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继发肾积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积脓与不伴肾积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肾积脓的病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7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中有24例(13.7%)合并肾积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同侧泌尿手术史、中度至重度肾积水、鹿角形结石、发热史、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是上尿路结石继发肾积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同侧泌尿手术史、中度至重度肾积水、鹿角形结石、发热史、血清CRP及PCT水平是上尿路结石继发肾积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IPS)联合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乳酸(Lac)对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21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将其分为并发组(24例)和未并发组(188例),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IPS评分和ALB、PLT、Lac水平,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S评分联合ALB、PLT、Lac水平对肾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的术前尿培养阳性占比、术后IPS评分及Lac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 而术后ALB水平及PLT则均低于未并发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前尿培养阳性以及术后IPS评分和Lac水平升高、ALB和PLT水平下降, 均是肾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IPS评分联合ALB、PL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多重耐药菌(MDROs)尿路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 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25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根据是否并发MDROs尿路感染分为MDROs组(31例)和无MDROs组(228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吸烟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结石大小、结石数量、鹿角形结石、泌尿系梗阻、手术方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生化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尿素氮(BUN)、肌酐(Cr)、PCT、C反应蛋白(CRP)、尿β2-MG];采用Pearson分析WBC、NEU、PCT、CRP与BUN、Cr、尿β2-MG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Os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糖尿病、泌尿系梗阻、手术方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WBC、NEU、BUN、Cr、PCT、CRP、尿β2-MG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影响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病的相关体质因素, 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病例组)及64例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中医体质调查问卷。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Empowerstats 3.0进行条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各体质分布按照出现频数由高至低排列的前4位分别为: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的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患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阳虚质是影响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性, 提示需要综合防治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RP/Alb)、尿基质金属蛋白-7(MMP-7)及微量白蛋白(mAlb)与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L)后感染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FUL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上尿路结石患者54例, 作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同年龄段FUL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的上尿路结石患者54例, 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清常规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RP/Alb水平及尿MMP-7、mAlb水平, 分析研究组血清CRP/Alb、尿MMP-7、mAlb与常规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并比较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Alb水平及尿MMP-7、mAlb水平, 分析血清CRP/Alb水平及尿MMP-7、mAlb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及预测FUL术后尿路感染的价值, 并与血清常规炎性因子预测价值进行比较, 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组术后血清CRP/Alb、尿MMP-7、mAlb与常规炎性因子、感染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73例行PCNL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42)和非SIRS组(n=131)。均于术前和术后2 h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比较两组上述3个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对PCNL术后SIRS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h的PCT、CRP和WB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SIRS组术后2 h的PCT、CRP和WBC水平显著高于非SIRS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CT对SIRS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和87.6%,均显著高于CRP(70.8%、74.2%)和WBC(64.3%、67.9%)。结论:PCT可以作为PCNL术后SIRS早期诊断的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RP和WBC。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患儿的尿病原微生物及药敏试验, 探讨小儿尿路结石发病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100例正常小儿(<14岁)的尿液样本为对照组, 选取泌尿中心住院治疗的100例尿路结石患儿的尿液样本为病例组, 均行尿液常规检查及其耐药情况检测, 分析患儿尿液中的细菌分布情况。结果病例组的男性所占比例、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血常规血清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尿常规、细菌培养、血清白细胞、CRP等感染指标均与尿路结石有关(均P<0.05), 且感染是尿路结石的危险因素(OR>1)。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显示性别、血清白细胞阳性、CRP阳性、尿常规阳性为患尿路结石的有效预测因子, 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29~0.928), cut off值为26.61%。在病例组中, 尿路感染61例, 共检测出20例菌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株(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在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220例,其中观察组120例,为复杂性阑尾炎,对照组100例,为单纯性阑尾炎。比较两组病人性别、年龄、NLR、WBC、CRP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复杂性阑尾炎的影响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预测NLR、WBC、CRP指标在小儿复杂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NLR、WBC、CRP是复杂性阑尾炎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WBC、CRP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行ROC分析发现,NLR、WBC、CR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43[95%CI:(0.791,0.894)]、0.766[95%CI:(0.704,0.827)]和0.699[95%CI:(0.631,0.76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前及术后监测降钙素原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尿源性脓毒血症预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22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PCNL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将感染组根据不同感染程度及不同SOFA评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的炎症指标。根据ROC曲线分析PCT及CRP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感染组PCT、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非感染组术后水平(P<0.05)。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治疗前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P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治疗后及脓毒症组治疗后的血清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OFA评分,术后各组间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评分>9分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RP(P<0.05)。结论患者血清PCT水平与PCNL术后感染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变化对术后早期诊断尿脓毒血症及准确判断其进展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输尿管软镜下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3cm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3cm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组)、输尿管软镜下应用钬激光碎石术(RIRS组),其中RIRS组50例,PCNL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WBC、CRP、PCT变化。结果RIRS组住院时间较PCNL组短,但结石清除率比较(P0.05)。术前两组患者WBC、CRP、PCT水平比较,(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CRP较,(P0.05),此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至第3天血白细胞(WBC)经皮肾镜组较输尿管软镜组高,(P0.05);两组术后第1天至第3天血降钙素原(PCT)比较(P0.05)。结论 RIRS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恢复快,创伤小,对机体炎症反应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输尿管结石伴感染患者的引流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伴感染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引流组和非手术引流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侧别、体温峰值、发病时间、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ROC曲线确定引流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患者的年龄、峰值体温、WBC计数和CRP水平是手术引流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发现CRP(P<0.001)、年龄(P=0.003)、WBC计数(P=0.014)是手术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年龄、白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601、0.796。CRP的理想临界点为29.87 mg/L(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90.0%)。进行多指标结合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生成预测概率后,CRP仍显示出明显的临床预测优势。结论 输尿管结石伴感染需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急诊处置时需积极行抗感染治疗,应根据CRP水平选择是否行外科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依照2013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将患者划分为轻度胰腺炎组(对照组),以及重度胰腺炎组(观察组)。通过t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起病24小时内的PCT及CRP水平与重度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PCT、CR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PCT、CRP的OR值分别为1.41、1.125,两者95%置信区间均1,PCT、CRP均为重度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可联合对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进行预测。而ROC曲线提示PCT对重度胰腺炎预测敏感性及准确性要优于CRP。结论通过早期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能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而对重度胰腺炎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因结石梗阻导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内镜清除结石后肾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24例结石梗阻导致化脓性肾盂肾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124例患者均接受内镜清石治疗,术后随访2年,评估患者内镜清除结石后肾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患肾GFR水平低于术后水平;而术前血肌酐水平高于术后水平,随访结果显示术后70例患者肾功能好转;54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分析资料发现,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术前GFR、重度积水、糖尿病、肾周感染、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PCT等因素资料结果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热、结石负荷等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GFR、重度积水、肾周感染等因素是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术后肾功能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感染控制后,内镜清除梗阻性脓肾的结石后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但老年患者、术前已经合并严重肾功能损害、重度积水、肾周感染等情况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术后肾功能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尿脓毒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尿路感染患者55例,其中尿脓毒症24例,非尿脓毒症31例。采用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作为检测的炎症指标,比较它们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尿脓毒症组PCT显著高于非尿脓毒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脓毒症组血WBC、CRP高于非尿脓毒症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脓毒症组PC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高于血WBC、CRP(AUC分别为0.611、0.661);PCT为3.42μg/L时,诊断尿脓毒症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1.3%,优于血WBC、CRP炎症指标。结论 PCT对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做为尿脓毒症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逆行途径的肾内手术。此两种手术围手术期都存在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严重时会并发尿脓毒血症。结石引发的梗阻及并发的感染、碎石术导致结石内部的细菌及致热原的释放都是引发尿路感染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尿脓毒血症的重要因素。深入认识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环节、危险因素及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尿脓毒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上尿路结石治疗与尿脓毒血症的关系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液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接诊的5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诊的50例非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尿液中CHI3L1水平,采用Peason分析法分析尿液中CHI3L1与血清PCT、CRP、WB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尿液中CHI3L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CRP、WBC及尿液中CHI3L1水平分别为(4.61±0.64)μg/L、(50.76±5.43) mg/L、(16.82±2.59)×109/L、(194.98±33.65) pg/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0.40)μg/L、(40.31±4.49) mg/L、(13.65±1.74)×109/L、(102.93±28.34) pg/m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早期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病人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CT、CRP、WBC、NEUT水平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和比较PCT、CRP、WBC对吻合口漏预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测试计算两条ROC曲线下面积(AUC)之差,并进行AUC间的比较。结果共入选11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8例(7.14%)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组术后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漏组。PCT、CRP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准确性均优于WBC;CRP在各时间点中术后第3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最高;PCT在术后第3、5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均优于术后第3天CRP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术后第3、5天PCT预测吻合口漏的AUC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术后第3天PCT预测吻合口漏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6.5%,阳性预测值为31.8%,最佳临界值为1.26μg/L;术后第5天PCT预测吻合口漏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22.6%;术后第3天PCT预测吻合口漏的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优于术后第5天。术后第3、5天PCT联合CRP预测吻合口漏的AUC分别为0.903、0.888,术后第3天单独PCT预测吻合口漏的AUC与术后第3天PCT联合CRP预测吻合口漏的AUC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结论动态监测术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可有效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第3天血清PCT水平对早期预测吻合口漏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当术后第3天血清PCT>1.26μg/L时,应高度警惕吻合口漏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积脓的病理的特点及保肾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1例一期手术解除梗阻加肾造瘘或输尿管置双“J”管引流的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6例,患者肾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11例(68.1%),发生肾萎缩4例(25%)。结论:发病时间短、梗阻解除后肾皮质血运改善的脓肾保肾手术的可行,前提是术后保证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9.
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合并感染,易形成肾积脓,对肾功能破坏明显,如合并糖尿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可形成脓毒血症。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7例结石性急性梗阻性肾积脓合并糖尿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及有效的微创处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9~71岁,平均57.2岁。均有畏寒、发热,患侧腰痛及肾区叩击痛。体温38.8~4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间的差异,以及术前与术后CysC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术前Cys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CysC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术后CysC变化与SCr、BUN呈正相关。结论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变化与肾功能的改变有较明显的相关性。CysC可以作为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时解除梗阻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