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切口整核取出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36例745眼复明工程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整核取出法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围手术期,后囊膜破裂13眼(5.96%),角膜轻度水肿65眼(30.53%),术后第2天视力≥0.3者627眼(82.81%),0.1~0.25者106眼(10.53%),〈0.1者12眼(6.67%)。远期观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1眼(12.57%),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切口整核取出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80岁及以上患者老年性白內障超声乳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患者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5例(10O只眼)80~96岁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定为高龄老年组,经角膜缘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收治665例(671眼)60~79岁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定为低龄老年组,使用相同的手术方法作对照。结果 高龄老年组术后第1天、1周和1个月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分别是30只眼、52只眼、74只眼。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3年,随访时的视力达到0.5以上高龄老年组患者82只眼(82.0%),低龄老年组583只眼(86.9%)。并发症主要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晶状体核碎块脱位、角膜水肿、后囊膜混浊。结论 高龄与低龄老年性白内障经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胡学政 《山东医药》2007,47(32):93-94
应用劈核钩、劈核刀,采用双进路囊袋内劈核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探讨小切口囊袋内劈核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5者176眼(占71.5%);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79眼(占72.7%);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184眼(占7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0、5者185眼(占75.2%)。认为小切口囊袋内劈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仅切口小,且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198例(224眼).术后1周、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48例167眼(74.5%)、172例194眼(86.6%).视力无提高者9例10眼(4.4%),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变性(6眼)、老年性黄斑变性(2眼)和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2眼).认为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萍  张春梅  王绪保 《山东医药》2008,48(18):43-44
实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眼共1 045眼,术后低视力138眼,主要与自身眼部合并症及手术并发症有关.认为提高手术质量及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是降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静  陈薇 《山东医药》1999,39(2):11-12
对46例(5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眼轴为26 ̄30mm组中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92.5%,眼轴〉30mm者则视力恢复差。认为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44例(52眼)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8mmol/L,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恢复〈0.1者1眼,0.1—0.3者2眼,0.3~0.5者9眼,0.5~0.8者35眼,〉0.8者5眼。术中并发瞳孔缩小5眼,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术后并发角膜线状混浊12眼,后囊混浊5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4眼,虹膜部分后粘连和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各3眼,治疗后1~2周消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监测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认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的糖尿病患者52例(59眼),经表面麻醉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表面麻醉成功率为100%,术后1 d视力≥0.5者30眼(50.85%),术后1 w视力≥0.5者45眼(76.27%),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 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52例 (59眼 )。 31例 (36眼 )为 ~ 级核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2 1例 (2 3眼 )为 ~ 级核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疗效评价采用术前和术后平均裸眼视力等级资料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54.2 % ,≥ 0 .3者占 94.8%。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有非常显著差异 (Z=4.70 7,P<0 .0 0 0 1 )。结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肯定 ,94.8%患眼视力改善≥ 0 .3。  相似文献   

11.
冯桂玲 《山东医药》2007,47(12):66-67
2003年以来,我们共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98例(315眼)。现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98例患者中,男139例,女159例;年龄7~97岁。中等硬度核的老年性白内障233例(242眼),外伤性白内障16例(16眼),并发性白内障42例(48眼),先天性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对≥85岁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综合因素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208眼≥85岁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耐心的心理疏导和认真的术前准备后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05者11只眼(5.29%),0.05-0.1者10只眼(4.81%),0.1~0.4者72只眼(34.61%),≥0.5者115只眼(55.29%)。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9.03%。结论对≥85岁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综合因素处理,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山东医药》2002,42(17):42-43
1997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75例 ( 79眼 )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1 70例 ( 1 84眼 )患者 ,小切口组75例 ( 79眼 ) ,男 35例 ( 36眼 ) ,女 40例 ( 4 3眼 ) ;年龄 5 5~ 80岁。晶体核硬度按施玉英[1] 分级标准 , 级核 5 0眼 , ~ 级核 2 9眼。大切口组 95例 ( 1 0 5眼 ) ,均为老年性白内障 ,晶体核 ~ 级。对二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进行比较。1 .2 手术方法 术前按白内障手术常规消毒、麻醉。开睑 ,缝线固定眼外肌。小切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瞳孔均保持圆形或椭圆形。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0.05~0.1者8例,0.12~0.25者20例,0.3~0.5者14例,0.8~1.0者4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复杂,术中处理好小瞳孔和掌握手术技巧,小瞳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样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术治疗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年龄56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年龄5678岁,平均69岁,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三联术,观察术后1 w、1、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控制状况,判定手术疗效。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术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289例(325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5眼(78.46%);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306眼(94.15%);术后1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3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1d与术后1周视力相比,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83±0.42)D和(0.91±0.52)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膜破裂3眼,角膜水肿21眼,前房闪光22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后囊中度混浊3眼.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方法 对近期152例17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年龄61~78(平均68)岁,分别行该两种手术,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 w后的术后视力水平、散光程度、角膜中央厚度以及角膜内皮水肿程度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8.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侠 《山东医药》2010,50(14):93-9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8例(688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8眼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22眼(3.19%)、玻璃体脱出5眼(0.73%)、前房出血3眼(0.04%)、虹膜根部离断1眼(0.02%),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3眼(6.25%),虹膜睫状体炎5眼(0.73%),后囊浑浊69眼(10.03%),人工晶状体偏位4眼(0.58%),瞳孔移位3眼(0.44%),眼内压升高13眼(1.89%)。结论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后囊浑浊等。  相似文献   

20.
郝志侠 《山东医药》2009,49(50):98-9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眼轴30mm的自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54例(58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矫正视力≤0.1者46眼,0.1—0.2者12眼,眼轴长度30.12—34.88mm,平均32.42mm。均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5者30眼,0.2—0.4者18眼,〈0.2者10眼。术后12眼发生角膜水肿,经治疗后均消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