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臀三针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76例,给与针灸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法,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对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显效65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坐骨神经痛给予臀三针配合中药治疗的方法,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作为常见疑难病,休息、镇痛药、硬膜外注射、理疗、外科治疗等方法治疗本病均不理想。临床实践已证明针灸确是治疗坐骨神经痛首选方法。但在镇痛机理、特异手法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有待针灸临床工作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罗茂权  杨丽梅  宋星慧 《广西医学》2023,(12):1483-1488+1503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是针灸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作用机制包括控制炎症因子释放、调控神经递质表达、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影响脑部结构及代谢、防止神经元细胞凋亡等,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本文就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针灸在坐骨神经痛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灵 《中外医疗》2011,30(29):107-107
目的 总结坐骨神经痛采用坐骨神经经络分布穴位针灸并补肾活血汤内服的办法治疗效果,提高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 比较联合补肾活血汤与单纯使用针灸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使用补肾活血汤更有利于坐骨神经痛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骨神经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校卫生院收治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施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校卫生院收治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施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肢体功能快速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一年来,我们采用针灸方法治疗38例坐骨神经痛,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针刺激发循经感传配合龙虎交战手法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中的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86例陈书镜,李慧英(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450000)主题词坐骨神经痛/中医药疗法,坐骨神经痛/针灸疗法坐骨神经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所产生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症,其发病率在各种神...  相似文献   

12.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症,属于中医“痛痹”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我科病房从1978年6月至1980年12月共收治坐骨神经痛病46例,采用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就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并发坐骨神经痛患者在长期腰背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的影响下,不仅会逐渐加深其活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目前,如何更好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发坐骨神经痛,尤其是无创或微创的保守治疗,已成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重点。而针灸是保守治疗方法中疗效比较确切的一种,临床推荐指数高。本文拟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发坐骨神经痛的常用针灸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综合现存对坐骨神经痛方面的研究,针灸疗法在其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发现针灸疗法不但能够镇痛以控制病情,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降低复发率。该文介绍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并从治疗方法以及作用机制方面对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喇杰平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110-111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痛,其痛因很多,但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占大多数。腰椎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机械压和椎间盘物质变化所引起的炎症所致。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采用针灸方法是目前我国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及评价.方法:抽取本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20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后效果,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康复53例,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康复39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治疗,采用针灸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有效性。方法将9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口服中药乌龙煎),对照组48例(口服腰痛宁胶囊),2组均均采用针灸治疗且以1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79.17%(P0.01)。结论中药方乌龙煎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针灸治疗的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耳针加体针组50例(治疗组)、单独体针组50例(对照组)。治疗组先耳针坐骨神经敏感区,继而针刺委中、阳陵泉等穴;对照组只进行体针,每组各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结论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耳针配合体针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体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坐骨神经痛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05—2010年共收集坐骨神经痛100例,均采用中药丸内服,严重者加针灸的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跟踪随访,复发率低,治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西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与针灸方式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痛阈值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阈值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痛阈值变化幅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7.78%,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灸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