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沙灵山岛滨海景观工程设计中以经济性、生态性、使用导向为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基础上,使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安全、水经济相协调,融入国际上的治水新技术和理念。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城市功能,有目的地在自然景观尺度、人文景观强度以及公共活动密集度等方面对场所进行理性的引导与控制,满足不同滨海区域的活动需求,突出场所的时代感及地区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州南沙新区成为我国第6个国家级新区,已将其规划定位为服务内地、链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育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要构建互联网与物联网有机结合的智慧岛及宜业宜居的生态滨海新城。南沙区的灵山岛因水而生,在灵山岛城市景观堤防建设上,要做到城水相融,人水和谐共处,营造安全、静谧的、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相关规划,要求通过沿岸建设景观堤防及水闸形成连续防洪(潮)体系,设计防洪(潮)标准为200 a一遇,在设计中对景观海堤的布置与海堤堤顶高程进行详细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滨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以深圳市坝光片区为例,根据其山地海岸地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源型河流地区、滨海高潮位地区等特点及易产生洪潮顶托、对海洋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现状问题,重点针对滨海地区内涝风险高、雨水利用率低和生态功能丧失三大特征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可在滨海地区推广应用的特色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为滨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合理的思路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海堤的功能已不限于单一的防灾减灾,而需融合防潮减灾、生态服务、景观营造、游憩构建等复合功能建设生态海堤。生态海堤新技术“多功能生态海堤构架体系”通过对海堤断面标高体系的分析,结合多功能需求,采用分带设防、堤顶后置的理念,布设二道防浪系统,有效降低海堤堤顶高程,在海堤空间载体实现了复合功能的系统融合。该文结合南沙新区灵山岛尖南段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建设工程的实践,介绍该技术的运用实例,为生态海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该工程以提高温瑞平原东片排涝能力为主,兼顾改善水生态环境与景观,为将东片切实建成防洪安全、排涝及时、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城、灵韵水乡"打下坚实的水利基础。通过滨河景观建设,提高水域景观性,恢复河道综合功能。对河道的亲水设施设计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寻找适合城市河道亲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天津滨海旅游区临海新城是集旅游、休闲、居住、服务于一体的临海生态型新城区,生态环境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水系统管理则是生态环境改造的首要任务。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从水系内不同的调节水位差,不同的换水口大小、数量及位置等多种情况,对临海新城"渤海之钻"方案的水系统循环管理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河道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册亨县者楼河县城段河道为例,分析了山区城镇河道存在的问题、生态改造的思路以及处理措施。通过新建生态蓄水坝和滨水景观节点,在保证河道防洪功能的同时,激活了滨河带的生态、休闲服务等多重功能,力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景观视觉效果、传达城市历史文化。这对山区城镇河道生态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思路。古代人类在长期水资源管理及与各种水灾害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朴素的具有生态价值的经验,表现为城乡聚落选址、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形态等方面的适应性景观,集中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思想,对城市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学术界对古代城市水适应性景观经验的探索,其中对中东地区、古希腊、古罗马、古玛雅文明等研究的成果最为丰富,引水、蓄水设施是大多数研究的关注重点。水适应性景观的内容和形式受降水、地形特点等因素影响。当前,传统城市水景观的研究已从传统的防洪、抗旱等单要素研究转向综合研究,探讨水景观的复杂结构和复合功能。随着现代水利技术的发展,古代城市水景观遗产正日渐破坏消失,面对危机四伏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如何借鉴古代城市水适应性景观经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完善和发展,是当代景观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辽河流域滨海湿地分类和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梁凤国  杨俊 《人民长江》2008,39(20):18-20
通过对辽宁省滨海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滨海湿地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特征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建立了辽宁省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结合松辽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遥感技术和GIS的支持下,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河流域滨海湿地动态变化过程.根据流域滨海湿地变化特点,提出湿地保护对策和建议,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红娟  岳晓红 《江苏水利》2008,(1):12-13,15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城市的命脉,滨水区维护着城市生命的延续,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滨水景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生态建设.让滨水区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肺”、“绿带”.成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绥中滨海经济区的建设实践,落实区内滨河空间的环境整治及景观规划工作,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土地价值,促进滨海经济区高速度、高标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绥中金丝河河道景观的治理规划,论述了河道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旨在探讨河道治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结合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面积逐渐减小,尤其2000年以后湿地退化呈现加快趋势.基于五期遥感数据,综合采用RS、GIS技术和野外调查方法研究1980-2015年来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 显示:近35年珠江三角洲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1980年人工建设用地仅为511.68km2,截止到2015年,人工用地面积达到1908.44km2.湿地面积占滨海湿地面积不到50%,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变化度是自然湿地4.7倍.最后针对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滨海小流域完整的水系特征及其洪旱灾害频繁、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突出的特点,构建了函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6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翔鹤潭江流域进行水生态文明现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甄别滨海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虎 《水电站设计》2020,36(1):8-10,18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特别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生态建设理念把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理念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高原城市河流具有高寒、高海拔、强紫外线、推移质含量高等特点,传统的生态景观坝坝型在高原城市河流的运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结合拉萨河6号闸坝型选型研究,分析各类生态景观坝在高原地区的应用特点,对高原城市河流的景观坝选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滨海城市受台风风暴潮、上游洪水、暴雨、外江潮位等复合致灾因子的影响,洪涝灾害事件频发,洪水安全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降低滨海城市面对洪涝灾害的脆弱性,以杭州市钱塘区下沙片为研究对象,考虑滨海城市复杂的下垫面地形因素,构建了能够模拟河道、管道和地表洪水演进的水动力学模型,经率定和验证后进行暴雨、外江潮位等复合致灾因子情景下的洪水淹没情分析,提出洪涝灾害防御措施和建议,提升洪水灾情预判和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规范利用和保护城市水系,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基于水安全、水环境、水交通、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水管理多位一体的水系规划和建设模式,编制了宁阳县城市水系规划,构建了完善的城市水系系统和水系布局,对其他城市水系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唐山市环城水系工程建设,在对其河道景观规划背景、总体布局及原则分析基础上,从水系景观、堤岸景观及绿色走廊景观营造三方面,对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构建人水和谐的城市美景,创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滨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东莞滨海湾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填海工程前后流场变化及内河涌入海口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滨海湾新区填海工程对人工岛附近流场有一定影响,但对水位基本没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滨海山丘区城市上游有山丘区,洪水下泄速度较快;下游受到潮水的顶托作用,内河洪涝水无法外排入海,洪涝灾害频发。城市化的进程也改变了原有下垫面的产汇流特性,既不能采用原有天然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也不能采用城市排水的计算方法。论文针对快速城市化中的滨海山丘区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市政排水计算公式、水利推理公式和非恒定流法之间的区别,提出了利用推理公式、管道汇流和非恒定流法相结合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方法。以赣榆县柘汪-石桥片区为例,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计算其设计洪水。结果表明:非恒定流方法的计算结果比推理公式方法小,该方法比较符合滨海山丘区的洪水特性,可为城市建设和河道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区的水系景观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统筹梳理规划区域内的水系,以"引、通、串、清、环"为手段,提出构建"一轴、两涌、三区、五湖、多节点"的水系布局,实现了蕉岭县水系治理与水景观建设的和谐统一,可供同类城市进行滨水空间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