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作者在日本研修期间对隶属于日本核燃料循环机构的普贤核电站和文殊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系统进行了考察,本文叙述了日本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仪器配置,以及日本国家、地方政府、核电站在电站环境辐射监测活动中的职责,对我国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核电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核电站操作运行的安全性始终是核工程领域内的重要问题之一。核电站一回路系统内,松动件故障的早期探测和诊断,是保证核电站能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自动件监测系统,并安装在电站内容,有效地防止了松动件故障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核电站实时风险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核电站实时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其对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意义,并且介绍了国际上实时风险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实时风险管理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别是:核电站风险模型的建立,基于风险的允许停机时间,实时风险管理的核心计算程序,系统的人机界面,最后对我国在核电站中风险技术的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用于核电站安全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IEEE标准“计算机在核电站安全系统中的应用”剖析杨自觉(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关键词核电站安全系统保护系统计算机应用1概述反应堆安全系统连续监测反应堆工作状态,当工作状态偏离正常允许范围或可能发展成事故时...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的仪表控制系统是核电厂关键的系统之一,它对确保核电站安全、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电站控制、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过程检测仪表又是一切控制、保护的基础。本文对核电站用过程检测仪表的一些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了归总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核安全集成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集成”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核安全集成管理的新方法。对核安全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数据库和工程数据管理技术(PDM)实现核电站的信息集成。在系统设计时,针对核电站安全管理特点,将核电站与安全相关的工作按性质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总系统下设计若干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完成一种类型的核安全管理工作。在基于CIMS的集成环境下,每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全局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确保核安全工作高效、协调而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核电站风险管理系统及其构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成  薛大知 《核动力工程》1994,15(6):481-485,492
本文介绍了核电站风险管理系统在核电站运行维修管理上的作用,就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系统既能满足时间要求又能满足精度要求的系统模型建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岭澳二期和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中的硼伴热系统为例,从系统组成和控制原理等方面介绍了核电站硼伴热系统的两种设计方案.并对这两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今后核电站硼伴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计算机化运行规程系统的设计准则,给出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计算机化运行规程的总体设计方案,指出计算机化运行规程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规程入口选择。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异常事件处理规程是基于事件的,因此选择规程入口的关键在于异常事件的识别。为解决该问题,采用具有图形描述能力和严密数学理论的模糊Petri网,构建了异常事件识别专家系统。相较于传统方法,模糊Petri网结构化特性和知识表达能力更强,推理效率大幅提高,便于计算机编程实现。通过典型异常事件识别的仿真,表明所构建的异常事件识别专家系统是合理可行的,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计算机化运行规程系统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必要性和设计方法,分析了核电站应确定的保护目标,并针对该目标从探测、延迟、响应三方面考虑系统的有效性,通过对系统分析评估来优化和改进系统设计。同时讨论了目前在设计中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醒宇  施仲齐 《辐射防护》2002,22(2):65-69,93
广东省核电站核事故场外后果预测评价系统(GNARD)以地理信息系统(GIS)ArcView为开发平台,系统实现了放射性核素浓度和剂量结果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本文结合GNARD的开发过程,着重介绍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在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核电站汽轮机负荷瞬时阶跃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邦其 《核动力工程》1997,18(4):289-292,312
采用CATIA2程序分析了秦山二期600MW核电站汽轮机负荷从20%瞬时阶跃上升到30%和负荷从30%瞬时阶跃下降到20%时两种运动瞬态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当核电站汽轮机负荷瞬时阶跃±10%时,反应堆的功率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负荷自动跟踪和稳定反应堆运行的能力,蒸汽发生器的水位控制系统、电动给水泵系统、给水阀调节系统和稳压器压力调节系统具有跟随负荷变化的应变能力,反应堆的所有参数都在核电站正常运行许可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之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核电站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在核电站安全系统中应用数字计算机,或者说应用计算机化的数字保护系统来替代模拟保护系统,也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怎样才能在核电站安全系统中应用数字计算机,怎样才能在核电站中采用计算机化的数字保护系统(或称数字化保护系统),这已经成为核电站的工程建造部门、设计部门和核安全管理当局十分关心的问题。 要想在核电站安全系统中应用数字计算机或者在核电站中采用数字化保护系统,必须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 设计标准和准则; —— 在核电站安全系统中应用计算机时,需要考虑哪些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说数字化保护系统与模拟保护系统相比较,需要考虑哪些特殊的技术问题。 本文就这两个问题来探讨。1 关于核电站安全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有关导则和标准1.1 IEC标准 有关计算机在核电厂仪表控制中应用的国际标准有3个,都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  相似文献   

14.
在核电站系统中应用模糊控制技术是控制技术发展的新课题,研究分析国内外核电站系统中的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模糊控制在核电站系统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可以很好地提高核电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种有效并且可行的先进控制方法。国外核电站系统中应用成功的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融合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技术的优点,是一种新兴的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在核电站系统中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核电站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并探讨了在应用研究和实践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核电站运行安全,防止核电站正常运行或事故状态下放射性物质泄漏外逸,在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中,就考虑到对核电站进行四重保护屏障的设计,而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则是确保四重屏障核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RMS)的介绍,使人们对核电站保护屏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有一定的了解,对核电安全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核电站机组故障诊断系统知识的获取和知识库的建立是影响诊断系统能否应用于实际的关键步骤。针对实现核电站机组故障诊断系统给出了知识获取的一种方法和步骤,使其有章可循,加强了在实际核电站中可操作性。按照文中提出的工作框架组织人员完成各项任务,可以最终完成核电站机组故障诊断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高蕊  杨燕华  林萌 《核动力工程》2007,28(2):115-118,123
利用核电站最佳估算热工水力系统程序RELAP5,以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岛和常规岛为模型,对压水堆核电站一、二回路整体的热工水力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研究了传统核电站安全分析建立的基本系统模型和常规岛二回路主要的系统模型,主要针对汽轮机回路的建模进行研究分析.稳态数值计算结果与核电站满功率运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廖忠岳  王远隆 《核动力工程》1999,20(3):274-276,288
采用CATIA2程序对秦山二期600MW核电站的极限正常瞬态-厂负荷瞬态态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堆的所有主参数都在核电站正常运行许可范围内,系统稳定,控制特性满足要求,并与法马通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S架构的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管理软件- KRTStudio.该系统管理软件用于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核电站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辐射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显示,打印,报警,用户管理以及对数据采集装置的管理,并具有与核电站DCS系统进行通讯的功能.该管理软件在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为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AP1000核电站常规岛热力系统管道工作环境主要特点,梳理了AP1000核电站标准设计常规岛热力系统管道选材,对国内管道供货商进行了调研,对国内暂不能生产的管道进行替代研究,提出了AP1000核电站常规岛热力系统可供选择的国产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