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许杏丽 《市政技术》2012,30(3):84-86
曲靖市城市给水厂出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由于水质在管网系统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到达用户时已有部分处于不合格状态。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城市供水二次污染的原因,并结合曲靖市城区管网水质监测工作,就如何改善和提高管网水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有效减少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重要指示,以及国家有关财政专项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发展进程中,新建水厂和原有水厂服务范围会存在供水交界区域,通常位于多个水厂的供水末端区域,管道流速慢、水龄大、水质相对较差。进行了HZ地区供水交界面水质保障研究,通过调整供水厂的压力调度,使得供水交界区域小幅移动,对供水交界面内的管网节点水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小幅降低供水交界面区域内的水龄,用水量大的用户水龄降低相对更为明显,水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保障供水交界面区域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杨柳青水厂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青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超过30年,在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产水能力有限,水厂供水区域较小,供水管网相对独立。为满足供水需求,有必要对杨柳青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基于杨柳青水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考虑到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对该厂的定位(试验型水厂),提出了浸没式膜处理系统改造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更好地保证安全供水、优质供水,实现运行全自动控制及现代化管理,确保水厂供水的稳定、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也受到高度重视。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供水设施安全保障规划为例,分析供水安全存在的水源水质超标与水源结构单一、供水布局不合理、水厂处理工艺抗风险能力低、局部供水管网布置不合理及管网中调蓄能力不足五大问题,并从规划角度系统地提出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的水源系统、水厂系统、管网系统、监测及应急设施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江原水相对于置换前西部水厂原水水质有着质的飞跃.如何防止置换期间和置换后,由于水质变化对管网环境造成冲击,导致管网水质恶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西江原水和西部原水进行腐蚀性指标分析,计算两种原水混合使用时的腐蚀情况,并通过小区管网水源置换试验,确定水源置换模式为一步置换;提出确保管网水质平稳置换的两大措施,即保持管网供水流态不变,并在置换过程中优化水厂内控指标,控制出厂水pH值在7.4~8.0,提高了水质的稳定性,也保护了供水管网.经过3个月的实践,西江原水置换后管网未出现大面积黄水浊水现象,管网水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数字化调控途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信息的间隙性、被动性和延迟性特征,提出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理念.从供水管网水质数字信息收集、管网水质信息的在线数字评估和管网水质模型构建方面对实现管网水质数字调控途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技术在上海世博园区供水管网优化运行信息化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历史的原因,城市供水管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且管网建设都滞后于水厂建设,存在着供水管线铺设的时间久远、管径偏小或布局不合理、漏失严重;同时,由于管道内壁腐蚀、结垢等原闲,管道的过水面积减少,输水能力及压力降低,并且严重地污染供水水质。因此,有必要对供水管网进行分期分批地改造。以大连市为例,从1998年以来就每年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每年新敷设DN300-DN900供水管线约20公里。使城市供水水质得到了改善,降低了漏失,增加了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宝东 《城镇供水》2014,(1):80-81,85
供水管网系统是连接水厂与用户的纽带,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出厂水,经管网系统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水质经常会发生污染,严重时可能对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群众的生命财产产生严重的威胁.该文通过对管材腐蚀、外源污染、设计运营等影响供水管网水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障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措施,并对管网水质保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方某市多水源供水现状,研究了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特征,并对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敏感区进行识别。选取了该市不同水厂供水区域内20个管网采样点2019年3月—2021年3月的余氯、浊度及总铁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管网水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整体较好,管网水质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供水管网末梢、老旧城区及部分供水分界点,在水源调度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管网水质中浊度与余氯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水体浊度的增加与管道内壁含铁污染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供水管网中的三卤甲烷浓度,考察了以太湖和阳澄湖为双水源的管网水中三卤甲烷的变化趋势。采集S市分别经过A水厂(以太湖为水源)和B水厂(以阳澄湖为水源)处理后的供水管网水样,探讨三卤甲烷和余氯浓度随供水距离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三卤甲烷-余氯和三卤甲烷-供水距离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A、B水厂单独供水管网中,三卤甲烷随供水距离的增加而升高,余氯浓度随供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A、B水厂同时供水的对置供水管网中,三卤甲烷浓度由A水厂到B水厂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而余氯浓度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对置供水管网中10 km处为水力交接点,此处余氯浓度最低,三卤甲烷浓度最高。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卤甲烷浓度与余氯浓度和供水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温度对模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多水源供水系统的直接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水泵节能降耗的目标,进行了JY市供水系统水泵优化调度的研究。在供水管网微观模型和水泵曲线测定的基础上,依据管网和水厂泵站两个子系统的直接优化调度模式,在满足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的约束条件下,以泵站的电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水源供水系统的直接优化调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确定了JY市两个水厂联合调度的水泵最优组合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调度方案的指导下能够明显降低泵站输水电耗,千吨水电耗相比降低了约3.93%,表明所建立的优化调度模式、调度模型和优化求解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供水管网节点余氯浓度过高问题,建立了基于水力优化调度模型的余氯优化控制系统.将建立的余氯优化控制模型应用于SY市多水源供水系统,得到了各水厂不同时段的供水量、氯投加量及节点余氯浓度等信息.优化后的各水源供水量变化较大,平均氯投加量由2.226 mg/L降至2.191 mg/L,表明该模型在多水源供水管网余氯优化控...  相似文献   

14.
老旧水厂因场地限制,通过改造现状工艺池组提升水质存在困难。因此,通过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增加应急投加系统,对提高老旧水厂出水水质以及应对突发性污染有重要作用。某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水源水为沧江河支流,原水水质为地表Ⅲ类水标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存在突发性水质污染的情况,短时会达到Ⅴ类水质指标,常规工艺难以处理。通过将虹吸滤池改造成炭砂滤池,并增加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应急投加系统来应对微污染及进行应急处理,能有效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改造后出厂水TOC下降48.28%,耗氧量下降18.49%,三氯乙醛下降81.41%,应急处理NH3-N能力提高56.79%。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加,如何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介绍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重点讨论了应急措施、处理技术及区域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对于危及城市自来水厂区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若在其处理能力范围内,可采用强化混凝、三级处理、备用水源地取水、开启与邻近城市间的备用供水管网等应急处理方法向城市供水;对于自来水厂取水口等遭受污染的水域,可采用吸附、化学沉淀、化学氧化、强化消毒等方法对不同污染物进行治理或隔离。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长江水源净水厂的优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市发展规划对城市供水水质的要求,近期要达到建设部2000年一类水司水质标准,远期要逐步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水水质标准。为此,在调查分析现有工艺、处理水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强常规处理和投加二氧化氯、粉末活怀炭工艺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长江水源净水厂的优化处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刘海涛  李莉 《供水技术》2010,4(4):23-26
根据水资源特点和饮用水水源布局,对沂水县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出分质供水的方案。以优先利用地表水、积极引用客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严格限制自备井为原则,对分质供水水源地进行了规划,并介绍了饮用水水厂和工业水厂的建设规划。分质供水的实施,能够满足中心城区的用水需求,改善供水水质,节约制水能耗,确保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深圳市缺水现状的分析,探讨深圳市分质供水的模式,提出深圳市应把污水资源化作为战略而落实。由此提出深圳市分质供水的理念,并指出深圳市分质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深圳市的分质供水模式是以城市主体供水系统为主、污水资源化的非饮用水供水系统为辅、雨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为补充的供水形式,其中污水资源化的非饮用水供水系统主要是供给特区外较为集中的大工业区,包括沿途的城市杂用。它是污水资源化、优水优用及循环经济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属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项目.课题针对饮用水供给的3个阶段--水源水质改善、水厂高效净化和管网安全输配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遂宁城区给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局部地区压力低、供水安全性差等问题,对城区给水管网进行了改扩建,结合城区各水厂的布局和地形特点,提出了分片区供水的改造方案。改造后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扩建后的给水管网既解决了原有给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又满足了遂宁市城区远期发展的需要,同时第二水厂内泵站的能耗降低了约20%,为供水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