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解决薛虎沟煤业2-106A工作面运输巷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巷道变形量大的两个主要原因为坚硬顶板动压破坏及巷道埋深大;提出采用水力致裂技术对巷道坚硬顶板进行弱化处理,在不增加支护强度的前提下减小围岩压力。结果表明:水力压裂技术对巷道坚硬顶板进行水力压裂处理后,回采巷道的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提高了回采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呼吉尔特矿区母杜柴登煤矿强动压影响巷道为工程背景,考虑到矿井回采巷道初期支护强度低、抗动压扰动能力差、巷道服务年限长支护材料锈蚀严重等问题,在对矿井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初始支护矿压显现与效果评价、回采超前应力监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强动压影响巷道加强支护技术方案,有效控制了强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显著提高了回采动压影响二次复用巷道的安全程度,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团柏煤矿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掘巷支护密度高、掘进速度慢、回采期间需返修,影响矿井采掘衔接和企业效益的技术难题,通过对矿井掘进和回采巷道采取现场调研、地质力学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坚硬顶板沿空掘进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高预应力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表明:坚硬顶板沿空掘进巷道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掘进期间两帮无回缩,回采期间两帮最大移近量为85 mm,满足了巷道掘进、回采期间的正常使用,掘进速度提高25%,支护材料费用降低2.34%.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及巷道单进水平,降低了支护材料成本,避免了坚硬顶板邻空掘巷回采期间的返修。  相似文献   

4.
杨茂生 《煤》2020,29(4)
神农煤业15101和15102为相邻工作面,在1510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15102运输巷同时掘进,受15101工作面回采动压的影响,15102运输巷采用原有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出现破碎的现象,围岩变形严重,影响到了巷道的正常使用,为此,提出对15102工作面运输巷进行补强支护。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取补强支护后,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应力软弱顶板动压回采巷道具有特殊性。本文介绍了高应力软弱顶板动压回采巷道覆岩的结构以及矿压显现特征。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根据顶板结构分类选取断面形状并采取合理支护方式能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有着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四台矿14~#煤层坚硬顶板生产地质条件,设计了坚硬顶板下巷道支护技术和参数,采用悬吊理论的方法校核了锚杆长度、直径、间排距以及锚索长度、数量的合理性。现场应用后,有效控制了14~#煤层51220巷围岩变形,实现了坚硬顶板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控制,对类似矿井巷道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谢一矿5121(s)B9b工作面坚硬顶板巷道受高地应力及动压影响较大,采场坚硬顶板在垮落时垮落步距大,来压强烈等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顶板的垮落特征及其对回采巷道影响,对工作面运输巷采用了树脂加长锚固强力锚杆和锚索的组合支护方式,确定了锚杆索支护参数,并制订了合理的支护方案。现场实测表明,强力锚网索组合支护系统能够满足深部坚硬顶板巷道支护要求,巷道的最大变形率控制在6.1%以内,确保了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巷道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朱集煤矿位于软岩中的底板巷为工程案例。该巷道顶板岩层破碎,原支护体系失效,在临近工作面回采的强动压下,为保证巷道仍可使用,通过对原有支护体系支护状况的分析及围岩破坏程度的分级,提出采用高密度的短锚索加强层状破碎顶板的整体性形成刚性梁结构,联合单体支柱被动支护,有效控制了巷道顶板垮落、整体下沉现象,保证了整条巷道的有效通风面积。为大范围顶板破碎,锚索无法生根的中等跨度以下软岩巷道加固提供了工程范例。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7,(11):103-106
为解决五阳煤矿坚硬顶板大跨度煤巷强动压下底鼓强烈控制困难的问题,理论分析得到强动压大跨度煤层巷道底鼓特征和失稳机理,提出坚硬顶板预裂卸压、优化煤柱宽度、巷帮注浆和底板补强的协同控制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坚硬顶板预裂卸压和优化煤柱宽度使得巷道处于低应力环境,巷帮注浆和底板补强能提高巷道抵抗变形能力,实现了巷道与围岩在应力环境和强度的协同,稳定后的巷道底鼓量为167 mm,顶板下沉量为116 mm,两帮移近量为141.5 mm,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店坪煤矿石灰岩顶板回采巷道顶板锚网支护施工困难和回采期间采空区悬顶面积大的问题,通过地质力学测试,工程经验借鉴,数值模拟分析,在巷道掘进期间,提出在保障巷道围岩稳定的条件下降低顶板支护密度的支护方案,一方面提高巷道掘进速度,满足矿井生产衔接需求;另一方面降低巷道支护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在回采期间,提出合理的顶板预裂爆破放顶方案,减小采空区悬顶面积和回采巷道超前段应力集中,保障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及两巷围岩稳定,现场跟踪监测分析表明,围岩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三软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使用刚性支架支护,效果良好。白坪矿对11211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在给定支护材料长度的条件下通过计算,得出巷道两帮倾角为60°时巷道横截面面积达到最大值,此时支护效果最优。对回采巷道采用了刚性支架支护,同时对巷道的支护进行了力学分析与实测比较,发现巷道顶板和两帮最大移近速度非常接近,说明巷道刚性支架支护设计强度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以大柳塔矿树脂锚杆支护设计为基础,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综采工作面巷道新型机械锚杆支护设计.采用最新锚杆施工机具及工艺,保证钻孔垂直于项板岩面,孔深及锚杆扭矩满足新型机械锚杆的设计要求.锚杆受力、围岩深部位移、项板离层及巷道表面位移综合观测表明,受回采动压影响后,试验巷道稳定,支护效果好.同树脂锚杆相比,新型机械锚杆节省了安装、搅拌树脂和等待树脂凝固时间,大大提高了综采工作面巷道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黔西高瓦斯工作面沿空留巷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以新田煤矿14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了沿空留巷“卸-支-护”技术及其具体内容。针对沿空留巷的不同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得到了适用于1404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最优参数。基于模拟得到的结果在该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并进行持续监测验证了“卸-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1)沿空留巷“卸-支-护”技术在三者共同作用下,有效的控制了巷道的变形,留巷效果良好;(2)通过确定合适的切顶角度和柔模袋宽度,根据顶板情况确定切顶钻孔深度可以有效改善切顶和留巷的效果;(3)现场观测结果显示,留巷的顶底板最大移近量414mm,两帮最大移近量211.4mm,巷道变形量可控,能够满足留巷后期的使用需求。表明通过沿空留巷“卸-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切顶卸压,承载顶板变形,从而有效的控制沿空留巷的巷道变形,保障了留巷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后期维护的费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七岭煤业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为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期间巷道围岩屈服破坏特征、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巷道围岩位移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坚硬顶板条件下回采巷道最优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并且成功的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潘三矿1632(3)工作面运输巷发生的一起锚索断裂导致死亡事故,结合工作面开采布局、巷道支护方案和工作面回采前加强支护措施,总结并分析了断锚处巷道矿压显现特征。通过分析相邻工作面回采后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两帮支护对巷道围岩稳定的作用及巷道顶板的运动对锚索的破坏机理,找出了锚索断裂的原因:该工作面运输巷布置位置设计不合理,巷道布置于上一工作面回采引起的侧向应力集中区;两帮未能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尤其是支护刚度严重不足,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下,帮部锚杆未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增加了巷道顶板跨度,加剧了顶板离层;顶板运动形成对锚索的拉力及剪切力共同作用致使其破断。最后,提出了防范回采工作面巷道顶板锚索破断的保障措施:开采布局保障、设计底线保障、技术保障和组织保障,为类似工程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开采设计、使用和维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冲击地压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问题,在统计分析多个冲击地压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诱发因素基础上,研究了冲击地压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岩固有冲击属性、瓦斯含量(压力)、开采深度、坚硬顶板、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等。冲击地压工作面异常涌出防治技术是在开采过程中实施钻孔卸压、顶板预裂爆破、煤层注水、深孔爆破、瓦斯抽采、强化支护、综合监控监测及安全防护等措施,降低冲击地压及伴生瓦斯异常涌出危险。研究结果在宽沟煤矿I010202工作面实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7.
刘波涛 《煤炭技术》2014,(5):268-270
迎回采沿空掘巷技术关键在于控制小煤柱的稳定性,分析小煤柱顶底板岩层结构中3个相对稳定锚固承载区,为锚索梁组合支护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设计基础,根据巷道地质特征,对锚索梁组合支护结构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应用于工程实践。现场支护效果表明,采用锚索梁组合支护结构有效控制了煤柱失稳和大变形,满足生产需求,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瑞捷 《陕西煤炭》2020,39(3):30-33,12
针对近年来许多煤矿工作面煤巷变形大、支护困难等问题,分析了晋北煤业5-101工作面煤巷的具体地质赋存条件,顶板岩层的泥岩等软岩条件时应采取的支护方式。采用工程类比法列举了沙坪煤矿18204工作面、王庄煤矿6207工作面、马道头煤矿2203工作面等3个工作面顶板具体支护参数,综合分析了其支护方式,结合晋北煤业工作面巷道的顶底板特点,进而确定了5-101工作面煤巷采用“锚杆+锚网索+钢带”联合支护方式,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各项支护参数。通过现场应用,该支护方案可以保证5-101工作面巷道的稳定,且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煤矿超前支护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影响工作面快速推进以及超前液压支架破坏顶板锚杆(索)严重等问题,以古汉山矿1604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理论分析了工作面超前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和注浆锚索支护原理,提出在工作面超前巷道采用锚注支护技术,取消原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减小了单体支柱支柱密度,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巷道顶板实施注浆锚索后,顶板围岩裂隙内浆液充填范围广;超前巷道受工作面支承压力和采动影响后,巷道变形不明显;进入沿空留巷后,留巷实体煤帮最大移近量为276 mm,采空区帮最大移近量为216 mm,顶板最大移近量为225 mm,底板最大鼓起量为164 mm,顶板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