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尽快降低眼压,做好手术前、后护理,针对性心理疏导。结果:5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眼压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迅速有效的降低眼压可挽救视功能,护理对策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救治的护理及体会。方法:在对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救治中,做到尽快降低眼压到理想范围,做好高眼压期和围手术期的护理以及相应心理护理。结果:出院时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迅速有效地降低眼压可挽救视功能,护理对策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尽快降低眼压,做好手术前、后护理,针对性心理疏导.结果5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眼压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迅速有效的降低眼压可挽救视功能,护理对策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引起急性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病理性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等视功能减退的致盲眼病,是眼科多发病、常见病。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护理是否得当与疾病的转归密不可分,积极采用各种护理措施不仅能减轻患者思想恐惧及病痛,且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对眼压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眼压变化,眼压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值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检测对照组眼压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协助控制眼压,缩短疾病康复时间,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封芬 《吉林医学》2013,34(23):4796-479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选取"优质护理"开展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3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只按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医护人员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外基础外,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向患者提供周到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最后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眼压水平的控制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正常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眼压结果差别不大,但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试验组眼压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28例患者病情稳定,眼压控制较好,2例患者眼压波动较大。对照组21例患者病情稳定,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9例患者眼压控制不理想。通过比较分析,两组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青光眼护理知识宣教等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青光眼护理的认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程彩虹 《吉林医学》2014,(8):1757-1758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防治护理措施,加强急救、健康教育与护理。结果:41例患者眼压得到控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8.
急性闭角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损害除视神经、晶状体、虹膜外,眼压增高还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如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可有角膜实质层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及角膜内皮水肿、临床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可对活体角膜内皮的变化进行观察,为认识角膜水肿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估计等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临床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其眼压持续时间以及高、低眼压水平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同时也观察了抗青光眼手术后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 对象和方法 本组观察23例27眼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男性7例9眼,女性16例18眼。年龄35~78岁,平均59.6岁。单眼发病19例,有4例在住院期间对侧眼发病,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作,经临床检查符合急性闭角青光眼诊断标准。伴有累及角膜的眼病均不属本组观察范围。 病人中均有眼痛、视朦、恶心呕吐。眼压高持续3天以上共12眼,3天以内(含3天)15眼,我们将眼压在6.25kPa以下为低眼压组,高于此数值者为高  相似文献   

9.
陈冰红  贺子林 《吉林医学》2014,(34):7715-7716
目的:观察并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还结合患者的个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了解患者身心状态,从而提供更周全的护理及健康宣传。以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眼压水平的控制情况及眼压恢复正常例数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状态相差不大;术后3个月,对照组眼压恢复正常者为35例,治愈率70%,试验组恢复正常者为47例,治愈率94%。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采用优质护理可大大提高眼压恢复正常的几率,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87例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48 h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眼压下降显著(P<0.05),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眼压,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眼压急性升高为主要特征而导致视神经器质性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眼科常见病.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若不及时诊治,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是我国重要致盲眼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异常升高,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的损害,引起视神经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若能及早诊治,大多数病人可避免失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只是治疗成功的一半,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宏  金娅芳  付伟 《吉林医学》2007,28(4):524-52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瞳孔阻滞性、房角闭塞,急性发作时眼压急剧升高,多有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并且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虹视、雾视,发作时病人疼痛难忍,如治疗不及时,可以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对83例急性眼压升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其护理涵盖了手术前后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本文将护理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8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综合护理组44例及对照组45例;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青光眼的详细健康教育,并增加床边教育和查房次数,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就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治疗及护理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前眼压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89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经3~5d治疗后眼压降至适于手术的值,其中9例患者经药物降眼压效果差,予前房穿刺后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综合护理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护理组术前眼压控制时间平均为3.2d,对照组平均为4.5d,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平均眼压为(13.0±2.1)mmHg。平均住院天数综合护理组为(4.0±3.1)d,对照组为(5.0±3.4)d,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P〈0.05),疗效显著。结论全面及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必需的,对临床的治疗起着不可低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选取经多种方法降压后眼压仍大于30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随访结束视力提高26只眼,视力不变为2只眼;24例眼压<21mmHg,4只眼在使用一种降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滤过手术,术前认真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及术后精心处理可成功降低眼内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正常人昼夜眼压波动进行比较。方法收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20例。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或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进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由一名医师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24h眼压波动的检测,6个时间点分别为2pm、6pm、10pm、5am、7am、10am,同时依据眼压高峰值出现的时间点和波动的幅度对昼夜眼压波动规律进行分类。结果三组间昼夜眼压波动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0),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0.92±0.27kPa)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1±0.36kPa)昼夜波动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4±0.11kPa),在2pm、6p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峰值出现的频率更多,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正常对照组有相似的昼夜波动类型,正常对照组眼压波动为平坦形。高峰值出现的时点与原发性青光眼的类型高度相关。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昼夜波动幅度仍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高峰值多出现于2pm、6pm;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峰值多出现于5am、7am、10am。眼压高于2.79kPa且昼夜波动幅度>0.80kPa未出现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过程中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方法对手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5例60眼青光眼手术的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和采用多种心理护理措施及临床护理,使患者能够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结果:35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全部给予小梁切除或/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浅前房15例,经保守治疗效果明显,60眼眼压正常出院.结论: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过程中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方法对手术后效果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改良前房穿刺术治疗持续高眼压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持续高眼压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35例3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眼压均在60mmHg(1mmHg=0.133kPa)以上,在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改良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降低眼压。结果 35例患者经改良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术后6h测眼压,平均(23.00±4.26)mmHg。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在穿刺后约5~8h眼压再次升高,再次放液后好转。所有患者在眼压控制2~3d后行小梁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出院,出院时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10~21mmHg)内。术后随访1个月,34眼眼压正常,1眼眼压23mmHg,经按摩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损伤小、反应轻、简便高效,可避免长期大量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缓解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肖文星 《中外医疗》2010,29(3):94-94,96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