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中医学理论中的认识,介绍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治疗、刺络拔罐疗法、灸法及中药外治法。认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一定疗效,对于早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短波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则在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肿胀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FMA和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疼痛及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蜡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背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3%。结论: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14 d后和治疗28 d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结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观察组行中医结合运动疗法,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9%vs71.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竹罐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功能训练基础上应用中药竹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治疗均以7天...  相似文献   

8.
<正>肩手综合征也被称之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护理效果,本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与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与手功能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与手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结果: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Fugl-Meyer评分、VAS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3个指标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94.11%,显著优于对照组79.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针灸联合手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结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结合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AS为(4.28±0.32)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为(85.3±4.1)分、综合功能评定评分FCA为(88.6±9.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肢运动以及全身综合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嵘  郭小燕 《河南中医》2016,(2):245-24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评分、N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3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一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观察研究42例因脑卒中导致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进行康复治疗,按就诊时间分为早、晚期,均给予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估,观察疗效。结果:早期组治疗效果较理想,与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组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后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42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康复疗法联合作用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以随机的原则分成实验组(采取康复疗法与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取康复疗法治疗),每组4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经过治疗后上肢恢复情况也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康复疗法联合作用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壮医药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先电针治疗,再行OT训练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先予药棒火攻疗法后再行OT训练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肿胀评分及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种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明显优于对照组68.71%(P0.05)。结论:壮医药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能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多见、最持久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由于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还未完全明确,疗效判定标准也不确切,肩手综合征的防治一直是康复医学领域需要重点攻克的一个难题。本文就目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非药物疗法作一综述,旨在优化组合各疗法的效果,为肩手综合征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应用和疗效判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并发症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补液治疗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及神经妥乐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法分为恢刺组、PNF康复组和综合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患肢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患肢肩部功能及肩手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堃  杨艺  濮晓霞  唐建锋  余文明 《新中医》2022,54(5):210-213
目的:观察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86.0%(4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AS、WHOQOL-100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AS、WHOQOL-100SD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疼痛,舒筋活络,滑利关节,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