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带状疱疹(HZ)皮损通常限于单个皮区,而涉及两个或更多个皮区的非邻近HZ比较少见,我们报道2例播散性HZ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病例1,男,77岁。右臀部簇集性丘疹、水疱伴疼痛6天,全身皮疹2天,治疗上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和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未见新发皮疹,仍有神经疼痛。病例2,女,32岁。左侧胸背部簇集性丘疹、水疱伴疼痛4天,全身皮疹伴痒1天,因患者处于哺乳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2周后自愈。 相似文献
3.
大疱性疥疮(bullous scabies,BS)是疥疮的一种罕见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本文报道3例既往误诊的BS患者,并通过万方及PubMed学术数据库检索“大疱性疥疮”文献,检索到44篇文献,包括60例患者,总结分析该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发现BS好发于老年群体及男性患者,约1/3患者存在误诊史,3/4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未见缓解或进一步进展。皮肤科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且治疗上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4.
报道本院诊断的3例匐行性血管瘤(AS),并在“中国知网、PUBMED”对近20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AS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结果共分析122例AS患者,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发病年龄为12.4岁,18岁前发病者占79.6%,单侧发病者占69.7%,主要表现为多个针头大小红色或紫红色斑点,散在或簇集,以匐行、环形或线形模式发展。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和(或)增生,无含铁血黄素沉积、红细胞外溢及炎细胞浸润。皮肤镜显示多个边界清楚的圆形至椭圆形红色泻湖。治疗主要以血管激光为主,尤其是脉冲染料激光,显示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现报道2例在临床中诊治的TSC病例. 相似文献
6.
报道3例新生儿红斑狼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3例患儿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以面部为主,第2例患儿母亲有干燥综合症6年,第1例及第3例患儿母亲无结缔组织病史。患儿及其母亲抗核抗体、抗Ro/SSA抗体、抗La/SSB 抗体、抗Ro-52抗体均阳性。3例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心脏传导阻滞,2例患儿伴肝损伤。均予泼尼松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3例婴幼儿带状疱疹病例并对近10年文献报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析26例患儿,年龄74天~3岁,其中≤6个月患儿8例(30.8%);孕期或产后感染及接触VZV史12例(50%);患儿感染或接触VZV史7例(31.8%);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5例(60%);皮疹与成... 相似文献
8.
香菇皮炎又名鞭挞样皮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条索状、线状的鞭挞样红斑,大部分患者伴瘙痒,有香菇食用史。本文报道3例香菇皮炎,患者1发病前曾两次食用未煮熟的香菇。患者2发病前48小时因聚会曾食用大量凉拌金针菇,患者3发病前1天食用大量未熟透的烧烤香菇。 相似文献
9.
李涛傅崇德陈广瑜魏乔红焦林谢圣陶汤尧刘晓彤 《中国性科学》2018,(11):34-36
目的:探讨阴囊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囊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发现阴囊右侧肿物10年并增大1周入院,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壁见大小约9. 2*7. 6mm稍低回声,其内录得动静脉血流信号。结果:行阴囊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阴囊右侧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术后随访4月未见肿物复发。结论:阴囊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彩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