离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凝胶电泳法,并对未来质粒DNA构型分离和分析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壳聚糖(chitosan,CS)介导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nmpC和pagC的DNA疫苗,并探讨该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按哺乳动物的密码子偏好性对nmpC和pagC的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rovax中,构建provax-nmpC和provax-pagC DNA疫苗。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DNA疫苗的CS纳米粒,并对CS/DNA纳米粒的特性进行检测。将provax-nmpC和provax-pagC DNA疫苗及其相应的CS纳米粒体外转染BHK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采用活体电击法分别用不同组分的蛋白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及抗体类型。结果 provax-nmpC和provax-pagC DNA疫苗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疫苗可与CS发生有效结合,纳米粒形似球形,粒径均一,包封率均达90%以上,且CS可防止DNA被DNaseⅠ酶降解。provax-nmpC及CS/provax-nmpC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vax-pagC与CS/provaxpagC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且provax-pagC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CS/provax-pagC(P0.05)。provax-nmpC和provax-pagC组的IgG1及IgG2a抗体水平均高于相应的CS组(P0.05),且IgG1和IgG2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疫苗provax-nmpC和provax-pagC均可诱导有效的免疫反应;载基因CS纳米粒并未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CS未改变DNA疫苗的免疫应答类型,但具有调节Th1和Th2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快速蔓延,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国内外疫苗研发企业迅速启动了新冠疫苗研发。目前在研的新冠疫苗类型多样,包括病毒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病毒载体类疫苗、核酸类疫苗(DNA疫苗和m RNA疫苗)等。从新冠疫情的致死率和导致感染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目前疫情控制手段和疾病转归情况,推动疫苗研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