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34-2335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其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环境、护理配合、卫生消毒、器械管理以及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率及质量,增强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信息化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价值,为高效率利用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耗材使用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法,将2017年本院手术室高值耗材2000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将2018年本院手术室高值耗材2000种,作为实验组,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在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医生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体系建立中实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手术室植入类高值耗材的标准化、可追溯管理流程。方法设计并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条形码管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降低了植入类高值耗材信息记录、条码粘贴、收费等错误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提升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率、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植入类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流程的建立和使用,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构建手术室信息平台,探讨手术室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全质量管理方案。方法 围绕以手术患者安全为主体,结合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全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无缝隙闭环式信息化转运交接、手术医师医疗权限控制、手术室消毒包/器械的信息化全流程追溯、术中离体组织标本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手术室耗材、物资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化管理等六个维度,探讨对手术室人、财、物等实施闭环式、全质量的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台手术准时划皮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间、手术患者PDA转运交接有效实施率、手术连台时间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前后患者信息识别率、手术患者高危风险评估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手术部位标识规范执行率、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都得到了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9.33%优于对照组92.30% (P<0.05),观察组医护对手术室运行效率总满意度99.54%优于对照组93.97%,(P<0.05)。结论 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手术室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手术室向高质、高效、低耗方向发展,做到手术围术期的全过程、全质量信息化控制,持续改善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手术室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2016年4至6月11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手术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对2016年7至9月120例手术患者(观察组)运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谐了医护、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零售管理软件在手术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手术室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5 394例手术耗材的使用情况,根据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2691)和观察组(n=2703)。对照组采用全人工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手术耗材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收银系统软件对耗材录入二维码,进行信息化管理。分析2组的手术耗材管理质量、耗材管理时间、常用耗材平均每例手术消耗、耗材平均每天存储量和医师满意度的区别。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耗材领用合格率、减少差错发生率、备货不足发生率(P0.05);观察组领取物品等待时间、清点物品耗费时间、耗材回库时间、费用收取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可吸收缝线、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使用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耗材规格种类、库存量种类、库存面积、库存资金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收银系统零售管理软件的管理不仅能提高管理质量,还能节约管理成本,医师满意度较高,值得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将2012年1-5月使用的高值耗材10 200件作为对照组,2012年6-10月使用的高值耗材12 324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管理,观察组实施Market模式管理。结果观察组每日清点费时数、耗材漏帐次数和提供耗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arket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的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300例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的300例产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柔性管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差错率、护士投诉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并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士差错率、护士投诉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差错率和护理人员的投诉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护理质量的评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79-408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PDCA循环,选取该阶段医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阶段手术室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评分和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消毒管理、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监控、护理文件管理等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明显降低护理不良时间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综合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行常规管理的医疗器械132件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取循证护理管理的医疗器械135件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管理效果及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评分、灭菌质量评分及包装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同时提高各科室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对急诊护理管理的影响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提升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本院急诊就诊患者共8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入院)、观察组(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院),各组样本量均为40例。患者急诊护理均由同组护理人员实施,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急诊护理实施规范性评分、急诊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实施满意度及护理实施差错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不同模式护理管理后,观察组各规范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实施期间入院登记、诊断评估、急救准备及急诊会诊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实施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流程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对急诊护理实施规范性提升均具有显著效果,且可降低护理差错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减少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和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各5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在人工气道建立和管道管理过程中给予传统的照护式管理;观察组则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带管时间、UEX发生、患者理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带管时间明显缩短,UEX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前比,实医护一体化实施后,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可有效缩短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带管时间,预防减少UEX事件,提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术中切口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相关并发症、护患纠纷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方面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护士无菌意识、护理技术及医护配合程度均明显提升,空气细菌含量降低,手术刀使用时间减少,各项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明显改善手术室各方面情况,对防控患者术中切口感染,提升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内条形码在导管室介入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7月未实施院内条码设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8月实施院内条码设为观察组,比较院内条码实施前后100名医生对导管室的服务满意度及收费缺陷发生率。结果院内条码实施前后,100名手术医生对导管室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72%与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3,P=0.009);观察组收费缺陷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3, P =0.000)。结论院内条形码在导管室介入耗材精细化管理中可降低护理收费缺陷率,实现了介入耗材的信息追溯,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应用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共4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12月研究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将2018年1月—12月研究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观察组,采用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系统进行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绩效考核人力耗时、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专业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较对照组长(P0.05),请假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绩效考核耗费人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手术医生、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应用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后,提升了手术室的综合质量和医护患满意度,降低了医院绩效考核成本,促进了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系统干预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探讨提升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活动实践效率的方法,从而提升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寿命。方法将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成果,作对照组,根据其管理漏洞与问题,再结合本院手术室发展规划、发展现状等信息,选择系统干预方案,并制定出系统干预实践流程,从2014年01月起开始在手术室内落实,并于2015年08月收集资料,干预后作干预组,评价系统干预方案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合理性。结果通过推广系统干预,本院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整体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临床医师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已从66.67%升至100.00%,主动参与管理人数从7名(58.33%)升至12名(100.00%),手术费错报或误报几率从4起(33.33%)降至0起(0.00%),效果突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目前而言,系统干预方案在手术室医疗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效果突出,不仅能够提升医疗高值耗材整体供给水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而且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工作凝聚力以及协作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规范化管理,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普儿病房收治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86例患儿为观察组,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72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首先,建立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并于2018年1月起把该方案应用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病情管理,根据预警危险程度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应用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护理质量、患儿病危天数、患儿住院日及医护患的满意度情况、需要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例数与未实施预警病情管理前的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医护患的满意度较前明显的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住院日、患者的病危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转入PICU例数较前明显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情危重恶化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消化道出血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在手术室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室规范化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骨外科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5例,纳入对照组。2018年1月至10月,医院骨外科处理患者7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6.45±11.84)min,低于对照组(82.54±10.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医师满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规范化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肯定,可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