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编直通车     
《数字通信》2003,(7):102-102
太仓 许斌 我是你们的老读者了,因为非常关注手机的发展,所以从前年就开始寻找关于手机的杂志,直到去年五月在书报亭看到了《数字通信》这本杂志。看过之后,觉得书中信息很新,内容也很丰富,于是它就成了我每月必买的杂志了。好听的话说完了,下面就想给你们提点意见了: 1.“品机地带”里能不能把评测的手机介绍得更详细一点?另外,最后的功能参数中为什么有的多,有的少,能不能把参数调整得一样多呀? 2.能不能增加“读者评刊”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2.
《大众电视:理论》2009,(10):50-55
T台是造星的地方,由名模而成为影、视、歌“三栖明星”的不少,但是能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却不多。而在为主持人开启的镁光灯下,我们却看到了国际名模李艾的笑容。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冬对她的评价是“近三年来主持界的惊喜!”而李艾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从不强求,但如果我要做这个事,我就要让它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无线电》2009,(2):1-1
读者如何评价2009年第1期杂志,这是新年伊始编辑们最关心的问题。从2009年第1期杂志开始,我们围绕“电子爱好”这个主题,调整了杂志的栏目设置,增加了杂志的彩色页面,突出了“实用、科普、兴趣、入门”的理念,希望能奉献给广大读者一本精彩的电子爱好者的杂志。当然,这第一个月我们回答得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附加光盘了?”  相似文献   

4.
从7月份开始,《IT 时代周刊》的“企业动态”栏目取消了。所谓“企业动态”,就是杂志通常都会有的一般的短新闻,在《IT 时代周刊》在最后的一页,一般是一两百字,就是对企业举办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报道。“企业动态”虽然不大,但是对记者来说,有了它心里就有底了,理由很简单,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不管怎样都能发了短消息,对公关公司也有个交代了。但是总编曹健总是有一个理念:读者买我们的杂志,我们就决不能糊弄读者。要提供实实在在地对读者有帮助的东西,而且这种精神要落实在每一页。用这个标准一衡量,这个“企业动态”就显得有点水分了。一向反对公关稿的曹健“眼睛里不糅沙子”的性格使他总是对它看不惯,终于,这个栏目没了。  相似文献   

5.
iPhone是这个星球上最有明星气质的手机,和iPhone有关的一切,都有无数人关注。是明星,那自然有八卦,最新的八卦,是火遍全球的iPhone Girl。8月20日,一位网名“markm49uk”的网友在著名苹果八卦网站MacRumors的论坛发贴,声称“自己新买的iPhone里有个中国女孩的照片”,他在贴子中说:,“我不知道这是否正常,我在英国的家里收到崭新的iPhone手机,刚把它激活,就看见已经有人设定了图片作为壁纸!!!  相似文献   

6.
我之前一直不知道派对屋这个品牌的音响,我之所以认识它是因为参加了《家庭影院技术》杂志策划的Soundbar横向测评活动,当时我是作为测评活动的评委之一。派对屋参加测评的是一款名为“指挥家系列”的产品,由一个条状音箱再外挂一个低音音箱组成,我对这款产品的声音表现真的很惊讶,虽然杂志社的视听环境空间比一般家庭环境要大,但“指挥家系列”在这种环境下还有良好的声压级,而且声音包围感也相当出彩,听感上有种刺激感,看电影的时候显得很带劲,就因为这款产品,我就开始关注派对屋(Partyhouse)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通信》2007,9(16):81-81
当我们身边的传播媒介越来越丰富时,也让每个与之相关联的圈子发生的改变。2004年开始《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让我们知道了原来网络是可以用来传播原创音乐的:2005年的“超级女生”让众多电视台领教了选秀的疯狂,趋之若鹜;2006年,“天仙妹妹”、“二月丫头“这些网络上的平民明星开始慢慢占据了视线……明星,开始成为了我们自己的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杨宁 《高保真音响》2012,(11):122-124
一位有着意大利血统却生长在苏格兰的金发美女,年仅17岁就成为BBC 2004年度青年音乐家得主.被称为“苏格兰最性感的明星”。这个女孩毅然拒绝了模特公司诱人的重金邀请,而尽心致力于改变古典音乐在年轻人心中的刻板形象——她就是尼古拉·贝内黛蒂(Nicola Benedetti)。  相似文献   

9.
读编直通车     
我是在去年一个偶然机会中结识《数字通信》的,从此便喜欢上了她,几乎每期都看。然而看多了以后,就有点苛求,希望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一点想法: 1.贵刊能不能把杂志做成全彩印刷的呢?我觉得手机应该是时尚炫目多彩的,而手机杂志做成全彩也将是个趋势,毕竟黑白印刷不利于读者对手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访冯炜国     
香港著名录音师、《绛州大鼓》的创制者冯炜国先生说: 因为喜欢音乐,我才开始玩HI-FI“发烧”。但“发烧”以后我就觉得找不到一个方向——究竟什么是“好声”?什么又是“不好声”? 就为了这个疑问,我就去学录音。学录音我可以了解各种真乐器的特性,了解它的本质。学了录音以后我觉得有很多方面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11.
YU 《新潮电子》2005,(19):160-161
明星似乎总与广告代言分不开,翻开很多明星的“账本”.做代言人的收八都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厂商们也是对明星们趋之若鹜,尤其是数码产品的厂商。数码产品更新快.销售周期短.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大量销售.聘请明星作为广告代4言人,不仅有直接的广告效果.明星们本身的人气也可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里.我们之所要加个新代言人的名号.并非是这些明星只是个新人,这个“新”字只是说明他们刚刚出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数码广告之中罢了。  相似文献   

12.
《数码》2006,(4):32-36
“睡到现在,除了起来吃饭,一直都赖在床上。这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我慢慢消磨掉了,但我依然要把它记录下来,不为别的,只为我自己,只为当我看到快黑的天那好看的颜色时心里的那种满足。”这是瞿颖在自己的博客“半透明空间”里写的一篇《看似无聊》的开头。我们4个月后再次见面,话题从博客开始。她很喜欢这个记录自己的方式,从前遨她给杂志写专栏的编辑也习惯了在月初的时候去“半透明空间”挑上一篇作为稿件,因为那些文字里的她更真实。  相似文献   

13.
记得诺记的手机从很早开始就具备电话本拷贝功能,而摩记好像是从P7689才开始有的,虽然这个功能属“冷门”功能,不是经常用到,但当真正用到此功能时,你才会感受到设计者对使用者的体贴入微。想要一次性输入几十甚至上百个电话本记录,是不是还没开始就有点晕啊。 笔者最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新购的v998++和原来的cd928+都不具备电话本拷贝功能,我不甘心挨着输那一百多个电话本的记录,于是利用经常使用的快捷菜单(v998++和cd928+都支持自定义快捷菜单),摸索出了一套拷贝电话本的方法。 首先,我检查了…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生活》改版以后,新风格的封面引起了很多朋友的争论。有的朋友和我说:“你们的封面很酷,一看就能感觉到前卫和时尚的味道。”也有的朋友说:“你们的封面有些四不像,我第一眼都没有看出你们到底属于什么样定位的杂志,有点像财经类的。”我的同事问我如何看待这个事情。我说:“这样很好,有争论,说明大家都在关注我们的改版。有不同的评论,也说明我们的读者群很广、读者类型不单一。正是因为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不同,所以才会对我们的封面评价不同。我们现在就需要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符合大众口味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新潮电子》2008,(4):118-119
科技创新与明星代言是时下数码产品的两大杀手锏,而国内播放器厂商昂达则重金聘请周杰伦作为旗下产品的代言人,将周董全新专辑《我很忙》预置入MP4播放器中。在全城热播《青花瓷》的声势下,周董的加盟自然令VX747人气迅速窜升,下面就来看看这个全球第一款内置Real Player11视频播放器的“小东西”是如何打动人气天王周董的吧!  相似文献   

16.
“你好,我是郭晓冬。”随后,一只温暖的大手伸了过来和我握手,来自一个与我第一次见面的明星。当我的目光看到他,就只见一脸真诚的微笑,让人轻松而自然。这让我想起了看到过的一些关于他的文章,说他是“冬日暖阳”,是具有“淡淡田园气息的男人”。起初,我也以为这只是给一个没什么特色的人找的形容词,但是在你只和他接触了几分钟之后,你就会真切地感觉到,郭晓冬真真切切确确实实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丝毫的夸张。  相似文献   

17.
“十一”才探出个脑袋,我们又开始忙着密谋策划如何打发这个悠长的假期了。聚会、K歌、旅游、烧烤……搜肠刮肚翻江倒海了一番,还是没能给自己找到兴奋的理由。想想觉得奇怪,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怎么就填不满我们欲望的沟壑,而当年还是青皮小子、黄毛丫头的我们,又如何能那么简单的就拥有快乐?试着停下来,望一望来时的轨迹,突然发现快乐一直没有走开,只是我们的心蒙上了微尘。快乐其实很简单,也许是学会了一首一直喜欢的歌儿;也许是某一天发现从不会做饭的你,偷偷做好了早点放在我的身边。只要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哪怕是一只小小的MP3,也能带来快乐无限。  相似文献   

18.
“我坐在飞机上时开始筹备我的在线商店,而那天的晚些时候就开始接到定单了”——Jeff Sedlik,Mason Edition石板画报经营者说。  相似文献   

19.
在试刊第一期上讨论了科技名词译名的构成和译法的问题。我在这里谨就电子技术中若干名词的不统一现象提出一些个人看法。1956年当电信科学杂志创刊后,我就曾提出了统一名词的希望,当时电信科学编委们为此还发表了题为“开展讨论、统一名词”的社论。现在电子技术杂志在试刊第一期上就提出这个问题,足见编辑室对此也是十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交流     
李政:作为一名长期阅读贵杂志的读者,我经常在拿到杂志之后首先阅读“问与答”这个栏目,从中我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学习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这个栏目中的解答也是围绕着具体问题而进行讨论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本人感到每期“问与答”的内容比较少,不够充实和全面。能否适当地增加其中的内容?另外,能否将解答问题的几位工程师请到杂志社,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网上实时交流,我感觉这样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