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中医痛证病机与自由基堆集致痛论的异同。中医学对痛证病机的认识主要为"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无论是"不荣则痛"中的气、血、阴、阳虚导致的疼痛或是"不通则痛"中的因寒、湿、痰、伤、郁、瘀等导致的疼痛,其病机过程都会引起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则使机体产生疼痛的感受。自由基堆集致痛论的观点认为伤害性刺激导致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后局部释放自由基,自由基堆集则向中枢传递信号,引起机体的主观感受及情感体验而产生疼痛。两种理论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但是中医学痛症病机较"自由基堆集致痛论"所涉及的面更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者明显增多。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对于每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临床上所取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临床上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将现代医学治疗方式结合于中医辨证论治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通过综述中医"精血同源"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为临床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卫荣  薛黎  刘海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697-1700,1704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型及症候特征。方法选择346例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汉族178例,维吾尔族168例。根据本课题制定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揭示新疆地区维、汉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辩证分型及其证侯分布规律。结果168例维吾尔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证型分布规律:肾虚血瘀92例(54.76%),非肾虚血瘀76例(45.24%),其中肝肾阴虚型30例(17.86%);脾肾两虚27例(16.07%);肾精亏虚19例(11.31%);178例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型分布规律:肾虚血瘀96例(53.93%),非肾虚血瘀82例(46.07%),非肾虚血瘀中肝肾阴虚型34例(19.10%);脾肾两虚型28例(15.73%);肾精亏虚型20例(11.24%);汉族与维吾尔族PMOP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候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腰膝酸软及疼痛296例(85.55%)、脉弦、细涩等。结论新疆地区维、汉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机主要表现为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与血瘀密切相关的复杂性病变,其证型分布与骨密度无相关性,但其症候分布特点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女性在绝经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增加导致的疾病,中医并无骨质疏松症的概念,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骨枯"、"骨痿"等范畴。早在《素问·痿论》中就提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该病证型主要分为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型。该病以往多从"虚"证着手,虽有活血化瘀之法也只将其作为辅助治疗。杜晓丽等[1]通过对PMOP的中医证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一种绝经后女性常见的疾病,中药在防治PMOP方面具有其优势和特色.掌握常用中药的中国医学、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进展,能更好地为中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根据中老年患者肾虚血瘀脾虚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PMOP的使用频率,总结常用中药淫羊藿、葛根、黄芪、丹参的中医属性、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及实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指妇女在绝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出现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的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被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其中约80%属于PMOP,严重影响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1]。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和钙补充剂治疗PMOP,可明显减少PMOP患者骨折发生率。但使用雌激素不良反主要包括 面部潮红、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2],且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妇科肿瘤发生风险,有肿瘤高危因素的人群需慎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中医学认为,PMOP的发生与肝、脾、肾及血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MP)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所导致的全身代谢性骨病。本文从辨证论治,明确病因诊断,突出整体调节的优势,来探寻其发病机理。认为POMP是一种以肾虚为本的多脏腑,风寒湿虚瘀多病因共同导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妇科痛症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疼痛的治疗以辨证为首要。疼痛的病因不同,则疼痛的性质不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虚实两大病机,妇科痛症中尤以因瘀致痛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剧痛、拒按、部位固定、血块多等。妇人具有特殊的生理时期,痛经、胞阻、儿枕痛等疾病的发生皆以瘀血痛为常见证型。治疗妇科痛症,不能单一的以止痛为主,当充分应用中医学理论依据及临床经验辨证施治,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痹"、"骨痿"范畴。姚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肾虚、脾虚、肝郁与血瘀,但往往同时夹杂风、寒、痰、湿、热等外邪或邪由内生而痹阻经络,病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骨质疏松症的疼痛主要体现在"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两个方面。脾肾不足为该病致病之根本,脾肾虚必定影响气血运行,气虚则  相似文献   

10.
<正>恒河猴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一种,因其形态解剖、生理机能与人类相似[1],已作为实验动物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2]。笔者查阅大量文献,拟对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研究妇科常见病的现状作一综述。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erosis,PMOP)是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此病的发生与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减少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妇女在绝经前后随着天癸逐渐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心脾肾功能低下或失调是本虚的基础,气滞、血瘀、痰浊是标实的因子.一般采用益气养阴,补肾固本,活血化瘀,理气解瘀,芳香温通,豁痰逐饮等治法[1-3].  相似文献   

12.
证素辨证是依据证候、辨别病位和病性证素、确定证名的三阶网络结构,其中证素是辨证关键,是具体诊断单元和证候病理本质。当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中医诊断缺乏客观标准和规范,"肾虚"主导的病机辨证限制了诊断思路。将传统中医理论与证素辨证学结合,认为PMOP病机主要在肾,与肝、脾、气滞、血瘀、寒痰湿证素相关,即PMOP证素以肾为主,也存在脾、肝和血瘀、气滞、寒痰湿证素。除药物治疗外,绝经后的女性应加强身体锻炼和饮食调养,增加激素的分泌,避免感受风寒邪气,注意调护身体,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为肾虚、脾虚.而血瘀在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医学已证明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好发于脊柱部位,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身长短缩及驼背等.目前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传统中医没有骨质疏松及疏松性骨折这一病名,但大量中医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应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肾精髓少、骨枯筋萎、脉络痹阻为其主要病机,临证特点是本虚标实.故遣方用药多按补肾填精、疏肝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等辨证施治,相关报道较多,而就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言,复位、功能锻炼也是传统的基本疗法.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多从围绝经期激素水平下降、骨量减少开始,而女性在围绝经期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盗汗、心烦、失眠、经量及经期异常等绝经综合征症状,中医辨证上多属肝肾阴虚。骨质疏松的发生在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中多是由于"肾气热"引起,其发生以肾虚为本,与肝脾相关,以痰瘀为病理产物并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而临床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绝经时间较短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肝肾阴虚型比例较高,而绝经时间较长的则是脾肾阳虚型、肾虚血瘀型比例较高。肝肾阴虚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最初环节,并与其他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于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明显下降,而导致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高为特征,表现为骨痛、驼背、易于骨折及一系列因骨折发生的并发症的全身性疾病。此病在身心健康及经济负担方面均为大多数患者带来困扰。鉴于治疗PMOP的西药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效果优良、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笔者通过收集近5年国内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实验,筛选出其中效果显著、指标明确的实验治疗,以中药、针灸、理疗、运动疗法4个方面归纳文献内容,为同道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历史悠久,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医认为肿瘤一般是由虚、痰、瘀、毒共同作用后而产生的一种可生长、转移的新生物。治疗上以补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化痰、祛瘀、解毒以祛除致病邪气为主。肿瘤的病机特点决定了中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T12~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其他类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证候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证型证候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和受试者职业的多样性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尚需在以后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虚痛初探     
虚痛初探沈定余(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虚痛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以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之为痛证。对于痛证的发生,中医学理论有一个总的概念:“不通则痛”。即指人体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P)是我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多发病,好发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的。除了雌激素缺乏对骨骼的直接负面影响外,绝经后妇女免疫状态的改变间接导致骨骼的持续破坏,因为绝经后妇女通常表现出慢性低级别炎症表型,细胞因子表达和免疫细胞谱发生改变。PMOP已严重危害我国女性健康。补肾活血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补肾活血中药,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师与患者越来越重视中医药,补肾活血方被应用于多种疾患,包括骨科的多种疾病,其对PMOP的防治效果亦明显。该文基于骨免疫微环境,以骨代谢对PMOP产生影响为基础,论述补肾活血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