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6,(5):2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自身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特色"这一关键词展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关键在创新。创新体现在应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新"问题上,这些"新"问题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有"新"转换、"新"方法、"新"话语和"新"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周边学战略层面研究的重大课题。冷战结束后,按照冷战阵营划线站队、以结盟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推行"伙伴关系"新型国家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发展阶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周边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要求,为新形势下我军军事力量整体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必须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牵引,抓好各支撑体系中信息化武器装备、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新型作战力量和现代后勤等关键环节的建设,不断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实践路径,提升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要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首先从建设目标、构成主体、推进理念、攻关机制四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鲜明特征。然后从结构布局、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建设基础,并简要阐述了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最后提出要推动体系内部优化重组、主导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形成基于自身优势的建设运行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具体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准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可以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扎实开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需要优化调整结构,努力构建符合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规律的军事理论体系,集成高效的一体化力量运用体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不断提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建成世界强国,就要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建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相似文献   

10.
<正>周边外交对中国的发展大局和外交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整体外交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一部分,同时又有其自身的基础体系和战略架构,并与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我认为,习近平关于周边外交的新理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时代观习近平是从中国的发展大局和根本利益、从世界大势和主流趋势去认识周边形势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后疫情时代的对外演讲中,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修辞的使用。就伯克修辞观的戏剧五要素看,演讲基于各国不容乐观的严峻疫情形势阐释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世界局面,强调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既采用“同情同一”的修辞策略拉近距离,消除误解,表明中国诚心合作的意愿和人文主义关怀,又运用“对立同一”的修辞策略强调共同的敌人——“病毒”,进而呼吁各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并使用“误同”的修辞策略,表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各国的益处,中国愿与各国共享经验,共建美好世界。这些修辞的使用有效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方案,契合了其他国家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意愿,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能力和构建更加完善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地方政府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经历了4个独特的发展实践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发展的基础制度环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 地方关系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经济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4.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正日益走向繁荣和兴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金牌数量等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同时更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力求通过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价值观迷失的原因所在.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强国的发展是要寻求一种动态的文化生态平衡,既要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又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精华;既需要保持对外开放,又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既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又要体育文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的“领海基线法”,将南中国海部分岛屿划入其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不仅违背了历史事实,而且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菲此举之目的是盗用国际法逞其扩张私欲、转嫁国内矛盾、借“安全”名义攫取海洋资源等。中国应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保持台海稳定和展开外交攻势等策略,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人才选拔的范围、程序与标准等方面,展现出了自身所具有的合理性,也对东亚地区、西方国家的人才选拔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西方现代公务员体制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当代,科举制度已渐进式地形成为科举学,并逐渐走入国际视野,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互融互通。我国应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国别的科举学学术共同体,拓展科举学交流路径,进一步提升科举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好生活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的主体维度、目标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构成其基本维度,蕴含唯物主义原色、工人阶级本色、科学社会主义底色等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蕴含丰厚时代价值,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鲜明现实启示,坚守人民立场、扩充自由时间、践行自由劳动、个人全面发展分别对应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价值支撑、重要标识、实践基础、时代旨归。  相似文献   

19.
文化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融合性。当前出现的消费主义文化、国学热,以及经过本土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等文化现象令人担忧,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我们应该在正确的价值标准的指导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教师素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毛泽东、习近平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教师所需具备的素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师素质观。两位领导人在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认识上是一致的,认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教师最根本的素养;广博扎实,且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学识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关爱学生,以生为本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但两者对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育教学能力等的具体要求不同。总体上看,两位领导人的教师素质观存在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