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在不同临床进程中的组织弹性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经临床确诊的HT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正常对照组50例。根据HT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分为局灶型(I类)、类结节型(II类)、弥漫回声减低型(III类)、弥漫回声增强型(IV类),分别对应于HT的临床初期、进展期、活动期、恢复期;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分析不同时期的HT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变化。 结果 HT超声表现局灶型(I类)35例,类结节型(II类)59例,弥漫回声减低型(III类)27例,弥漫回声增强型(IV类)32例;对照组SWV值与H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SWV值不同组别间除II、III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T临床进程的发展SWV值由I类逐渐升高至II、III类达峰值,至IV类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的超声图像与临床进程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经临床确诊的HT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根据HT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分为局灶型(Ⅰ类)、类结节型(Ⅱ类)、弥漫回声减低型(Ⅲ类)、弥漫回声增强型(Ⅳ类),并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分为甲功正常组、甲亢组、亚临床甲减组、甲减组;分析超声图像类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T超声类别分为局灶型(Ⅰ类)35例,类结节型(Ⅱ类)59例,弥漫回声减低型(Ⅲ类)27例,弥漫回声增强型(Ⅳ类)32例;TPOAb、TGAb中Ⅰ类与Ⅱ、Ⅲ类有显著性差异,Ⅳ类与Ⅱ、Ⅲ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TSH和FT4中Ⅰ、Ⅱ类与Ⅲ、Ⅳ类有显著差异(P0.05);甲亢组主要以Ⅱ类为主,亚临床甲减组及甲减组主要以Ⅲ类为主。结论 HT的临床进程、甲功改变与超声图像类型有着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8例病理证实为L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4组:正常肾小球型(Ⅰ型),系膜增生型(Ⅱ型),局灶节段型(Ⅲ型),弥漫增生型(Ⅳ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皮质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对各组进行活动性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评分,分析其与SWV值的相关性。结果SWV诊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LN的界值分别为2.13 m/s(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2.37 m/s(敏感度89%,特异度90%),2.56 m/s(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4%),2.91 m/s(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7%);各LN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型LN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病理类型严重程度的增加,各型LN的AI与CI评分均呈逐步升高,且的Ⅳ型的AI评分大于10分,CI评分大于6分。各型LN的AI、CI评分与SWV值均无相关性。结论VTQ可以无创地反映肾脏组织弹性即硬度,可以对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病变的程度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类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弹性成像差异。方法依据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将103例HT患者分为局灶型(23例)、类结节型(39例)、弥漫回声减低型(20例)、弥漫回声增强型(21例),依甲状腺功能又分为甲功正常期、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临床甲减期,同期选取5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弹性成像应变比率(SR)差异,分析SR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弥漫回声减低型、类结节型、弥漫回声增强型、局灶型、正常对照组SR依次减低(P0.001);亚临床甲减期、甲亢期、甲功正常期、正常对照组SR依次减低(P0.001),其中甲功正常期、亚临床甲减期不同超声分型间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R与腺叶厚度、血流等级、血清TPOAb滴度、峡部厚度有相关性,与血清TgAb滴度无相关性。结论不同超声类型、不同临床分期、同一临床分期但不同超声类型HT弹性成像结果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糖尿病肾病各期病理分期,检测糖尿病肾病肾脏不同部位的剪切波速(SWV)变化,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的糖尿病肾病超声弹性变化。方法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技术对59例Ⅰ~Ⅳ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双侧肾脏进行SWV检测,分析糖尿病肾病各期皮质、髓质及肾窦的SWV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双肾间的S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质区,Ⅰ~Ⅳ组相邻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相邻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髓质区,除了Ⅳ组与其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窦区,四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皮质区及髓质区SWV值与肾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和-0.43(P均0.01)。结论 VTQ技术能无创地反映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的弹性变化,该变化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无创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价低温条件下兔肾实质弹性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平均分为5组,每组4只,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14℃~-5℃低温处理4 h,Ⅲ组-14℃~-5℃低温处理8 h,Ⅳ组-24℃~-15℃低温处理4 h,Ⅴ组-24℃~-15℃低温处理8 h。应用二维超声和ARFI技术观察各组肾实质回声,测量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结果各组实验兔肾实质回声无明显改变。与Ⅰ组比较,各实验组SWV值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Ⅱ、Ⅲ组比较,Ⅳ、Ⅴ组SWV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Ⅳ组比较,Ⅴ组SWV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技术可以反映低温条件下兔肾实质弹性的改变,为临床研究低温导致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在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VTQ检测4组的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比较各组间肾实质SWV的变化.并将糖尿病组的SWV与其UAE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其他两组与对照组S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间两两比较SWV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SWV与其UAER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7,P<0.05).VTQ鉴别糖尿病是否发生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最佳截断点为2.43 m/s,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4.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SWV随肾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快;VTQ测量肾实质SWV在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类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横向剪切波速度(SWV)的变化特点。方法将190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分为5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组(A组)45例,青春期甲状腺肿组(B组)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组(C组)4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组(D组)4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组(E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VTQ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甲状腺SWV值,比较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 A组SWV值为(2.31±0.42)m/s,B组SWV值为(1.72±0.39)m/s,C组SWV值为(2.86±0.80)m/s,D组SWV值为(2.64±0.54)m/s,E组SWV值为(4.48±2.01)m/s,正常对照组SWV值为(1.89±0.38)m/s。正常对照组与除B组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除D组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与除D组外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组与B、E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各类甲状腺弥漫性病变SWV值变化不同,VTQ技术对临床诊断和鉴别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有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3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肌酐正常的前提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UA)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UA< 30 mg)、Ⅱ组(30 mg≤UA <300 mg)、Ⅲ组(UA≥300 mg),同时选取2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Ⅳ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测量各分组肾中部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肾实质SWV值与UA值呈正相关.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04±0.10)m/s、(2.34±0.16)m/s、(2.76±0.32) m/s、(1.96±0.21) m/s,Ⅰ组与对照组SWV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Ⅲ组与对照组SW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SW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实质SWV随肾脏损害的加重而加快,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以无创地量化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ARFI)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检出甲状腺多发结节中偶发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112个结节的VTI及VTQ特征。VTI图像分为6级,VTQ以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值表示。探讨ARFI术前检出偶发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112个甲状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病变93个,恶性病变19个。恶性病变中VTI图像≥Ⅳ级的有15个,<Ⅳ级的有4个;良性病变中VTI图像≥Ⅳ级的有1个,<Ⅳ级的有92个。VTI弹性分级Ⅳ级及Ⅳ级以上检出甲状腺多发结节中偶发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98.9%、95.5%、93.8%及95.8%;良性和恶性结节的SWV值平均值分别为(2.37±1.08)m/s(范围:0.61~4.68m/s)和(4.40±2.53)m/s(范围:1.28~9m/s)(P=0.000)。恶性病变中VTQ的SWV值≥2.87m/s的有11个,<2.87m/s的有8个;良性病变中SWV值≥2.87m/s的有16个,<2.87m/s的有77个。以SWV值>2.87m/s为标准检出甲状腺多发结节中偶发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9%、82.8%、78.6%、40.7%及90.6%。结论 ARFI弹性成像中的VTI对检出甲状腺多发结节中偶发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VTQ的价值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痛风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正常对照者180例及原发性痛风患者109例(其中痛风肾功能正常57例,痛风性肾病52例)行VTQ检测,测量肾皮质、髓质、肾窦的剪切波速度(SWV),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在对照组、痛风肾功能正常组及痛风性肾病组中,SWV均为肾皮质>髓质>肾窦,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痛风性肾病组肾皮质的SWV较对照组增大(P=0.026);痛风肾功能正常组和痛风性肾病组的肾髓质、肾窦的SWV均分别较对照组增大(痛风肾功能正常组:t值分别为-0.311、-0.628,P =0.012、0.000;痛风性肾病组:t值分别为-0.369、-0.701,P=0.000、0.000).痛风肾功能正常组与痛风性肾病组肾皮质、髓质、肾窦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7、-0.059、-0.073,P =0.232、0.575、0.523).结论 应用VTQ技术可定量评价原发性痛风肾脏的弹性特征,为痛风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不均质型、斑片型、弥漫型及结节型,50例甲状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VTQ技术测量甲状腺剪切波速度(SWV)。结果桥本甲状腺炎患者SWV为(2.32±0.43)m/s,对照组SWV为(2.04±0.3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均质型、斑片型、弥漫型及结节型SWV分别为(2.07±0.37)m/s、(2.25±0.40)m/s及(2.33±0.40)m/s、(2.64±0.48)m/s。斑片型、弥漫型、结节型的SWV较对照组亦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患者不均质型、斑片型、弥漫型的SWV值较结节型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桥本氏甲状腺炎(HT)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3例HT患者和46例健康志愿者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及VTQ检查,根据剪切波速度绘制ROC曲线。结果 53例HT的二维超声表现分为5类,各类型HT的剪切波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4,P=0.790)。ROC曲线分析阈值,当剪切波速度≥2.53时,诊断H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 %、100%。53例HT按甲状腺功能分甲亢、甲减及甲功正常组。三组HT的剪切波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84),但均较正常甲状腺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VTQ技术作为无创、量化检测HT的方法,可评价甲状腺组织的硬度,对HT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实质弹性变化。方法:选取107例不同临床分期CK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VTQ技术测量双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进行比较,分析CKD患者肾实质组织弹性变化与临床分期、血肌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CKD 2期、3期、4期、5期患者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明显低于1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肾病4期、5期患者肾实质SWV与1期、2期、3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4期与5期之间,2期与3期之间,1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肾实质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96,0.339,0.139);CKD患者肾实质SWV值与临床分期、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96,-0.458;P均<0.001)。结论:VTQ能够量化反映肾实质组织弹性硬度变化,有望成为无创性定量评估CKD肾实质功能损害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结核(CTL)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因CTL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每例患者最大淋巴结,对其均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HE检查,对各项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8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均为多发性颈部淋巴结增大或多个淋巴结融合的颈部肿物。对最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判定Ⅰ型31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呈类圆形,横纵比0.6~0.9,内部回声较低且不均匀,髓质破坏显著,皮质增厚,血流信号可见且丰富;Ⅱ型35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部分融合呈串珠样,体积较小,横纵比0.5~0.9,内部回声很低且不均匀,边缘不光滑,髓质消失,血流信号极少见,呈条状或短棒状;Ⅲ型19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生增大显著,形态不规则,横纵比0.4~0.7,内部回声杂乱,内壁不均匀增厚,粗糙不平,伴有高回声的炎性水肿带,可见稀疏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为主;Ⅳ型13枚,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萎缩,呈长条或椭圆形,横纵比0.3~0.6,内部回声低,血流信号不可见,可见钙化或纤维化灶。Ⅰ型:髓质破坏显著,皮质增厚。Ⅱ型:可见多个典型结核肉芽肿结构,肉芽肿中心无或者仅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Ⅲ型:周边为不典型肉芽肿病变,散在朗罕氏细胞,多伴有显微组织增生,中央见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Ⅳ型,皮质增厚,可见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Ⅰ型、Ⅱ型的病灶硬度介于Ⅲ型与Ⅳ型之间,横纵比较高,Ⅲ型病灶硬度最低,弹性评分最低,横纵比介于Ⅰ型、Ⅱ型及Ⅳ型之间。Ⅳ型病灶硬度最高,弹性评分最高,横纵比较低。不同分型的淋巴结超声弹性评分和横纵比无线性关系(r=0.463,P=0.07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子宫内膜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测量8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变组)及34例子宫内膜正常女性(健康对照组)的剪切波速度(SWV),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差异。结果病例组SWV值为(2.68±0.88)m/s,健康对照组SWV值为(0.96±0.3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良性病变74例,包括23例子宫内膜增生、26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SWV值分别为(1.87±0.44)m/s、(2.09±0.38)m/s及(3.11±0.40)m/s;恶性病变10例均为子宫内膜癌,SWV值为(3.89±0.42)m/s,良性病变的SWV值低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种子宫内膜病变的SWV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良性病变间两两比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的SWV值低于子宫黏膜下肌瘤(P0.05),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SW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技术可以通过测量SWV值定量评价不同组织的弹性及硬度,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局灶性小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7例89个肝局灶性小病变(病灶最大径≤3 cm)进行VTQ检测,测量病灶及其周围背景肝组织剪切波速度(SWV),并与40例健康志愿者肝右叶SWV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病灶SWV的差异,并与背景肝组织、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找出SWV预测肝恶性局灶性小病变的最佳截点.结果 恶性病灶SWV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67)m/s对(1.70±0.55)m/s,P=0.000],转移性肝癌组中肺癌及乳腺癌肝转移者SWV值高于胃肠道肿瘤肝转移者(P=0.000),良、恶性病灶的硬度均大于正常肝组织(P<0.01).以SWV 1.93m/s为截点诊断肝恶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84.6%、83.15%、87.23%、78.57%.结论 VTQ技术有助于肝局灶性小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测量肾脏弹性时,取样部位和探头扫查方向变化对测值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健康志愿者,使用VTQ技术对其肾脏弹性进行测量,记录剪切波速度(SWV),分析不同取样部位和探头扫查方向对肾脏实质SWV测量的影响。结果①同一肾脏不同取样部位其肾脏实质SWV测值:上极(2.25±0.48)m/s,中部(2.32±0.54)m/s,下极(2.10±0.43)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肾脏中部实质、肾窦SWV平均值分别为(2.41±0.52)m/s和(1.73±0.4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肾脏实质SWV采用纵向或横向扫查测值分别为(2.08±0.29)m/s和(1.98±0.47)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左侧肾中部实质SWV为(2.41±0.52)m/s,右侧为(2.42±0.4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左侧肾中部实质SWV为(2.41±0.52)m/s,右侧为(2.42±0.4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部位和探头扫查方向对肾脏实质SWV测量无影响,临床检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取样,并可转动探头获得最佳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脉冲辐射力(ARFI)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VTQ)特征.方法 应用ARFI弹性成像VTQ技术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44个,记录病灶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并与其周围相同深度甲状腺组织的SWV比较.并计算每个病灶与其周围甲状腺组织的SWV比值.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SWV为0.61~4.02 m/s,平均值为(2.24±0.83)m/s;周围甲状腺组织的SWV为1.18~3.32 m/s,平均值为(2.05±0.46)m/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4).病灶与其周围甲状腺组织SWV比值为0.31~2.59,平均值为(1.17±0.45).结论 AFRI弹性成像VTQ技术能定量反映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的弹性特征,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诊断弥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RFI弹性成像VTQ技术定量检测44例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组(包括Graves病组11例、桥本甲状腺炎组7例和亚急性甲状腺炎组26例)和15名正常人的甲状腺组织(健康对照组)硬度,以横向剪切波速度(SWV)表示,并将弥漫性甲状腺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WV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正常人的SWV平均值为(1.8±0.5)m/s(1.1~2.7 m/s),Graves病组患者的SWV平均值为(2.2±0.5)m/s(1.2~2.9 m/s),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的SWV平均值为(2.4±0.8)m/s (1.2~4.6 m/s),亚急性甲状腺炎组患者的SWV平均值为(4.9±2.8)m/s(2.8~9.0 m/s),弥漫性甲状腺疾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SWV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2、-2.825、-2.967, P均<0.05).弥漫性甲状腺疾病各组之间SWV平均值比较,亚急性甲状腺炎组与Graves病组和桥本甲状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2.55,P均<0.05),Graves病组与桥本甲状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结论 ARFI弹性成像VTQ技术能定量反映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弹性特征,能对弥漫性甲状腺疾病尤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