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有效管理模式。方法:2013年6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18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21名,女97名),根据心血管风险分级,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个管理组(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对各组分别展开6个月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采用《HILL-BONE高血压依从性评估表》及自行设计的《血压监测登记表》,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就医依从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血压控制率由22.9%提高至88.1%(P<0.01);与基线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收缩压水平分别下降17,20和23mmHg(P<0.01),舒张压水平分别下降6,5和7mmHg (P<0.01);HILL-BONE高血压依从性由54.5%提高至87.4%(P<0.01)。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治疗依从性及合理用药率,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强化治疗模式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7年4月建卡且建卡时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强化治疗组(761例)和一般治疗组(390例),对比两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以及血压的控制率. 结果 两组建卡入组时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随访强化治疗组在高血压防治知识率上高于一般治疗组;其在对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上亦优于一般治疗组;强化治疗组总的血压达标率为60.8%,未达标患者6个月内达标率为29.4%,优于一般治疗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强化治疗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及对综合治疗措施的依从性,并最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60例临床确诊高血压病患者,其中住院门诊患者280例,社区患者280例。住院门诊患者给予常规降压、门诊随访;社区患者给综合干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行为心理治疗、社会监督等。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压达标率。结果:社区综合干预者血压达标显著优于住院门诊患者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高血压治疗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及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四平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用药情况,探索社区医师规范用药,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方法 将四平社区2009年高血压综合管理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不同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5).低危、中危高血压患者以服用单品种高血压药物为主;高危、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多需联合用药方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均有使用复方制剂者.随着年龄的增加需联合用药的比例增加.女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复方制剂较男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综合干预药物治疗不可或缺,全科医师规范合理用药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江晓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62-146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后高血压患者依从性、血压水平以及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福田区某医院新发的3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医院-社区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依从性、血压水平、知识知晓率、各种健康行为改变率.结果:通过医院-社区综合干预,患者依从性提高,血压显著下降,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8.5%,BMI下降,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限制食盐、戒酒等明显改善.结论:医院-社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后,对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不良生活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罗能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669-4670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社区门诊进行原发性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即时健康教育、自行锻炼和饮食控制;试验组由社区责任医师为本组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取个体化的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面谈式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干预等措施。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实施综合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血压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社区综合干预1年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依从性明显提高,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结论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综合干预活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警示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警示教育对河北省保定地区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 344例高血压患者应用10年内心肌梗死、中风发病与死亡预测工具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针对每一名患者开具个体化的健康处方,随访1年观察应用降压药物依从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药物依从性佳者为31.47%,干预后依从性佳者为76.12%;干预前血压达标率为18.08%,干预后达标率为38.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警示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门诊16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干预措施,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①干预后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②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由45%升至8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人次由54.3%下降为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及重视程度,对有效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生活方式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在社区的检测与防治。方法对40例社区临界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和治疗。结果社区医生对血压增高者的预防和治疗能很大程度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和达标率。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20-121,13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药物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监测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短效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达标率、依从性,不良反应.方法:对98例农牧民高血压患者使用中短效降压药物联合降压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重点分析中短效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达标率、依从性,不良反应,心脑血管并发症.结果:中短效降压药物联合降压治疗中使用2种降压药物的患者35.7%,需要3种药物64.3%,均使用>2种降压药物联合.经降压治疗36个月后收缩压平均下降27.7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mmHg,血压达标率36个月平均21.33%.结论:与长效降压药物价格相比中短效降压药物联合价格便宜,可大大提高农牧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短效降压药物联合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18%,平均舒张压下降19%.血压达标率从1.5%上升至21.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5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及 SF-36生活质量表测评,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相关性。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压达标80.7%、血压有效87.7%、合理饮食82.5%、用药依从性87.7%、合理运动80.7%、抑郁症5.3%)与干预前(血压达标35.0%、血压有效43.9%、合理饮食52.6%、用药依从性45.6%、合理运动40.4%、抑郁症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生活质量在 SF-36生活质量测评表上显示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和修正或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社区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实施授权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和用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0.35±9.32)mmHg和(84.54±6.0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78±8.98)mmHg和(89.45±5.89)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佳占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并进行总体心血管事件危险分析,为高血压分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项目要求进行社区检查,并以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定义各种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患及相关技术指标,对高血压患者依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结果:35岁以上居民体检1 143人,发现高血压420人,轻中度高血压占大多数(34.56%),重度高血压占2.19%,高血压前期比例较高(22.48%)。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体检人数的9.19%。高血压的知晓率46.67%,治疗率29.59%,控制率17.24%。高血压患者不同危险因素显示年龄、腹性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病率高。根据4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分层:低危285例(67.86%),中危110例(26.19%),高危25例(5.95%)。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低危11例,2.62%;中危30例,7.14%;高危379例,90.24%,高血压高危患者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后90.24%与添加前5.95%比较,P<0.01)。结论:本组资料中35岁以上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仅仅根据患者血压水平进行分层,低估了高血压人群中的高危患者,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提高了高危患者检出率。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总心血管危险分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治疗策略应根据初始危险分层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陶涧  张文武  王娟  毛怡平  耿爱莲 《吉林医学》2008,29(13):1095-1096
目的:研究ASCOT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效果。方法:对门诊确诊的20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ASCOT方案治疗12-18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20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172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心血管危险分层发生了显著变化,低危人群从5.9%上升到37.4%,很高危人群从40.4%下降到6.4%。结论:ASCOT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疗效较好,推荐作为社区高血压病人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郭绥峰 《海南医学》2013,24(15):2211-22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药师干预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良好、依从性较差和依从性差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资料来自上海市区4个社区的现场调查,共招募1 442例符合心血管危险分层属于中危层或高危层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占36.27%,女性占63.73%;中危层患者占82.39%,高危层患者占17.61%。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非药物干预包括加强社区医生和高血压患者间的沟通,通过讲座和资料发放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结果与日常管理组比较,干预后细节管理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净下降6.75 mm Hg和4.29 mm Hg(P<0.001);血清TG和TC明显下降(t=4.249,P<0.001;t=2.231,P=0.026);血清HDL-c和LDL-c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不但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有助于血脂的改善,特别是TG和TC水平。  相似文献   

18.
董亚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218-219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并寻找对策。方法随机抽取428例高血压患者行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并作降压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并作问卷记录。结果428例患者1年后因各种原因失访20例,408例完成问卷随访。降压达标141例(34.55%),其中高危、极高危患者达标率明显低于低危、中危患者(P〈0.01)。未能达标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改善生活行为方式、未能按医嘱治疗、未能经常与医生沟通、未能自测血压及不知高血压危害和频繁改变治疗方案。结论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不能达标的原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施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后者主要包括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对家属的干预。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80.0%,血压达标率为63.3%,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为55.0%,血压达标率为36.7%,且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对高龄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用药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总遵医率为92%,对照组为4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压稳定率为82%,对照组为64%,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人群遵医服药和生活方式依从性较低,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