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桂林市旅游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有关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桂林近10 a的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处理,对桂林2001—2010年间生态安全的动态发展过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0 a间桂林旅游生态环境安全值呈现2个明显的阶段,并在2007年实现发展的突破,从安全指标的Ⅲ级上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安全程度较高,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但是仍处于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阶段,仍需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力度。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相互矛盾的日趋尖锐,湿地资源的潜力和功能遭受破坏,因此如何评估湿地资源面临的各种压力、分析湿地所处在的状态、揭示湿地的演变规律,对保护湿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1986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反映压力、状态以及响应等的指标,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是坐落在绿洲上的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揭示乌鲁木齐市1990—2017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规律、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借助ERDAS和ArcGIS软件对乌鲁木齐市4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析,利用物元模型对乌鲁木齐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7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以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转出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转入为主;各时段总体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且正处在发展期;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由不安全增长较安全水平。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及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未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60多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否同步改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构建了兵团生态效应评价模型,计算了兵团生态效应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兵团整体生态效应状况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由0.515(2008)降到0.481(2015);在空间尺度上,北疆兵团的生态效应综合指数介于0.359~0.600之间,生态状况整体较好,东疆兵团和南疆兵团的生态效应综合指数在0.226~0.363之间,生态状况整体较差。根据兵团不同地域生态状况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生态效应的建议与对策,为兵团未来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镭  华忆迪 《绿色科技》2024,(1):245-249+256
生态文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可以为科学评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基础。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包括5个要素层和34个指标层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均方差决策法和线性加权等方法对宁波市2006-2022年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宁波市生态文明的不同要素层发展水平及变化呈现一定差异性,总体表现为:生态文明响应平均水平>生态文明状态平均水平>生态文明压力平均水平>生态文明影响平均水平>生态文明驱动平均水平;(2)宁波市生态文明综合水平指数总体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由2006年的0.358017增长到了2022年的0.715843,年均增长约6.63%,说明了宁波在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张新  周文武 《绿色科技》2014,(9):211-213
采用专家判读、AHP法、指数衰减法、加权法对平煤天安股份五矿矿区土地系统存在的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煤天安股份五矿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总压力整体为,轻度环境压力(202hm2,32.90%)>中度环境压力(190hm2,30.94%)>中高度环境压力(154hm2,25.08%)>高强度环境压力(68hm2,11.07%)。其中,资源消耗压力A2最大,其次为环境污染压力A3、生产规模压力A4,自然环境压力A1最小。在评价基础上利用矿区土地的自然环境压力和人为生产压力的分异性,将矿区的土地系统分为保护型、消费型、生产型和调和型4种土地生态功能类型和11种土地生态类型区;平煤天安股份五矿矿区土地利用状况呈现不合理的利用状态,主要体现在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保护型土地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仅为4.94hm2,占地比例为13.1%。  相似文献   

7.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洞庭湖湿地的景观类型。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评价分析洞庭湖湿地在1987至2013年间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健康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03年以前处于下降趋势,此后湿地健康状况逐步回升;而外界压力对湿地健康状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2—2017年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GM(1,1)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2018—202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预警,结合预警指数及评判标准对2012—202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做出预警分析,为阜平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提出政策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从2012年0.336 1(重警)上升到2017年0.555 6(中警),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2)2012—2017年阜平县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层预警指数、状态层预警指数及响应层预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3)2018—2022年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值分别为0.576 9(中警)、0.626 0(轻警)、0.679 3(轻警)、0.737 1(轻警)、0.799 8(轻警),表明未来5年阜平县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将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可用于测定与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文章通过对承德市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了城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地区生态足迹消减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5-2013年承德市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状态,由1995年的1.1740 ghm2/人增至2013年的2.4939 ghm2/人,增幅为112.44%;化石能源用地是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增大的主要原因;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由1995年的0.2888 ghm2/人下降至2007年的0.2471 ghm2/人,降幅为16.88%,而后增加至2013年的0.3758 ghm2/人,增幅为34.25%。承德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增加趋势,1995-201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是全球及全国2008年水平的1.8倍和1.3倍,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1996-2011年平均水平的53.65%、65.20%和98.66%,对减小京津冀地区生态赤字的贡献率不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省统计年鉴和农村年鉴数据,采用PSR模型,建立了甘肃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归一化法、均方差赋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研究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1986-2011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标中生态环境响应指标安全指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3大指标中,状态指标平均贡献率为37.28%,响应指标平均贡献率为21.43%,压力指标的变化趋势最明显,对生态安全指数的相对贡献率也最大,平均贡献率达到41.66%;(2)1986-2011年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26年来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的总体变化态势为从风险态向较安全态转变,生态安全度由1986年的0.36增加到2011年的0.70,增加了49%;(3)26年间甘肃黄河流域的平均生态安全度为0.46,整体上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度处于Ⅳ等级,安全状态处于风险态。所以对甘肃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应该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沅陵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于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9年沅陵县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沅陵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以鄂西三峡库区为例,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林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个(区)县中,夷陵区生态安全整体情况较好,巴东县和兴山县一般。库区在水土保持、林种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构建鄂西三峡库区安全的生态系统,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盐碱地绿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达9 913万h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0,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差,既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盐碱地绿化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环境承载能力,为盐碱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和民生工程,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中对我国盐碱地面积、分布、类型及危害,盐碱地绿化障碍因素,当前盐碱地绿化相关技术等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了推进我国盐碱地绿化工作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上定性地论述了甘肃省冶力关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根据游客与专家的调查问卷又对该森林公园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据此,对公园开发生态旅游的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兴起,森林公园已逐渐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人类活动和森林公园自身建设的不完善,也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制约着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对象,从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建设三方面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获取能反映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键指标,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景观生态概念,从整体景观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绿色空间连接情况与控制能力、土地保障能力与集约用地水平 3 个方面建立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景观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深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并采用 AHP-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9、2011、2013 年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整体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是深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通过对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世界紫胶资源现状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南亚和东南亚的几个主要紫胶生产国的紫胶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比较, 从资源总体情况评价, 中国更加丰富而具有潜力, 近年其他紫胶生产国紫胶产量下降, 而中国紫胶林地面积和紫胶产量稳步上升.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使紫胶产业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指标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提出了包括森林状况、湿地状况和土地退化状况3个指标组的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综合监测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为给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示范案例,本文以四川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米仓山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16年和2017年获取的两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分别圈定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人工因子)和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自然因子),监测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6—2017年间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换趋势为人工因子转自然因子,主要类型为耕地转林地。通过选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岩性坚硬度,坡度,水资源,气候降水和人文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米仓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推动下的人口减少是直接动因。该成果可为保护区相关监管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不利条件下,屋顶绿化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在介绍屋顶绿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对屋顶绿化中的栽种植物、培养基质和生态效应评价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同时阐明我国屋顶绿化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政策支持、有力的技术标准支持以及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脱节;提出今后我国屋顶绿化应重点开展屋顶绿化生态效益定量化评价、粗放型屋顶绿化植物选育与栽培基质研发、屋顶绿化激励政策的机制探索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