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差点儿(没)”句是一种主观强调句,主要用以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差点儿(没)”句,都含有程度不等的“意外”语气.意外的事情容易刺激人的感情或意识,从而容易激起人表达或强调自己主观感受或看法的意愿,这是“差点儿(没)”句一般总是选择意外事情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与焦点表达有关的“是……的”句,指出“是”是真正的焦点标记词,“的”起到辅助强调焦点的作用。“是……的”句反映了焦点“强调或突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对作语气副词的“都”从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都”强调的是某种情况的非寻常性,在句中有一定的强调范围和强调重心,其中强调重心总是在特定的语用层级中处于高层级上。“都”句带有预设,并使之常常有另一层隐含义。“都”作强调副词的语义是由作范围副词的意义逐渐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假设句代表句式的“如果A,就B”句式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在语表形式方面关系词语“如果”和“就”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语里内容方面重点探讨这一句式在认知层面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从大脑两种不同思维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进行考察;在语用价值方面我们主要通过A、B的真假关系来探讨独特语值。  相似文献   

5.
“都”字特指问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都”前带有或者隐含表示范围的词语,询问的内容一般是判断、领属或存在的主体或对象、某一特定事件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惯常性动作行为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语用含义分为询问、查问或埋怨、责备两类。常见的答句形式有四种:否定预设、一一列举、避而不答、事物类。  相似文献   

6.
英语表示强调的方式很多,而it强调句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强调句型。对it强调句的传统研究主要是从句法、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认为英语的it强调句是这样一种机制:说话者通过“图形-背景”机制,将普通的陈述句的认知过程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就是说话者将“主语(图形)-谓语-补语(背景)”转化成有标记句式“主语(图形,即itis/was+强调部分)-谓语-补语(背景,即that从句)”,凸显主语。说话者的这一主观变化可使听话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主语即图形上,更好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何黎明 《考试周刊》2007,(17):15-16
本文从新课标理念出发,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一堂公开课的几个有特色的具体教学为例子,从两个方面即“设‘情’入境巧妙导入”,“寓‘悟’于读深入体会”入手分析,最后用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作结,再次强调朗读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文章,领悟它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探讨倒置致使句中“役事”的句法地位、“结果”的主观大量以及句式的语用价值等问题。倒置致使句中“役事”充当宾语的句法角色;“结果”只能强制性地选择数量短语充当,并不能规定其一定是表示主观大量,主观量色彩应是句式带来的,至于究竟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则由句中的焦点标记决定;其语用价值在于凸显了客体致使主体受损的情况,或者是受到的损害太大,或者是受损不足,有“意想不到”等语用色彩。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表示“观察”义的“看”加上事态助词“来”演变成认知动词“看来”,表示的是“推测”义,属于“以身喻心”的隐喻,而后再发展成为推度副词。这是一个语法化和主观化不断加强的过程,而语法化与主观化又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句法语义入手,对“是“字句中“是“的语义性质和“是“字句的句义类型进行了探索.认为“是“语义性质,是由“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的,“是“在句中具有可延续性、匀质性、无界性等语义特征.根据“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是 名“句分类作指别、等同、存现等句义类型,“是 非名“句可分为等同、陈述、说明等句义类型.  相似文献   

12.
过去对于"把"字句语法意义的几种解释都没有把握这种句式意义的基本特质。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要求是表明行动的主动性,并因为叙述视点不同形成了外向和内向两种语义传递模式,由此演化出一些具体的句义类别。"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基本语义、语义传递模式和具体句义类别构成的层次性系统。  相似文献   

13.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受体B前出现量词“个”可以表示“不定指”,但这并不能概括其所有的 “个”字功能。“把”字句受体B前的“个”还存有何种别样功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将“在”字句分为A、B两类句式。A1式的动作句与B1式的动作句存在变换关系,A1式的状态句与B1式的状态句存在变换关系,非常整齐划一,并且语义内容基本吻合,但二者所强调的语义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空间的延伸或在时间上延续的描述,“从来”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一个历程中出现概率的陈述。  相似文献   

18.
在含有“动不动VP”的句式中。一般情况下句子表达较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一主观色彩主要源自于“动不动”表身含有的语义特征。我们分析“动不动”和“VP”语义上的关联,并指出在不同句类中,“动不动VP”出现的机率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不如”作为动词,所表达的比较意义并不简单地与“比不上”对应,同时还具有“不类同”“当不得”“不好于或强于”等多个比较语义层面;而这些不同于“比不上”的比较意义又显著地与“不如”能表达主观比较认识的特性集合在一起;并且,与“比”字句相对,表达异比关系、逆比关系、不及比关系则是“不如”比较句的语义构成规律。  相似文献   

20.
表示处所的"到L"与"把"字短语的连用构成三种句式。"到L"的位置不同,"到L"的语义指向也不同,三种句式的结构类型和动词的类也不同。不同位置上的"到L"所受的限制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