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棉纤维接枝及其用活性染料染色时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巨涛 《印染助剂》1991,8(2):9-12,20
本文研究了棉纤维用ZFL—1接枝剂的接枝,及活性染料染色接枝纤维时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棉纤维经ZFL—1接枝后能大幅度提高活性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而且色牢度也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真丝绸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绸通过阳离子改性剂改性后,的蚕丝纤维上引入阳离子性基团,可人大提高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研究确定了真丝绸改性的最佳工艺为:改性剂用量10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60℃,改性pH9.0;真丝绸用活性染料雅格素黄N-SR无盐染色的最佳下艺:染色pH7.5,沸染50 min.改性染色后丝绸的各项牢度较好,染色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真丝绸氨基磺酸的接枝及染色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强 《纺织学报》1994,15(6):15-18
本文用氨基磺酸对真丝绸接枝,接枝率可达7-8%,织物接枝后对酸性染料有明显的阻染效果,而对阳离子染料有明显的增深效果,并且其染色耐晒牢度可提高二级左右,从而为提高真丝绸上阳离子染料的耐晒牢度以及真丝绸的差别化染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HBP-NH2在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自制的端氨基超支化合物(HBP—NH2)对真丝绸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HBP—NH2质量浓度、改性处理温度和pH值对改性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在较优处理工艺下(HBP—NH2 5g/L,温度90℃,pH9)对真丝绸改性处理并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结果表明,经HBP—NH2改性的真丝织物,染色性能明显提高,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以及匀染性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何兴柏 《丝绸》1993,(6):27-29
在分析活性染料结构特征及染色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对X型活性染料染真丝绸的机理及试验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出X型活性染料染真丝绸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锡环 《江苏丝绸》2006,(1):38-38
印度科研人员用苯甲醇溶剂处理脱胶真丝绸,然后分别用三种活性染料和两种酸性染料进行染色。试验中真丝绸分别用浓度为4gpl、8gpl、10gpl和12gpl的苯甲醇溶剂在40℃和60℃处理30~240min,浴比为30:l。染色后测定吸色率、抗撕裂强度和色牢度(耐水洗和耐晒牢度)。  相似文献   

7.
MegafixB型活性染料对棉具有较优良的染色性能和较高的固色率,对真丝绸染色效果如何呢?文章通过对真丝染色工艺探讨确立了M-B型活性染料的两种染色工艺技术条件,并测试了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羊毛纤维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共聚物活性染料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染浴 p H值对固色率的影响 ,接枝对固色率、对色光及匀染性、对皂洗牢度的影响等实验 ,讨论了羊毛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 ,接枝羊毛染色的固色率高、匀染性好 ,皂洗牢度比酸性染料染色的羊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真丝绸一般采用酸性染料染色,湿坚牢度较差,有的经固色后,湿牢度仍不理想。而且,所用酸性染料以进口的居多,价格昂贵。真丝绸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有色泽鲜艳、湿牢度好等优点,价格也较低。但是,用二氯均三嗪活性染料染色的真丝绸,在长期的保存或使用中,容易因酸水解而导致湿牢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而用一氯均三嗪等K型活性染料染色的真丝绸,虽耐酸水解,但对真丝绸的染深性能差,上染率低,所以,至今很少被采用。而国外却一直致力于提高K型活性染料在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改性剂,并将改性剂与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亚麻纱线进行反应制得端羟基亚麻纱线,然后用明胶蛋白溶液与端羟基亚麻纱线进行接枝反应,制得明胶蛋白改性的亚麻纱线。对改性后的亚麻纱线进行断裂强力、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测试,并采用红外光谱、SEM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明胶溶液的质量浓度对亚麻纱线接枝胶原蛋白的接枝率有一定影响,但改性后的亚麻纱线的断裂强力损失较小,经明胶蛋白接枝改性后,亚麻纱线对活性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3种叔胺类化合物(烟酸、异烟酸、吡啶)与活性红K-2G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它们用于真丝绸染色,对其催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叔胺类化合物与K型活性染料的反应性能是决定真丝绸催化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经叔胺类化合物处理后,活性红K-2G对真丝的上染率及固色率均有提高,且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指标符合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蚕丝织物的染色牢度,以重氮化-偶合染色工艺采用芳伯胺染料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优化了同浴加热阶段上染温度、染浴pH值和元明粉质量浓度等染色条件,研究了染色前后颜色变化机制,并探讨了该方法的染料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将芳伯胺染料与蚕丝织物同浴加热上染后,再在低温下将染料重氮化,并立即与蚕丝偶合,可大幅提升染色织物的K/S值;染色织物颜色的改变源于染色后染料分子共轭体系改变导致的发色体能级带隙的变化;苯胺类、萘胺类及1-氨基蒽醌类芳伯胺染料均适用于该反应性染色方法,染色蚕丝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能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3.
天然茶叶染料的提取及在真丝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提取的天然茶叶染料对真丝绸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保温时间及不同媒染剂的影响,得出茶叶染真丝织物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染色的各项牢度指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浴比1∶20、沸煮、弱酸(pH=4~5)条件下,采用铜离子后媒法染色60min得到的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得色量和染...  相似文献   

14.
于颖 《毛纺科技》2020,48(3):36-40
为丰富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的染色色系,解决其染色色调偏少和配色困难的问题,对这2种染料在桑蚕丝织物上进行不同浓度配比的拼色研究。探讨了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桑蚕丝织物的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拼色性能,染色桑蚕丝织物的色光、色深值随着染料浓度配比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多种颜色。媒染染色进一步丰富了色泽,提高了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5.
崔浩然 《江苏印染》2013,(12):18-21
棉锦类织物通常采用二浴二步套染法染色(先以酸性染料染锦纶,再以活性染料套染棉)。然而,染艳绿色时,由于酸性染料的耐碱洗牢度较差,在碱性套染棉时,锦纶的色泽难以掌控,而且染色牢度(尤其是日晒牢度)欠佳,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实践证明:以中温型活性染料先酸性浴染锦纶,再碱性浴套染棉的一浴二段染色法,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一浴法对锦/棉模拟交织物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锦纶、酸性染料对棉的沾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氯化钠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锦纶织物的沾色以及酸性染料对棉织物的沾色均较少,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氯化钠用量的增加,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逐渐增加.锦/棉织物较适宜的染色工艺条件为:加入一定比例的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染色pH为7,染色温度95℃,保温时间60 min,盐用量视Argazol活性染料用量而定.经固色后锦/棉混纺织物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染色的各项牢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延虎  董保军 《印染》2006,32(3):20-21
阐述棉用活性染料中性法染绢丝的可行性,探讨了染料直接性和温度控制对染色的影响,给出了棉用活性染料染色绢丝的工艺。经生产实践,用该法染色后的绢丝、柞蚕丝具有与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相同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8.
青黛在真丝绸上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万里  邓煜  黄建春 《丝绸》2000,(12):16-18
测定了青黛中靛蓝的含量,研究了青黛染色真丝绸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染色试样进行了染色牢度和断裂强度测试,为青黛作真丝绸染料做了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温型和中温型等多种活性染料对锦纶的上染固色情况,分析上染温度、染色介质的酸碱度对活性染料上染的影响,得出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通过测试其染深性和色牢度,发现锦纶用活性染料染色,能得到优异的皂洗及干、湿摩擦牢度,但其染深性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的阳离子化丝素蛋白助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研究了助剂对织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和改性工艺条件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工艺,上染率和固色率均有显著提高,同时色牢度和匀染性也有一定提高。可见,经阳离子化丝素蛋白助剂改性后,棉织物可以实现活性染料的无盐染色。这将极大地减少染色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加工成本,达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