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阜新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盆地是中燕山期(J3-K1)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西、北北西和近南北向.盆地内主要褶皱构造呈北东向雁列式排列.位于盆地内的阜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频繁发生.研究认为,构造应力场多期演化使得大多数断裂历经了多期活动,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式.构造应力场的多期演化对局部构造应力、构造煤和瓦斯赋存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今北西西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内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由于受垂直走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应力集中带,渗透率降低,瓦斯保存较好,成为动力灾害多发地带;而北西西向构造相对受拉张应力作用,瓦斯易于逸散,动力灾害程度相对较低.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丁家山控矿构造有断裂、褶皱和不整合接触面。通过对丁家山矿区构造的分析研究,得出丁家山铅锌矿矿床主要受控于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的共轭断裂系统,且北东向断裂是宏观上最重要的控矿构造,详细分析了矿区构造演化,并对下一步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华山矿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区矿脉主要受两条主干断裂之间的桥域控制,主断裂旁侧的引张区控矿,南西向侧伏的断裂构造控矿,北北东走向的断裂构造控矿。在成矿期,两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左行剪切,从而产生北北东向挤压和北西西向拉伸,使两主断裂面间所夹持的几组北北东走向的次级断裂张开成矿。  相似文献   

4.
宝蛋石银矿区构造十分发育,以线型构造为主,环型构造次之。线型构造主要有北东向(F1)及北西向(F2)2组,北西向断裂构造晚于北东向断裂构造。宝蛋石银矿产于北东向(F1)断裂与北西向(F2)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环型构造主要分布在石头沟一带。  相似文献   

5.
以节理、裂隙跟踪描述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矿区节理、裂隙发育特征。通过跟踪观测的工作面,统计了龙门与常村矿断裂构造,总结了断裂构造的发育规律。研究得出,偃龙矿区内大型断裂构造与小型节理成因相同,大型断裂构造控制着小型断裂的发育程度;主要发育北北东至北东、北西、北西西3组高角度剪节理和断裂(多为正断层);大型断裂与小型节理存在约20°偏角;断裂与节理的优势发育方向略有不同,不同地层的优势方向剪节理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前人资料的分析,总结了曹四夭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矿床的控制作用。该区断裂构造发育,共有大小规模断裂20余条,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其次为近南北向。北东向F1断裂规模最大,其多期次活动,为含矿热液运移、储存及金属矿物的充填提供了及其有利的场所;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规模均较小,且为成矿后断裂,对主要钼矿体破坏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广东揭阳铜多金属矿位于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东束之丰顺—海丰大断裂与佛冈—丰良纬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铜矿体赋存于燕山三期石英闪长岩与上三叠—下侏罗统银瓶山组接触带及由石英闪长岩侵入产生的次级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上。属隐伏盲矿体,呈似脉状、透镜状成群成带产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33°~60°。矿体规模较大、矿层稳定、矿化匀、品位较高,有用元素为Cu、Ag,矿石矿物简单。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测高松矿田内F7断层构造面几何特征、运动学性质及其两侧节理测量与统计,表明F7断层为一右行扭性逆断层,并总结出研究区域内F7断层附近区域节理构造的发育特征,优势节理倾向为南东130°±5°和北西310°±5°,南北向节理不发育。通过共轭节理实测,获得16组节理数据,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得到受北西—南东向与北东—南西向应力作用明显,而东西向应力作用不明显。在前人矿田构造研究基础上,将研究区构造活动分为四期,即:南北向挤压应力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西—南东方向应力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形成于喜山早期,而东西向挤压力形成于喜山晚期,其中燕山中晚期为成矿时期。通过对矿田断裂特征分析研究,为反演矿区构造演化史及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际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潞安矿区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代勇  吴国强 《煤炭学报》1995,20(2):174-179
山西省潞安矿区盖层构造格局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基本特点,构造变形强度由东向西递增,由单斜过渡为轴向近南北的宽缓褶曲,由正断层过渡为逆断层,断层走向由北东和北西向过渡为近南北向。基底构造和区域构造应力是控制盖层构造格局的两个基本因素;煤田构造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李北平 《煤炭技术》2007,26(1):111-114
杉木树井田位于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之交接复合部位,主要受北东向构造带的控制。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小断层发育,对煤矿生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东北地区资料为基础,参考区域地质和能源盆地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东北地区煤田构造的主要特征,聚煤盆地多为半地堑、地堑性质的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北东向。根据东北地区煤系赋存特征、构造格局,确定了东北赋煤区的边界,应用赋煤构造单元的理论,将东北赋煤区划分为11个赋煤构造带,系统论述了各个赋煤构造带的基底性质、盆地构造和控煤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金翅岭矿区位于招掖金矿带的中部,招平断裂带下盘西北侧。区内出露地层为花岗岩,构造十分复杂,有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控矿断裂。金翅岭矿区面积为57平方公里,共有十个矿点,经钻探验证有工业价值的矿体三个。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内涌水量大,一般为3.6~9.023(米~3/昼夜),给矿床开采带来一些不利因素。近几年来,该矿由过去的“拉抽屉”式  相似文献   

13.
九都寺矿区石英岩矿赋存于南华系莲沱组下段富含高硅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经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与深部岩浆岩双重变质作用叠加所形成此类型矿床;矿石类型为硅化石英岩型。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周边调查发现的硅化石英岩型硅质原料矿点特征分析认为,矿区外围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带周边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与潜力。  相似文献   

14.
青云山铜金矿是一个次火山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区内地质工作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构造是最为主要的控矿因素,北西向为主要的控岩和导矿断裂;北东-北东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为主要的容矿断裂。矿区断裂在走向(倾向)变化及交汇部位、青云山矿段深部变质岩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断裂附近不整合面及变质岩层间破碎蚀变带是下部矿区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5.
祁雨沟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种由石英脉型矿床向蚀变岩型矿床的过渡类型。金矿体主要由一组北东向蚀变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区主要位于北西向古构造与北东向控矿构造的交汇部位。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祁雨沟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种由石英脉型矿床向蚀变岩型矿床的过渡类型,金矿体主要由一组北东向蚀变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区主要位于北西向古构造与北东向控矿构造的交汇部位。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矿区处于北北东向坡坪逆冲推覆断层、北西向板昌逆冲推覆断层及近南北向赖子山背斜(矿区外南面)区域构造所围限的三角形地带内,并位于板昌逆冲推覆断层北部断裂带上,受东西向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区内发育了新寨背斜主体构造,在其两翼先后发育有近南北向、北东向断层及近东西向断层,并伴随断层两盘地层发育的牵引褶皱、节理、裂隙等次级构造,致使局部岩层倾角变陡、直立或倒转。新寨背斜及两翼发育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方向,其旁侧的小褶皱、节理、裂隙、层间剥离等次级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产出位置。  相似文献   

18.
鸡冠嘴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嘴铜金矿床位于断陷盆地边缘,其构造较为复杂,其基础构造是北西西一近东西向褶皱断裂系统,同时又发育有滑覆构造,成矿期叠加有北北东向的构造.滑覆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联合共同控制着矿床中矿体的分布,形成四个构造矿化分区.矿体主要赋存在叠加背斜的核部、滑覆背斜的核部、北北东向断裂两侧的羽状裂隙中.根据构造控矿规律,矿床具有极...  相似文献   

19.
南岭地区铜山岭区域构造组合分析及其与矿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地区铜山岭区域构造发育,矿产丰富.为了解区内构造与矿产关系,掌握区内控矿主导构造,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本文以1 ∶ 5万矿产远景调查成果为基础,从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地质特征、研究区构造组合分析、构造与矿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区内构造演化与构造变形机制, 阐明了构造形迹之间、构造与矿产关系,指出东西向的铜山岭-九嶷山基底断裂在成矿作用中起主导作用,控制了研究区岩浆岩和矿产的空间展布,次一级的南北向、北北东向、北东向褶断带是矿体赋存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三家一带金矿床赋存在太古界变质岩系,受北东向弧形断裂构造控制。矿脉产于三家控矿断裂构造及其上盘的次级储矿构造中,呈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石英脉型、蚀变破碎带黄铁矿细脉浸染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