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藻类的保存工作起始于20世纪初期对海洋微藻的保护,国际著名的海洋微藻保存机构CCAP、SAG、UTEX、COBRA等主要进行海洋微藻种质资源的保存,其种质保存的数量超过了2000多种,种质收集范围也从早期的区域性海藻种类发展到世界范围内海藻种质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2.
海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未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目前,海藻多糖积累主要聚焦于大型海藻,与大型海藻相比,海洋微藻具有种类繁多、操作简单、测定精准等优势,是亟待挖掘的有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的种质资源。文章从药用海藻资源的开发、药用海藻资源的培养、海藻生物制药的环境保障分析入手,分析海洋生物制药存在的瓶颈,挖掘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提出“海洋微藻生物制药全链条”新理念,为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居住在海洋中的光合生物,海藻与大多数陆地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它在一些海岸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藻将光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转化为化学能,并最终变成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海藻也供给陆地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像单细胞藻一样,海藻是真核的藻类,结构和繁殖也更为复杂。但相较陆地植物,海藻仍然缺乏高度特化的结构和更为有利的繁殖机制。海藻分为三个种类:绿藻、褐藻及红藻。通过天然的色泽来分辨海藻的不同种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们有着不同含量组成的叶绿素及其他色素。  相似文献   

4.
海藻用于食品和制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最近几年,蕨藻、麒麟菜作为食品和鹿角胶原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菲律宾沿岸海区具有丰富的海藻资源,是当地渔民传统的海洋开发项目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外对海藻需求量增加,因而促进了菲律宾藻类养殖业的发展。1974年菲律宾出口干海藻5039.6吨,价值1500万比索,到1979年海藻出口量达15652.8吨,价值5714万比索。  相似文献   

5.
蜈蚣藻离体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C. Ag.)是生长在潮间带或低潮带附近的一种红藻。它生长的繁盛季节是在夏季,因此,夏天到海边常见到蜈蚣藻的枝体或碎段随着波浪或潮流被漂到岸边。这些枝离破碎的藻体在海洋中有无再生能力,能否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呢?近年来,科学工作者曾对海藻进行了切段再生和组  相似文献   

6.
逄少军 《海洋科学》2005,29(11):86-86
掌状红皮藻(Palmaria palmata)是一种著名的冷水性经济海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在太平洋的东海岸也有分布。藻体呈鲜艳的红色,富含蛋白质(占藻体干质量的15%-28%)、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在英国作为海洋食品倍受人们青睐,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作为水产动物鲍鱼和海胆的活海藻饵料而知名。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学者曾详细地研究过其作为鲍鱼饵料的效果,发现在所有测试的潮下带海藻中,掌状红皮藻是促进鲍鱼和海胆性腺发育以及幼鲍生长最佳的海藻。  相似文献   

7.
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南春容  董双林 《海洋科学》2004,28(11):64-66
由于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的污染日趋加重,藻类水华已成为世界各地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直接造成危害的是一些有毒海洋微藻的水华(即有害赤潮HAB)。但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如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亦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人们注意到,在同一水体内,大型海藻的水华通常与海  相似文献   

8.
马尾藻碘化学形态研究突破(Ⅰ)南方产马尾藻碘含量最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动植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碘,海藻,尤其是褐藻类如海带、马尾藻等,在藻体内都富集了较多量的碘.  相似文献   

9.
说褐藻     
说起森林,人们马上会想到陆地上那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及其遮天蔽日的浓密树冠。其实在占我们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中,也有一种植物形成的海下“森林”。这种植物就叫做褐藻,或巨形藻。顾名思义,这种海藻堪称海藻中的巨无霸。褐色海藻组成了巨大的海藻群。  相似文献   

10.
丁美丽 《海洋与湖沼》1984,15(4):334-340
海洋藻类与海洋细菌(以下简称藻-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研究海洋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阐明藻-菌之间的营养关系是重要的一环。 海藻在正常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多种有机物质,如糖、氨基酸、维生素、核酸及其衍生物等等。这些胞外产物能刺激或支持细菌的生长。同样,胞外产物经细菌分解后,  相似文献   

11.
欺骗岛是一个著名的活火山岛,本文首次报导该岛沿岸大型海藻体上的附着硅藻。共鉴定了65种,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科22属,在我国无记录的共19种和变种。优势种为波氏脆杆藻、偏肿弧形杆线藻、古时卵形藻、海洋脆杆藻、纤细楔形藻、克革伦氏针杆藻南极变种。  相似文献   

12.
对海南省三亚湾及邻近海域的主要生态系统的真光层水域、珊瑚礁、红树林、海藻垫生态系统中的海洋蓝藻的种类、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和分离了11属24种蓝藻。结果表明,三亚湾海域真光层水域主要以来自外海的外源性海洋蓝藻束毛藻为主要优势群落,其次有共生蓝藻胞内植生藻Richelia intracelluu-laris和单细胞蓝藻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其中束毛藻主要在南海季风转换期和西南季风控制期的3—8月为主,而蓝藻胞内植生藻的硅藻根管藻共生体主要出现在8—10月的另一季风转换期。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蓝藻呈多样性分布,有集胞藻属、鱼腥藻属Anabaena、念珠藻属Nostoc、眉藻属Catothrix、颤藻属Oscillatoria和鞘丝藻属Lyngbya,它们主要在3月下旬至8月生物量较高,束毛藻也是珊瑚礁生态系中蓝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蓝藻主要以颤藻为主要优势种,其次是鞘丝藻也占重要的比例,在4—10月底都有较高的生物量,它们主要分布在0—5cm深的表土层,其次在红树的根际、气生根和幼苗的茎叶表面都有分布。海洋近岸微型海藻垫中,有些群落主要以颤藻属和鞘丝藻属为主,有些微藻垫以眉藻属为主要优势属种,蓝藻种群随季节的变化有明显的演替。  相似文献   

13.
凹顶藻属海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物通过生物链、化学信息传送、化学进攻、化学防御等机制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维系着独特紧密的海洋生物体系,作为海洋物质代谢原动力的海藻为了对抗食藻动物的吞食,大多能产生一些有特色的代谢物质,其中凹顶藻属因富含萜类化合物著称,这类化合物含有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不  相似文献   

14.
将海藻加工成海藻粉作饲料添加剂喂养禽畜,不但可大大加快禽畜的生长,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海藻是海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植物,按其藻体所呈不同颜色,又可分为红藻、绿藻、褐藻、蓝藻、金藻等,品种繁多,据记载,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品种达100种以上。海藻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研究分析,其中蛋白质含量为8%~12%,高的达到17%,所含海藻胶、淀粉、甘露醇和纤维素等无氮有机物占30%~60%。  相似文献   

15.
三沙市位于中国地理最南端,海域面积辽阔。渔业在三沙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重视海洋渔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发海水健康养殖技术,大力推广鱼-贝-藻复合养殖和离岸养殖等海洋新生产力模式,提高植食性鱼类和大型海藻养殖比例和规模,强化海洋科技和战略研究,保障三沙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绒扇藻属(Avrainvillea)藻体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尤其盛产于珊瑚礁上。因此,该属种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海区的限制。绒扇藻属的主要特征是藻体深绿色,褐绿色或黑褐色,基部是由假根状丝体相互交织,构成固着器,固着在礁石上。叶柄单生或具有多次分裂。叶片单个或多个,形状不一,多数为扇形,长圆形,肾形到扁压。藻体不钙化,通常黄色或褐色。二叉状分枝,基部常常缢缩,似念珠状或念珠状。皮层丝体无明显分化或具假皮层。关于绒扇藻属海藻的分类研究,至今为止,已发现23个种。  相似文献   

17.
《海洋科学》2009,33(2)
海藻种质库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坐落在位于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培育楼。海藻种质库从当初单一海洋单细胞海藻种质库扩大到现在包括海洋单细胞和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全面海藻种质库,承担着全面收集、培养和提供海藻种质材料和技术支持的社会责任。目前的种质库占地300m^2,  相似文献   

18.
孔石莼与2 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交叉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海洋大型海藻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和海洋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Kylin var.tsingtaoensis)、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的滤液做了交叉培养研究,初步探索藻间的克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2种微藻滤液对石莼生长的影响均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温度处理的石莼滤液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以推测:石莼对亚历山大藻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而石莼对青岛大扁藻的抑制作用和两种微藻对石莼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来实现的,至于其它的方式和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海藻提取物抗炎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属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海藻样品于2000年采于山东青岛和威海沿海,首次采用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体外筛选技术对39种海藻样品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筛选,以期从海藻中寻找天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药物活性前体。结果表明,18种海藻(7种褐藻,11种红藻)对HLE有抑制活性,而绿藻缺乏抗HLE活性。这18种海藻中,7种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分别为:鸭毛藻、海头红、江蓠、细枝软骨藻、粗枝软骨藻、小粘膜藻和绳藻,其中尤以绳藻的抑制活性最强(在浓度为25μg/ml时可达98.9%)。  相似文献   

20.
定量研究黄渤海近海大型经济海藻的面积、产量及其固碳能力和空间分布,对海洋牧场建设和海藻固碳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2016年《山东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对2001—2015年黄渤海近海和全国近海养殖大型经济海藻的产量、面积及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CCI指数计算了黄渤海近海及全国近海大型经济海藻的固碳能力,并分析了2016年山东省养殖海藻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2001—2015年海藻养殖面积、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全国海藻养殖面积在2005—2007年,产量在2006—2007年出现间断性下降,黄渤海海藻养殖面积在2005—2007年,产量在2001—2003年、2005—2008年出现阶段性下降;黄渤海近海海藻养殖产量占全国近海海藻养殖产量年均约45.53%,固碳总量占全国海藻固碳总量年均约51.75%,其中裙带菜,海带及紫菜为黄渤海海藻养殖的主要经济藻类;以山东省为典型省份的海藻固碳强度在海岸带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其中威海市荣成区域人工养殖海藻固碳总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