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观察辨位定点针刀松解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纳排标准选择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存在残余腰背痛的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例)给予针刀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n=36例)单纯予以中药热敷,两组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疗效、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复发情况,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与对照组7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辨位定点针刀松解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残余腰背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VP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骨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PVP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方法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VAS、ODI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贾庆  付鹏程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66-2167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机透视次数、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胸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改善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透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手术用时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率低,更适用于无高端影像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刀治疗,记录患者针刀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晕针、断针、术口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VSA评分、腰痛严重程度(ODI)评分及椎体压缩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疾病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8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顺序号分对照组(单纯性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40例和研究组(补肾健骨汤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80.00%)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骨密度状况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obb角、骨密度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状况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疾病将椎体成形术和补肾健骨汤联合使用,可提升远期治疗疗效,各功能改善显著,应用性和推广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PVP 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骨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 PVP 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方法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 VAS、ODI 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 VAS 评分和 ODI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PV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PVP组和传统组,每组43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药物治疗,治疗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PVP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VP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7 d、28 d,PVP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增高(P0.05),且PVP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前,两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Cobb角均明显缩小(P0.05),且PVP组Cobb角小于传统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出现1节、3节新发椎体骨折各1例,传统组出现1节新发椎体骨折2例、2节1例、3节3例。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PVP减轻疼痛的效果更明显,还可防止长期卧床导致"用进废退"的骨质疏松并发症及老年全身系统的继发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胸腰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PVP治疗)和对照组(保守治疗),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生活质量(ODI指数)、椎体高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1 d,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1周及1、3、6、12个月,试验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12个月,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32.8%(P0.05)。结论:PVP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恢复伤椎高度且并发症少,对临床治疗OVCF患者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囊袋填充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新乡卢氏骨科医院治疗的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PKP治疗;观察组采用囊袋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 P=0.209)。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囊袋填充与PKP相比,两者疗效相当,均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PVP术后残余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行椎体成形术并在术后出现残余痛的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针刀+药物组运用小针刀治疗配合口服阿法骨化醇片和钙尔奇;针刀组单纯应用小针刀治疗;药物组仅口服阿法骨化醇片和钙尔奇.在针刀治疗前、针刀处理后、术后1、6、12个月行VAS评分及ODI评分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纪录每次针刀治疗前的压痛点个数.结果 压痛点方面,第一次针刀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针刀治疗前,针刀+药物组与针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组与针刀+药物组、针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针刀治疗前,针刀组与针刀+药物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药物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VAS评分,3组在针刀处理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刀处理后,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针刀+药物组与针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针刀+药物组、针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针刀+药物组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刀+药物与针刀组,针刀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针刀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呈下降趋势;在针刀+药物组组内,针刀处理后、术后1、6、12个月与针刀处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ODI评分,在针刀处理前,各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刀处理后、术后1个月3组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的ODI评分,针刀+药物组与针刀组、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刀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各时间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疗法处理PVP术后残余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在临床当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针刀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遗留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遗留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取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通过记录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McGill疼痛问卷的分值以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McGill疼痛问卷的分值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刀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遗留疼痛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经横突根部大倾角穿刺入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51例患者共65椎体,采用经单侧横突根部大倾角穿刺入路行PKP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体Cobb角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6.5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经横突根部大倾角穿刺入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按压复位结合PVP与单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4年6月到2017年4月我院治疗的5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28例行按压复位结合PVP治疗(联合手术组),24例行单纯椎体成形术(单纯手术组)。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2组术前及术后骨折椎体中部高度,记录2组患者骨折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联合手术组及单纯手术组VAS在治疗后1周(2.8±1.5,3.3±1.6)及治疗后1个月(2.1±1.4,2.7±1.2)较术前(7.5±1.7,7.8±1.3)明显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及1个月时组间比较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手术组椎体中部高度(26.13±0.36mm)较单纯手术组(23.17±0.41mm)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骨水泥注入量(5.12±0.76m L)较单纯手术组(4.17±0.45m L)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复位结合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较单纯PVP手术能明显缓解疼痛、可促进椎体高度恢复,且手术安全、经济,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入该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36例。与同期行保守治疗患者32例对比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控制情况,对比分析二者在住院时间椎体压缩恢复率、后凸角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手术组住院时间(16±3.2)d,短于保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23±2.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内手术组的VAS评分均低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手术组患者椎体压缩恢复率优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脊柱后凸畸形,但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腰部疼痛、改善伤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中药塌渍法治疗隐匿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48例(58个椎体)隐匿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KP手术治疗,术后第2天对照组口服阿仑磷酸钠片+钙尔奇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功能障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中药塌渍法治疗隐匿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缓解术后早期残留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方面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接收并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72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压缩椎体高度及椎体Cobb角均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同时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术后服用骨康方6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Cobb角、椎体压缩率及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 d 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骨密度均较术前改善,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骨密度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均较术后3 d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3、6个月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和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均较术前上升,观察组术后6个月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3例,85椎)和观察组(73例,89椎)。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相关临床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骨密度)、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骨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提高骨密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取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43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1d,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P>0.05)。治疗后14d,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治疗前1d高(P<0.05)、Cobb角和ODI评分比治疗前1d低(P<0.05),且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Cobb角和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