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具有胶东调水工程末端调蓄功能的米山水库1987—2019年长系列水文及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水体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调水影响,2016—2019年米山水库水体平均电导率较1987—2015年的增大了1.56倍,达到858μS/cm,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的浓度也明显增大,并且与水体电导率变化趋势一致;水体电导率受降雨量、客水水质、调水周期和调水量的综合影响,呈现汛期减小、非汛期增大的周期性变化趋势;水体电导率年均值与降雨量呈负相关,而与外调水量、客水水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某些重要出水水质指标参数因缺乏可靠的专用在线仪表而只能靠人工化验来确知的现状,本文引入了软测量技术并根据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记忆能力的软测量模型,由已知的过程参数来估计出不可在线测量的目标参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多步记忆的软测量模型其预测精度高于常规软测量模型.多步记忆软测量模型的获取为开发实用化的污水处理出水水质预测预报软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静态软测量预测模型不能满足变负荷时需求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在线学习的软测量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静态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寻优,结合预报误差和当前预测误差的大小在线更新网络的权值、阈值和学习速率,可以满足不同负荷下的需求,利用电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建立的神经网络在线学习模型的准确性高,实时性好,泛化能力强,可以很好地对入口氮氧化物进行预测,为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在线测量和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污水处理厂入水水质的特征参数进行工况区域分析,基于多模型方法建立了多工况下的水质软测量模型.其中局部模型由Hammerstein模型描述,采用误差反传类稳定学习算法学习非线性增益的多层感知器,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学习线性部分ARX模型参数,根据样本与聚类中心之间的相近度在线修正聚类中心,基于软切换的多模型建模思路提出了出水水质COD的软测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线修正聚类中心可反映工况点的动态变化;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多模型软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磨矿粒度(GPS)难以进行直接在线检测且化验过程滞后,必须采用软测量技术对其进行在线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闭环控制.针对一个实际的两段式磨矿回路流程,分别基于多元回归、案例推理(CBR)和神经网络(NN)技术建立了三种磨矿粒度软测量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基于工业试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BR的磨矿粒度软测量方法优于BP神经网络软测量(BP-NN)方法和多元回归模型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超低硬度水为水源的茂名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由于浓缩倍数高,水质侵蚀性较强,目前国内外没有很好解决的方案。通过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重点开发适用于以超低硬度水为水源的循环水系统防腐技术,历经近7年的反复研究及试验,终于解决了循环水系统碳钢的防腐难题。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上位机软件对采样系统进行监控,完成从水样采集、处理到监控的流程.现场试验及应用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满足水质监测的指标规定,实时监测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8.
鉴于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海上平台含油污水的排放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在渤海某油田搭建了一套基于紫外荧光法的水中油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近1年海上平台在线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温度下监测的油浓度测量值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生产水流动会造成水质浑浊,受浊度影响,在线测量值与平台实验室测量值产生较大的差异;由于窗口油污和生物附着,故在维护周期内会出现明显的数据漂移。因此,需对荧光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温度、浊度等)进行补偿校正并加强光窗防护,以便进一步提高水中油在线监测系统在海上平台应用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浊度、色度以及多种未知物质吸收所形成的水样基体干扰对在线水质监测背景光谱测量信号的动态影响,依据朗伯比尔吸收定律,分析了溶剂与溶质的关系.结合在线光谱水质监测原理,提出了"动态参比"的概念和一种基于"动态参比"消除在线水质监测光谱测量信号背景干扰的方法.将以上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自主研制的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在线检测标准环境水样及实际环境水样中的六价铬离子,并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展开了现场对比测试,仪器应用动态参比的检测结果准确度均优于应用静态参比的检测结果,并且准确度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技术标准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10%),表明该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动态消除水体基体干扰对在线水质监测背景光谱测量信号的影响,保证光谱测量信号的准确性,提高在线水质监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张亦飞  王靓  先南 《科技资讯》2011,(19):73-73
本论文在了解目前国内外水质监测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水质的主要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单片机为核心器件,进行了各水质参数传感器的选择及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对我国进行基层环境与水质监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三种不同灰分、不同粒度组成的煤样,采用表面电位仪测定了煤泥颗粒的ζ电位,分析了水的硬度、PH值等因素对煤泥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分析了絮凝剂种类、用量等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音频电透视技术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物探手段之一,利用音频电透视的基本原理及底板局部富水体对点源场的电位影响特征,对淮北刘东煤矿工作面煤层底板富水异常区进行了探测,确定了不同深度范围内岩层视电导率的分布特征及富水性,为煤矿底板防治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鹤岗矿区1/3焦煤煤泥水难沉降的问题,选取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对该矿1/3焦煤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实验,研究搅拌时间、pH、絮凝剂种类和用量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强度100 r/min、搅拌时间45 s、pH为8、凝聚剂用量2 mL、非离子型PAM絮凝剂用量3 mL的条件下,该矿1/3焦煤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最佳。该研究为鹤岗矿区1/3焦煤煤泥水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复合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单体AM和可溶性淀粉SS接枝共聚合成絮凝剂CPSA,通过SEM和FT-IR表征SS及CPSA的性质,借助XRF、XRD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研究某选煤厂易泥化煤泥特性,分析絮凝剂CPSA和无机凝聚剂聚合硫酸铁对煤泥水颗粒吸附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煤泥中主要含由SiO2、Al2O3等组成的黏土类矿物质,在水中易解离成表面携带大量负电荷的极细颗粒,形成稳定的高泥化煤泥水悬浮体系;絮凝药剂CPSA分子对煤泥水中不同悬浮颗粒的作用方式不同,沉降迅速但形成的沉积层密度较小;聚合硫酸铁能够同时聚沉黏土矿物及煤等物质,沉降缓慢但沉积层较为密实。两者结合使用不仅提高了煤泥水沉降速度,同时也降低了上清液的浊度。该研究为选煤厂煤泥水絮凝沉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著名的致病菌,并能够在湖水等多种环境中存活。人类可能通过食用携带病菌的食物或接触含有病菌的水体等多种方式遭受它们的入侵。因此,实验旨在研究沙门氏菌在水体中的存活规律,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依据。将沙门氏菌接种到采于长春市南湖水体的10个水样中进行培养,并使用Weibull分布模型和线性模型模拟沙门氏菌的存活动态,同时分析了水体理化性质对细菌存活的影响。Weibull模型拟合沙门氏菌在10个水样中的存活时间分布在9.44~27.94 d之间,而线性模型拟合结果在9.27~23.01 d之间。研究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存活时间与水样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成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导率的增加,细菌存活时间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泥水处理工艺中的浮选和固液分离等问题,采用磁化技术处理浮选矿浆,使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1.3%,并改善煤泥沉降过程,验证了磁化技术在选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疆和田地区55处地下水水样的水质化验数据,应用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样中几种成分与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及矿化度4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硬度变化主要受Mg2 影响,水中HCO3-含量与总碱度关系密切,电导率主要受Cl-影响,SO42-与Cl-对矿化度有较大影响。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易兵  薛建  朱士 《河南科学》2010,28(8):945-948
热电厂贮煤灰坝浸润面和坝体渗漏探测目前仍是一个难题,通过对大唐辽源热电厂贮灰坝探测实例,介绍了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和自然电场法等进行灰坝浸润面和渗漏隐患探测的可行性,由于采用了新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探测效果,为今后开展灰坝浸润面及渗漏隐患探测与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不同浓度的焦化废水制备煤泥水煤浆。实验表明:当焦化废水浓度稀释倍数在3.3~2.5时,制备出煤泥水煤浆的稳定性、流变性能较优,最高制浆浓度为69%;煤泥水煤浆的流变性随着制浆浓度的升高而变差,且在添加剂用量为0.6%(按干基煤计算),制浆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时,流变性能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磁场考察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间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35 T和 220 T磁感应强度下,磁化煤和水,可明显改善水煤浆的流动性;磁场适当短时间作用于淮南洗精煤和北宿煤,会使水煤浆析水率降低,稳定性得到改善在 220 T磁感应强度下,磁化时间对北宿煤不同浓度的水煤浆性能影响较大,在低浓度下,短时间磁化煤和水比空白样所制得的煤浆粘度小、析水率低、浆体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