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随着网络环境不断建设、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其中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许多不足,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必须对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积极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推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视角诠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科技资讯》2008,(31):217-2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电脑的日益普及,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甚至形成网络成瘾的现象也越发普及。这不仅给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干扰,也给学校的管理、家庭的和睦甚至社会的和谐造成消极影响。本文从心理学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作一诠释,并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承淑 《甘肃科技》2016,(11):78-80
网络连接了人与人的联系,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社会共同组成了当今的社会。但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网络舆论也良莠不齐,既有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正能量言论,也出现了不少不合法律规范的谣言、诽谤和恶语中伤,这些舆论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网络不良舆论加以规范和治理也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可以为社会增添积极向上的活力,继而推动社会朝着和谐、繁荣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提供保障,既有助于社会正能量氛围的营造,也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网络道德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抢滩网络,在互联网上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运行机制对培养优秀大学生、实现校园和谐运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成功建构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方面的某些不和谐情况,首先应该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基础。其次,要加大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前提。再次,高校教育应该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传统意识与创新意识的有机融合,这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途径。大学生和谐人格一旦确立,必将成为强大的主体力量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就业成才为最终目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碧  罗昌娴 《山西科技》2015,(3):112-114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阐述了较低信息素养水平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培养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在推动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并融入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引导大学生形成共同价值认同,凝聚社会共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高等院校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