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著名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等信息传播活动会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各种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实际上涵盖了两个交互作用的过程:自上而下的“议程设置”和自下而上的“议程建构”。议程设置过程是指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各种议题的相对重要性,并影响其判断的过程,关注的是传媒议程如何影响了公众的议程;议程建构过程,指政治精英的政策议程受到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影…  相似文献   

2.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发表了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引起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agendasetting)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大众安排讨论话题,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进入公众议题,影响公众原有的思想和观点。议题设置可以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它既可以影响人们思考什么问题,也能影响人们怎样思考”。运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三峡工程的“媒介议题”和“公众议题”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围绕“三峡工程”进行的媒介议程设置方式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影响和强化效果的。媒介议题设置使受众经历了对这项工程知之甚少、到十分关注、直至共同…  相似文献   

5.
论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功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刚 《新闻界》2004,(3):48-49
美国学者本·巴格迪坎在其著作《传播媒介的垄断》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控制信息的权利是控制社会的一个主要杠杆。”①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让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以此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籍此,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功能,在社会稳定、文化传承和教育涵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具有高度舆论影响力的传播媒介,通过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5):8-13
公众修辞是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走向的重要推手,它是公众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殊的传播语境中进行的有特定意图和明确指向的话语实践活动。公众通过话语修辞行为,动态地开展框架建构,主动设置议题,影响网络事件舆论以及事件发展的走向,实现公众修辞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侯磊 《新闻世界》2008,(12):22-23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根据国家、公众利益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对受众进行正面的引导,弱化负面新闻信息的负效果,化解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的消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般地说,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的积极作为主要是传播信息以矫正视听、沟通互动以疏解民声、设置议题以引导舆论。本文将以各大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文本,  相似文献   

8.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最早由美国的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而在我国学者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一书中,他认为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传播话语环境。搜索引擎处在网络传播中的关键环节,提供"关于信息的信息",正在成为网络传播中新的权力中心。它以过滤关键字、发布搜索热点、设置搜索结果等多种方式来为公众设定议题,引导舆论,潜移默化的发挥着议程设置的功能。搜索引擎正在像大众媒体一样设置我们的议程,影响和重塑我们的信息环境。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警惕其在网络传播中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省级媒体近两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报道方面的探索及实践,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进行传播策略的创新,实现彰显媒体公信力和传播力的目标:畅通信息渠道,弥补信息缺口;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话语权;创新表达构建新的话语传播体系;通过“新闻+政务+服务”增加受众黏性;强化叙事能力吸引受众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姬婵 《新闻世界》2012,(1):86-87
近年来,网络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信源保障、受众互动、议题设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网络媒体主导的新媒体事件也逐渐引发受众的关注。本文以在网络上传播并发酵的“天价过路费”事件为例,试图确定网络传播议题的设置及由此形成的舆论发展及其影响,剖析网民的多元复杂心理及媒介融合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所谓的议程设置理论,简单来讲就是媒体通过各种编辑手段,把某一新闻在时间和形式上反复播出和强调,赋予各议题以显著性的方式,来让受众认知并加以重视。一般而言,议程设置分成三个方面:首先,是媒体要率先确定那些内容重要的议题,然后把它放在头版头条以吸引受众注意,即媒体议程;其次,媒体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或者是公众心中自己设定的重要议题,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政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播从效果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传通乐受”。传者向受众传播信息,传播渠道畅通,受众对所传信息能够接受到而且乐于接受。二是“通而不受”。传播渠道畅通,但受众对所传信息并不认同。三是“传而不通”。传播渠道不畅通,传者所要传播的信息未能传达到目标受众那里。第一种情况属有效传播,无须多谈。第三种情况属无效传播,但改进起来并不复杂。关键是第二种情况,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常会有人将其误认为是有效传播,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要么缺乏新意,老一套;要么目标不明,盲目创,新;要么不知所以,变来变去。  相似文献   

15.
王维  王锋 《新闻知识》2007,(5):38-40
议程设置又称议题设置,理论源于美国的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实证研究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报告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形后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强化报道的题材和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自由地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虚假信息极易发布和传播便是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选取“国标馒头必须是圆的”这个2008年第一大假新闻通过网络从无到有的事件,从传播环境、受众、传播者三个层面,就该事件进一步分析网络谣言、网络假新闻的成因,进而从受众、传播者、传播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消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信息传播首先体现在由头信息的围观速度化,形成舆论势力;而微博的媒体性和微博客身份的多元化,舆论焦点易走进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事件相关人的关注范围,促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际解决;最后在微博的娱乐化传播中,权威遭到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被削弱,淡出公众的焦点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的危机传播可能导致危机恶化,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运营,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自媒体的新闻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朱倩 《新闻世界》2014,(8):373-374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在选择信息时也有其心理规律,在网络事件中,这种规律变现得更明显突出,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为角度从传播者和受众出发分析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传播缺陷与传统媒体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等新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传播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传媒生态变得更加丰富。虚拟世界有产生新闻的空间和基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事件与虚拟社会的网络事件有所重合,也值得传统媒体的关注。自从有了网络媒体,新闻信息的数量成几何级攀升,新闻内容日趋广泛,新闻表现形式日益多样。新闻影响力日益深入,受众数量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20.
艾欣 《新闻世界》2011,(9):113-114
本文分析了“小月月”事件的传播过程,对传播过程中相关的中介变量和涉及到的议程设置进行了阐述,并以“小月月”事件为例,探讨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