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日常的工作中 ,许多颈椎病患者需要照常规X线片。另有部分患者 ,如固定牵引 ,手术后等 ,因为不宜转身、搬动。就要进行床边照片 ,以观察其治疗 ,手术后的效果。由于患者是仰卧体位 ,颈椎侧位片需要水平侧位投照 ,第 6~ 7椎体通常较难显示。经过不断探索总结 ,摸索出一种斜射线的投照方法。能在照片上较清晰地显示出来。设备与材料 :5 0MA床边机 ,感绿胶片。摆放体位 :患者仰卧 ,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垂直。颈部轻微抬起 ,用厚 5cm~6cm ,长约 2 5cm ,宽 15cm的棉布垫于颈部下面 ,一人将患者两腿固定并用微力往上推 ,另一人将两手臂往下拉 ,…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传统的颈椎侧位片投照时,中心线应通过甲状软骨高度,颈椎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这样第一至第七颈椎显示于照片之中。腰椎侧位片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腰背部平面与台面垂直,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线外6cm处(腰椎椎体后缘位于台面中线上)这样可显示腰椎及部分骶椎侧位在胶片中心的影像。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斜位投照方法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肘关节斜位片投照角度对关节结构显示和诊断的影响。方法在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50°角,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30°~50°角,各间隔5°角投照系列片。评判构成肘关节诸骨及关节显示情况。结果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35°角片、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40°~45°角片较好的平衡了骨关节结构的显示和影像失真、重叠间的关系。为最佳投照角度。结论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35°、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40°~45°片很好的弥补了常规正侧位片的不足,提高了肘关节骨折的检出率。对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常规正侧位片未能显示的病人,是加照时首选的投照位置。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投照中,头面部外伤颧弓检查很常见。目前颧弓的投照方式有很多种,如颧弓颅底位、顶颏位、切线位及面骨后前位等。如何选择最快、最好的投照方式很重要。我科设计了一款投照椅,采用坐式颏顶位摄影。通过多年应用,效果很好,大大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斜位照片上第5腰椎影结构偏差原因分析及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腰椎斜位投照方法进行改良,以改善腰椎斜位片中第5腰椎影像质量。材料与方法:用整体人体骨骼标本模拟病人进行腰椎斜位摄影,观察分析传统投照法中第5腰椎斜位成像原理,并根据投影学原理对体位和中心线角度作出调整。结果:对两种不同方法投照的16例腰椎双斜位片进行影像质量分级统计,并做出对比:在牺牲第1、2腰椎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改良投照法第5腰椎位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投照法。结论:改良腰椎斜位投照法是显示下部腰椎弓峡部的有效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对于上臂外伤的患者不能也不宜在X线检查中过度的搬动病人,避免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重患者患肢的损伤,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出一种能在尽量不移动患肢前提下尽快完成检查并能很好显示肱骨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1)胶片尺寸:通常选用10×12英寸的胶片(DR投照选用肩关节穿胸位)。(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患肢远离滤线器,健侧上臂尽量上举,以前臂与手垫于头下,尽量使肩部上移(或患者平卧于平车上,使用固定滤线器,用常规的投照法也可以)。(3)中心线:球管向足侧倾斜5°~10°(可根据患者的体厚适当调节),经患侧肱骨外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改良肩锁关节X线轴位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信宜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诊治的9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X线投照技术不同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肩部前后部位及肩部应力负重部位X线投照,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进行肩锁关节X线轴位投照...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颈椎斜位的投照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椎双斜位X线片主要是观察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组织结构的改变,是诊断颈椎病重要依据。传统的颈椎双斜位的体位摆法为患者直立背向立式摄影架,使身体与暗盒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0°,对准C4射人胶片中心。此投照法已沿用很久,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的增生、变形等一些病变情况,但投照时由于患者是背对立式摄影架,患者有时闭眼很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否在移动,尤其老年患者站立不稳、震颤等身体更易移动,从而导致影像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等一些组织结构,给患者的病情诊断带来影响,由于影像效果差致重摄率高,同时也增大了投照工作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乳突因其结构较为复杂,故在投照技术中是一难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调整头颅体位与X线管中心线的位置关系,利用指示灯定位摸索出一种既能清楚显示乳突各部位组织结构,又能做到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edis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右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11月期间接受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患者右冠脉病变的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进行三维靶血管重建,快速生成最少短缩率或延长率的最佳投照角度,选取两名10年以上介入经验的术者对其优越性进行评估,量化为-2至2五个等级。并对短缩率和所需投照次数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研究20例右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率为100%。生成的最佳投射角度量化评分1.38±0.72,明显优于实际介入时的角度,P<0.01。最佳投照角度下右冠状动脉主支三维长度与实际介入角度下二维测量无明显差异(32.54±5.68mmvs29.43±5.47mm,P=0.72),侧支明显长于实际测量值(26.58±3.59mmvs18.03±5.12mm。P<0.05),而主、侧支短缩率均明显小于实际介入时的投照角度的短缩率(1.48±1.88vs10.54±4.89,P<0.01;3.6±2.35vs22.13±8.08,P<0.01),并能显著减少投照次数(2.10±0.31vs2.55±0.61)。结论:medis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优于传统介入使用的投照角度,具有较少的短缩率,并能减少所需的X线投照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在新生儿肺气漏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9例新生儿肺气漏的照片体位、X线表现,重点分析侧位片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间质性气肿1例,气胸47例,纵隔气肿6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6例;正位显示肺气漏的33例,侧位片59例,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是否加用侧位片对确定诊断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能肯定气漏的诊断,并能够明确气漏的部位、范围、程度,在指导临床的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党连荣 《华西医学》2009,(11):2942-2944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关节间隙的最佳投照摄影位置的疗法。方法:观察50例非脊柱疾病患者,在透视下利用传统颈椎斜位的基础上,继续增大角度20°~25°,使人体冠状面与床面的夹角逐渐增大至65°~70°角的范围,此时颈椎(C_3~C_7)关节突关节在电视上显示最佳时,然后进行点片获取C_3~C_7关节突关节X线照片。结果:经透视点片获取422个关节突关节,其中C_3显示48个,C_4为96个,C_4为98个,C_6为98个,C_7为82个;经统计学x~2检验,颈C_3~C_7关节突关节在同一椎体的不同侧面及性别间显示率无差异(P〉0.05)。在摄影时,笔者设计将躯干冠状面与胶片成65°~70°角的范围,颈椎略呈屈曲位,头部略向对侧外旋,使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45°角,中心线下移至第五椎体下缘平行射入,经透视确定位置后点片,可得到清晰的关节突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可视颈椎关节突关节投照位。结论:可视的颈椎节突关节投照位置能清晰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不同状态下正常人群咽腔上气道间隙的变化情况,探讨颅咽侧位投照的最佳体位和状态。材料与方法:分析正常人群站立位、清醒状态及睡眠状态水平颅咽侧位口咽腔上气道间隙的X线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腭水平、舌体平面咽腔气道间隙在清醒状态站立位和水平侧位、站立位和睡眠状态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水平侧位,舌体平面及舌根平面咽腔气道间隙有统计差异(p﹤0.01,p﹤0.05);软腭水平清醒状态及睡眠状态水平侧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眠状态下水平侧位投照能真实反映上气道间隙的情况,但其操作略为复杂,因此颅咽侧位投照的最佳体位和状态是清醒状态下水平侧位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造影斜位片的最佳投照角度范围 ,细化脊髓造影的诊断征象 ,提高脊髓造影诊断的符合率。材料与方法 :(1)回顾 10 6例患者脊髓造影正、侧、斜位像X线病理变化征象 ,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 (2 )按预先设计的角度(30°、 4 0°、 4 5°、 5 0°和 6 0°)对 30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拍摄不同角度脊髓造影斜位片 ,计算诸角度斜位像诊断符合率 ,测量不同角度斜位像神经根长度和根囊角大小 ,并用盲法与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回顾性资料 :定性诊断中 ,脊髓造影正、侧、斜位像灵敏度分别为 :86 4 %、 83 3%和 91 2 % ,特异度分别为 :6 6 7% ,17 2 %和 80 0 %。对 73例手术证实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定位诊断中 ,正位像符合率为 30例 (4 1% ) ,斜位像 6 2例 (84 9% )。 (2 )前瞻性资料 :与手术结果比较 ,30°~ 5 0°斜位像诊断腰4~ 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符合率未见明显差别。经配伍组方差分析 ,Newman -Keuls检验 ,30°~ 5 0°斜位像神经根长度、根囊角大小无显著性差异 ,与 6 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与正侧位像相比较斜位像对诊断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优势。 (2 )脊髓造影斜位片应在 30°~ 4 5°范围内投照 ,在腰4~ 5水平首选出 4 0°为中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当前中老年常见病之一,要做出较准确的诊断,首先是X线摄影检查。临床上习惯摄影位置应为颈椎正侧、双斜位。而双斜位是观察颈椎孔、形态、椎弓及小关节病变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我们多年的投照实践,对常规方法的摄影斜位时对于显示上部颈椎存在不足。近年来,我们采用DRX线机后,对常规摄影方法进行改进,对于斜位摄影采用立位、后前斜位方法进行投照。现将我们的一些颈椎双斜位摄影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听道位于颞骨岩部内,为前庭蜗神经从内耳通入颅内的骨性通道。当临床有听力下降须排除如听神经瘤等病变时,就常要作该部位的拍片检查。虽然近年有了先进的MRI和CT等检查手段,但X线平片仍是常规的检查方法。我们最近对内听道拍片采用反斯氏位进行投照的探索,显示影像效果较优良,投照操作较为快捷方便,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在常规的传统颞颌关节投照过程中,常因患者的体位、身型、X球管投照角度等诸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一次性照出较好的照片来。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我院的情况,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投照方法。通过100例实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负重髌骨轴位投照方法实用性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站立负重髌骨轴位投照方法的实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常规俯卧后前髌骨轴位和站立负重髌骨轴位的投照方法得出的影像及照片成功率加以对比。结果 经过借鉴改良的站立负重位髌骨轴位片的投照方法操作简单,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较少,成像成功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结论 负重髌骨轴位投照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切合正常生理解剖,临床应用对早期及隐匿性髌股关节紊乱的检测更灵敏、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胸部外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而肋骨骨折又是胸部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因此探讨肋骨投照的有关技术问题已成放射科当前较为急迫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将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点滴体会概括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