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热血入室”一证,是指妇人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一种病证,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此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早已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描述,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9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2.
热入血室一证,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在太阳、阳明病篇共设四条作了专门论述。如148条云:“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又149条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再就是150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阳明病篇221条还指出:“阳明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妊娠感冒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少阳病,妇女经期热入血室的著名方剂,妇女妊娠感寒,表邪易入里化热,这与经期感寒,表邪内传而热入血室的病机一致,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妊娠感冒92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柴胡证辩     
小柴胡汤证,仲景《伤寒论》中称之为柴胡证,与桂枝证并提,吴考槃称之为《伤寒论》的两个特区。特区者,其证治特殊,有异于一般汤证。具体地说,小柴胡汤证非少阳病所独有;邪传阳明,亦有用小柴胡治之者;厥阴病中亦有柴胡证;阳微结、热入血室以及《金匮要略》中黄疸、产后郁冒的证治中亦有柴胡证。由此可见小柴胡汤的证治范围广泛,柴胡证亦非单一模式,为更好掌握其规律,仅据其  相似文献   

5.
整理归纳了《伤寒论》小柴胡汤应用范围,从治少阳肝脾不和证、外感表证初入少阳、太少两感轻证,治阳微结,少阳阳明同病,三阳同病,热入血室,黄疸,功能性发热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整理归纳了《伤寒论》小柴胡汤应用范围,从治少阳肝脾不和证、外感表证初入少阳、太少两感轻证,治阳微结,少阳阳明同病,三阳同痛,热入血室,黄疸,功能性发热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六经辨证角度对"热入"和"血室"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热入血室"是一种综合性的病机概括和证候名称。指出"热入"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侧重指"寒风郁热","寒风入里化热",此处之"热入"当为"邪入"之义,即"诸种邪气入里化热"之义。"血室"为一范围较大较笼统的病所定位,按六经辨证当属血气不足邪入厥阴血分;若见男子有热入厥阴血分的临床表现时,效法治疗女子热入血室法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以后世的治法进一步反证以上观点的正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热入血室”是指妇女患伤寒温病对月经期的变化而言。经事有适来、适断之异,辨治有先后不同。最早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所提出,晚清温病学派益加其详。兹摘录如下: 《伤寒论》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深而脉迟,身凉,胸膈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篇,内容从略)  相似文献   

9.
从六经辨证角度对“热入”和“血室”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热入血室”是一种综合性的病机概括和证候名称。指出“热入”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侧重指“寒风郁热”,“寒风入里化热”,此处之“热入”当为“邪入”之义,即“诸种邪气入里化热”之义。“血室”为一范围较大较笼统的病所定位,按六经辨证当属血气不足邪入厥阴血分;若见男子有热入厥阴血分的临床表现时,效法治疗女子热入血室法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以后世的治法进一步反证以上观点的正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热入血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入血室是一个特殊病证 ,首见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有 4条论述 ,“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之七八日 ,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 ,如结胸状 ,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 1 43条 )“妇人中风 ,七八日 ,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 ,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 1 44条 )“妇人伤寒 ,发热 ,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 ,此为热入血室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必自愈”。 ( 1 45条 )“阳明病 ,下血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 ,但头汗出者 ,刺期…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13,(9):1287-1291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的辨证治疗。方法:对《伤寒论》中第98条、第101条、第104条、第147条、第149条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少阳病大致可分为气郁证、水郁证、气水同郁证。由于气郁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气郁证、气滞证和气结证。②少阳病气机不畅而成气郁者,典型证候就是小柴胡汤证。少阳气郁较重而成气滞者,以大柴胡汤证为代表证候。如果少阳气机郁结日久不解,导致气机结滞而成柴胡加硭硝汤证。邪入少阳,影响水道,即会形成少阳水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③少阳气郁证呕而不渴,小便自利,是病在气分,气郁不畅,但气机郁结也会波及水道,兼有水道不利,所以小柴胡汤证间或有小便不利症状;少阳水郁证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是病在水分,水郁不化,但水道郁滞也会波及到气机,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亦有胸胁满微结。④少阳气水同郁证与少阳气郁证、少阳水郁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少阳气郁证伴有水郁,是气郁不畅影响了水道的通调;少阳水郁证伴有气郁,即水道郁阻影响了气机的通畅。而少阳气水同郁证是气机与水道共同发生病变,郁滞较深,症状较重,涉及到与少阳相关的经脉和脏腑,是少阳气郁和少阳水郁误治后病变加重的证候。⑤柴胡类证并不全是少阳病,而少阳病中的大多证候属于柴胡类证,这就是柴胡类证与少阳病的关系。结论:《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辨证治疗的条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下利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病证,《伤寒论》关于下利的条文84条,《金匮要略》关于下利条文42条(含复方条文)。条文分布于伤寒"六经病""霍乱病""呕吐哕下利病""腹满寒疝宿食病""痰饮咳嗽病"及"妇人产后病"等。《伤寒论》六经病均有下利,当辨证论治:太阳下利多为表邪内迫,阳明下利为热结旁流,少阳下利为胆热内迫,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三阴下利多正衰邪盛,病情较重,尤以少阴,厥阴严重,下利证在病入少阴厥阴之后由于人体阳气受到损伤,阴寒之邪滞留不去,正不胜邪,往往病情趋于危重之候,《金匮要略》之下利有明显的虚实寒热之别,通过条文解读仲景病位、病性、病势辨治思路,对指导临床辨证和选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述及下利条文有60多条,方有20余首。现综合分析如下:一、实热型:多由邪热侵犯肠胃;或素体阳盛,邪从热化所致。其中,有太阳病误下邪陷阳明的葛根芩连汤证,少阳邪热内迫阳明的黄芩汤证,阳明府实、热结旁流的承气汤证,肝经湿热的白头翁汤证。1、太阳病误下邪陷阳明之葛根芩连汤证:表证误下,邪热内陷,阳明热盛,迫津  相似文献   

14.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关于热入血室证的论述,一共只有4条条文。现笔者基于仲景这些条文的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对此证的发挥与不同见解,对“血室”的含义以及“热入”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指出“血室”是发病的病所,且代指胞宫,因此,热入血室为女子所特有之疾病;“热入”是发病的前提,主要有热随经陷和热邪直中两种途径;“血热”是发病的关键,热扰血分、热与血结以及热迫血下是其热入后诸证的主要病机;其治法主要有“小柴胡汤”“刺期门”,或者待其自愈。若见女子是由除下血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血室空虚,而有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时,效此法治疗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关于热入血室证的论述,一共只有4条条文。现笔者基于仲景这些条文的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对此证的发挥与不同见解,对"血室"的含义以及"热入"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指出"血室"是发病的病所,且代指胞宫,因此,热入血室为女子所特有之疾病;"热入"是发病的前提,主要有热随经陷和热邪直中两种途径;"血热"是发病的关键,热扰血分、热与血结以及热迫血下是其热入后诸证的主要病机;其治法主要有"小柴胡汤""刺期门",或者待其自愈。若见女子是由除下血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血室空虚,而有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时,效此法治疗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常用来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热入血室等病症,我们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异病同治疗效甚佳,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妇人温病与男子无异,然其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而病温者,或恐邪毒害妊,或虑热入血室,故论治与男子有所区别。自《内经》始创“有故无殒”之论,《伤寒论》倡“热入血室”之说,后世医家对妇人温病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如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论妇人温病时指出:“看邪之可解处……不可认板法”。验诸临床,信而可征,仅举数例以明之。一、祛邪护胎谨防损正妊娠病温,古人皆以四物汤加减用之,谓护胎为要,恐来害妊,如热极用井底泥,蓝布浸冷复盖腹上等退热之法,皆是保护胎元之意。叶氏进一步阐明了祛邪为护胎,护胎要祛邪的辩证关系,祛邪护胎,完全符合《内经》  相似文献   

18.
葛根黄芩黄连汤与猪苓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前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主治外有表邪未解,邪热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汗出而喘,舌红苔黄,脉数等。后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主治伤寒之邪传里化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有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辨析少阳病。认为《黄帝内经》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渊源之一,《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与《伤寒论》少阳病有相似之处,但《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所涉及范围更为广泛,而《伤寒论》对其少阳病的论述更为精详。并且论述了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对少阳病的辨证,提出少阳病分为经证、腑证、热化证、寒化证。天地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可以影响人身少阳经气运行及其所络属脏腑的气化,从而引发少阳病,其病症特点随少阳相火与其余运气因素相临的不同情况而不同。人身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多引动太阴、阳明、少阴等气化异常。少阳病病性多为火热、湿热、实证,亦可兼寒化等证,病位多在少阳经及其所络属之脏腑。少阳病往往经证与腑证并见,易气郁化火,与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相搏结,生痰、生饮、生水,亦有少阳寒化证及寒热错杂证存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少阳提纲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的第一条(第263条),即少阳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篇共有原文十条,主要介绍了少阳病的脉证、禁忌、转归等。对治疗和证候等方面的介绍极为简略,造成了后世对少阳病的争议较多,其中对少阳病提纲的争议更使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