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精准肝切除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探讨肝母细胞瘤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精准肝切除组)。回顾性收集患儿肿瘤分期、危险度分级、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体积大小、术前化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术后并发症、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远期生存状况等指标,并与同期收治的行标准肝叶切除手术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为标准肝叶切除组)进行对比,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34例患儿,其中88例行精准肝切除术(65.7%),46例行标准肝叶切除术(34.3%)。对比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儿,发现精准肝切除组术中失血量、ALT及AST水平低于标准肝叶切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少于标准肝叶切除组。远期预后方面,两组2年无事件生存(events free survival,EFS)率和2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RETEXT分期(pretreatment extension stage)进行分层后发现,精准肝切除组中PRETEXTⅢ期患儿的2年OS率高于标准肝叶切除组。结论对于儿童肝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个体化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可以达到完整去除肿瘤病灶、减轻手术打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肿瘤切除术治疗POST-TEXT(post-treatment extent of disease)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POST-TEXT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PRETEXT分期、甲胎蛋白、CT或MRI影像学资料、肿瘤切除术式及预后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OST-TEXTⅢ期和Ⅳ期肝母细胞瘤患儿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发病年龄2~91个月,平均发病年龄(23.92±22.45)个月。POST-TEXTⅢ期和Ⅳ期分别为34例和3例,其中1例PRETEXTⅡ期病例治疗过程中升级为POST-TEXTⅣ期,3例PRETEXTⅣ期病例治疗过程中降级为POST-TEXTⅢ期。新辅助化疗2个、4个和6个疗程内手术人数分别为8例(21.6%)、22例(59.4%)和7例(18.9%)。除2例被建议行肝移植手术后放弃治疗外,其余35例均进行肝肿瘤切除术,其中肝三叶切除术7例,扩大半肝切除术8例,不规则肝切除术4例,肝中叶切除术12例,ALPPS(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262.29±107.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6.86±212.41)m L。采用Glisson蒂横断技术22例,平均出血量(147.73±137.46)m L,胆漏发生率27.3%,与未采用该技术的病例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147.73±137.46)m L vs.(387.69±235.69)m L,P=0.001],胆漏发生率相似(27.3%vs.23.1%,P=0.784)。术中切缘>1 cm者7例(20.0%),切缘0.5~1 cm者15例(42.9%),切缘<0.5 cm者7例(18.9%),紧贴肿瘤边缘切除者6例(16.2%)。随访时间4~124个月,术后肿瘤复发7例,平均复发时间(6±3.96)个月。肿瘤复发率与手术方式及术中切缘距离均无相关性(P>0.05)。5年总体生存率为72.3%,5年无瘤生存率为67.4%。根据切缘距离分类,切缘>1 cm、切缘0.5~1 cm、切缘<0.5 cm及紧贴肿瘤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78.0%、83.3%和5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1)。结论对于POST-TEXTⅢ期和Ⅳ期的肝母细胞瘤,根据肿瘤累及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Glisson鞘分离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胆道损伤的发生。手术中只需确保一定的切缘距离,就可以减少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初次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肝外伤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n=34)和介入治疗组(n=8),依据病史、腹部体征、有无合并伤、收缩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肝脏损伤分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恰当治疗方式。结果本组42例闭合性肝外伤患儿中,保守治疗34例,治愈33例,治愈率为97. 1%,1例因脑疝死亡。1例包膜下延迟性血肿破裂予介入止血,1例肝右前叶裂伤活动性出血行清创性肝部分切除加肝修补术,2例胆漏和2例肝周脓肿患儿予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1例肺部感染;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儿痊愈出院。介入治疗组共8例患儿,治疗成功率100%,其中2例发生胆漏的患儿经B超引导定位穿刺引流,痊愈出院。所有患儿随访未见出血、胆道狭窄的发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收缩压、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及血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部分Ⅰ、Ⅱ级闭合性肝外伤患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小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Ⅲ、Ⅳ级肝外伤可首选介入治疗,既能明确诊断,又能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们治疗的32例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中,胆源性胰腺炎12例(37.5%),外伤性胰腺炎8例(25%),特发性胰腺炎12例(37.5%)。急性轻型胰腺炎24例(75%),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25%)。26例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4例合并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胆道外引流术后治愈。1例胆总管囊肿合并胰腺炎患儿行胆道外引流术后,胰腺炎仍反复发作,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al biliary drainage,ENBD)后治愈。1例合并胰腺脓肿患儿行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结论儿童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外伤性胰腺炎为主,大部分患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复发性胰腺炎和合并局部并发症的胰腺炎可考虑内镜治疗和外0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中心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根治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一定临床依据及指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9年10月诊断明确并已行根治术的124例CCC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29例, 女95例,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胆漏、肠肠吻合口瘘、出血、切口裂开、胆管炎、腹腔感染、胰腺炎、淋巴瘘)分为并发症组(A组)和无并发症组(B组), 对2组患儿的年龄、实验室指标(术前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及术后白蛋白)以及2组患儿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囊肿类型、囊肿直径、肝总管直径, 是否合并腹部手术史、胆泥结石、肝胆管解剖变异、胆胰合流等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其中的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 非正态分布行非参数秩和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4例手术病例发生并发症25例(20.16%), 未发生并发症99例(79.84%), 其中胆漏14例(11.29%), 7例再次手术, 7例保守治愈;肠肠吻合口瘘2例(1.61%), 1例再次手术, 1例保守治愈;出血1...  相似文献   

7.
75例肝母细胞瘤治疗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小儿肝母细胞瘤(HB)的治疗经验,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分析15年间75例HB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分为Ⅰ组(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32例)和Ⅱ组(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43例).Ⅰ组的化疗方案为ICE+A等多种方案,Ⅱ组统一参照日本小儿肝肿瘤研究组的JPLT-1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对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凶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24~156个月).Ⅰ组术后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和21.9%,Ⅱ组分别为81.4%和72.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术后2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37.5%和15.6%,Ⅱ组为74.4%和62.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PRETEXT分期,血清AFP在术后2个月内降至正常、肝硬化、腔静脉和门静脉瘤栓、肿瘤多灶性、规范化疗方案、根治性肝切除术(手术切缘距肿瘤2 cm以上)是HB的预后指标;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则提示PRETEXT分期、腔静脉和门静脉瘤栓、肿瘤多灶性、规范化疗方案、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影响HB预后的因素.结论 规范化综合治疗可使HB的疗效显著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完备的术前、术后化疗是提高HB患儿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胆道闭锁术后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胆道闭锁术后肝内胆管扩张的诊治经验,探讨葛西手术后肝内胆管扩张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3月,对3例因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的患儿进行追踪随访,3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胆管炎症状,其中1例合并门脉高压。3例行超声、CT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结果显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2例行胆管扩张与空肠胆支再吻合术,1例仅行PTCD置管引流。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黄疸消退或减轻。1例仅行PTCD的患儿肝内胆管扩张长期存在。结论肝内胆管扩张使胆管炎反复发作,特别是扩张的囊状胆管压迫门静脉,可使门静脉变窄,血流减少,致受累肝叶萎缩。胆道闭锁患儿葛西手术后应定期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葛西手术后肝内胆管扩张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行PTCD,暂时解除胆汁淤积,并为术中定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胆道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of the biliary tree,RMS/BT)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6例RMS/BT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患儿预后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 6例RMS/BT患儿中男5例、女1例,中位发病年龄28.5个月(7~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3~43个月)。原发于肝内胆道2例,原发于肝外胆道3例,原发于肝门部胆总管近端和左右肝管1例。肝内型主要以腹痛或局部包块为原发症状就诊,肝外型和肝门部肿瘤主要以胆道梗阻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横纹肌肉瘤治疗前TNM(tumor-node-metastasis)临床分期标准,T2bN0M0期2例,T2bNxM0期3例,T1bN0M0期1例;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系统,5例为Ⅲ期,1例为Ⅰ期。RMS/BT患儿采取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2例行一期肿瘤切除术,4例行肿瘤活检化疗后再手术。术后6例均行化疗,3例进行了原发部位的放疗,未结束化疗的1例拟接受放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肿瘤破裂、胆瘘、胆汁性腹膜炎。本组6例RMS/BT患儿中,5例存活,2例复发,1例死亡。存活的5例中,2例结束治疗无瘤生存,2例仍在治疗中,1例肿瘤复发继续治疗中。结论RMS/BT对化疗敏感,遵循肿瘤活检、化疗、延迟手术及放疗的诊疗流程,大多能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有效减少局部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胆道闭锁是婴儿期最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自体肝长期生存效果不佳,大部分患儿需要通过肝移植来挽救生命。肝纤维化是影响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调控。Kasai手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发作都会导致肝纤维化进展,进而发生肝硬化。在完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通畅引流胆汁及控制胆管炎的同时,还应积极应对患儿肝纤维化的持续进展,以期达到自体肝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全腹腔镜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治疗小儿巨块型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例右肝巨块型肝脏肿瘤患者接受全腹腔镜ALPPS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资料和手术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准备完善后,分别于2020年7月11日、7月24日顺利施行全腹腔镜下ALPPSⅠ期、Ⅱ期手术。其中ALPPSⅠ期手术时间3 h,围手术期未输血;术后3 d内体温波动于36.3~37.5℃;术后第10天复查肝功能正常;术后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左支通畅,内径5.6 mm、流速42 cm/s,术后第3天残肝容积由221 cm~3增大至394 cm~3,增长率为78.28%;ALPPSⅡ期手术时间6 h,右半肝完整切除,输血600 mL;术后3 d内体温波动于36.3~37.8℃,术后第12天肝功能正常;术后腹腔最大引流量175 mL,后逐渐维持在20 mL/d,术后第13天夹管出院。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间叶错构瘤。结论借助全腹腔镜可安全、有效地开展ALPPS治疗小儿巨块型肝脏肿瘤,预留残肝短期内可代偿肥大,为既往巨块型肝脏肿瘤残肝容积不足以施行完整切除的患者提供了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侵犯肝门血管的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的68例肝门部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使用微波切割技术,在不阻断肝门血流的状态下精细解剖分离,在发生血管损伤出血时则暂时性阻断肝门血管,如影响显露,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68例患儿均接受术前化疗,其中侵犯第一肝门17例,侵犯第二肝门51例。15例患儿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在5min以内,2例患儿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5mL,6例因失血较多予输血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胆瘘3例,肝周积液5例,乳糜腹1例。结论对于肝门部肝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精细解剖是基本措施,分块切除是可选方法,肝门血管阻断无法保障安全,不损伤肝门血管是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associated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手术方案具有短期内残肝体积迅速增大的特点,在预估残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的成人肝肿瘤手术中已获得推广。儿童肝脏肿瘤往往体积相对较大,尤其是肝母细胞瘤常侵犯多个肝段,或占据肝脏中央解剖部位,存在根治性肝切除术导致FLR不足的情况,有实施这一术式的价值。目前ALPPS在儿童肝脏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一般认为,术前评估FLR30%的病例可考虑实施本术式;术前应对患儿肝体积、肝功能以及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精准评估;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以7~14 d为宜。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功能不足、出血和胆漏。关于儿童肝肿瘤中该术式的临床疗效评估尚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空肠Roux—Y肠腔内置管外引流治疗胆道闭锁的优势及适应证。方法 对我院8例胆道闭锁患儿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并行随访研究。结果 上述术式治疗8例,1年内死亡3例,长期存活5例。结论 本术式有如下优点:1.胆道接外引流后,空肠与肝门吻合不易发生胆瘘。2.外引流管可直接行造影或胆道镜观察胆道情况。3.支架管拔除后胆汁可直接流入肠道,不需再做肠道吻合手术。4.支架管拔掉后肝门部胆管突出在空肠内,起到了防反流的作用,减少了肝内胆管逆行感染的机会。适用于Ⅳ、Ⅴ、Ⅵ型胆道闭锁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儿肝囊肿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肝囊肿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2 d~3岁7个月;全部为单发囊肿.全部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5例),及术中胆道造影.1例患儿行腹腔囊肿切除术,4例患儿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术,2例患儿行腹腔镜囊肿胆囊吻合术.结果 无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02.9±23.6)min.出血量2~5 ml.无死亡病例,无创面出血,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患儿术后3~7 d出院.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超声及生化指标,全部患儿肝功能及胆红素正常.囊肿切除及开窗术患儿无囊肿复发,胆囊吻合术患儿囊肿明显减小,无不适症状;无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小儿肝囊肿应用腹腔镜及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如果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可考虑行囊肿胆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205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70例;囊肿型173例,梭形32例。结果204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1例术中因门静脉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止血。全组手术时间2~5.5h,平均3h。术中发生右肝管损伤1例,左右肝管分离1例,胆囊动脉变异出血1例,门静脉损伤2例,术中均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无一例发生不良后果。术后出现出血2例,胆漏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3例,胰腺炎1例,胆囊窝或膈下包裹性积液2例;此10例中,再次手术4例,1例为大出血,经再次剖腹探查止血;3例为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2例胆漏病例中,1例自愈;1例因腹腔引流不畅行穿刺引流。1例术后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05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均予肝功能及B超检查,结果显示5例肝内高密度钙化影,2例吻合口狭窄患儿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余病例随访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复杂高风险手术,不但需要术前精确评估胆道形态,积极完善术前准备,还需要精细的围手术期监测和及时对症处理;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技巧,对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7月108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例于术中探查发现1例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合并梅克尔憩室,1例合并左侧腹股沟斜疝,均予以矫治;5例因局部囊壁周围粘连严重、出血多或血管畸形而中转开腹手术。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胆瘘4例,胰瘘3例,出血2例。9例出现并发症的患儿中,4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包括3例胆瘘和1例出血患儿。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术后并发症与开腹手术类似,其中胆瘘、胰瘘、出血相对常见,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除需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管理以外,还需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术中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儿童胸壁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儿童胸壁肿瘤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胸壁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44例;年龄(45.62±19.13)个月(2天至16岁5个月);体重(16.71±8.58)kg(3.5~83 kg)。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收集患儿手术及治疗结果信息。结果 127例中,胸壁原发肿瘤126例,转移性肿瘤1例。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术,1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其余121例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2~167 min,术中出血1~500 mL。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115例(90.6%),交界性肿瘤3例(2.4%),恶性肿瘤9例(7%)。8例恶性肿瘤患儿术后接受化疗和(或)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121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2±2.17)年(1个月至10年)。3例恶性肿瘤患儿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其余病例均存活。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6例。结论 儿童胸壁肿瘤临床较少见,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儿童恶性胸壁肿瘤罕见,预后不良,有必要研究儿童恶性胸壁肿瘤评估、诊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单中心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胆道闭锁(B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22例.术后平均随访18.5(1至36个月)个月,回顾总结肝移植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2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已行Kasai手术9例,20例低于1岁,21例低于10kg.其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均无差别.供肝受体质量(GR/WR)比3.5(2.1~5.7)%.有27例次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术后出血再手术止血,1例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并发症1例,3例肝动脉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例.有3例围手术死亡,1例再次移植,急性排斥5例(22.7%).6个月、1年和3年受体生存率分别为86.4%、82.2%和82.2%.结论 受体体重,移植物受体质量比,是否行Kasai手术对肝移植手术效果无影响;适当的供肝质量,细致的手术技巧可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