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菊花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人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_(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_(63))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_(41a))的含量,并同时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血栓素A_2(TXA_2)的含量及血小板的粘附率与最大聚集率,观察UC病人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及菊花煎灌肠对其的影响。结果:上述指标在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较活动期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中药菊花煎灌肠治疗,治愈率为65.63%,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菊花煎灌肠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定口服配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及肠粘膜均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GMP-140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肠粘膜情况,而且能降低GMP-140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杜明  王秋萍  张锦明 《河南中医》2015,35(2):390-391
目的:观察中药免煎颗粒联合美莎拉嗪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口服联合美莎拉嗪灌肠液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有效率为86.8%,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联合美莎拉嗪灌肠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确诊病例44例,以三黄灌肠液(黄连、黄柏、黄芩煎液)加锡类散、云南白药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为93.18%。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以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及灌肠治疗,均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腹痛、里急后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灌肠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单纯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85.56%)明显优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3.33%),P=0.042;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33%),P=0.005;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0%),P=0.029;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结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现象较少,治疗后较少出现复发现象,改善患者预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临床活动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7.27%),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李从义  付强 《陕西中医》2008,29(5):559-560
目的:探讨局部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双盲对照,治疗组采用肠炎灵灌肠液保留灌肠,配合口服用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服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肠炎灵灌肠液配合口服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口服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锡类散灌肠治疗,治疗组使用锡类散的灌肠剂灌肠配合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4.4%,总有效率为95.5%,与对照组比较(57.8%,82.2%)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梁碧莲 《陕西中医》2004,25(9):805-806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 5 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32例 ,采用愈肠汤 (菊花、赤石脂、蒲公英、赤芍、白及、地榆炭、黄柏、诃子。)保留灌肠 ,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8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使用中药愈肠汤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少萍  康卫红 《陕西中医》2010,31(9):1143-114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中药配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要灌肠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生地榆、败酱草、马齿苋、半枝莲、白及等)配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7.78%,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中药配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延长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增加肠壁对药液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肠煎剂(1号免煎中药)口服加灌肠并微波照射长强穴与神阙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本院自制中药颗粒剂益肠煎1号,温开水冲开口服加灌肠,同时微波照射长强穴与神阙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46例。结果:应用1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93.84%,治愈率60.96%。结论:自制益肠煎1号免煎中药口服加灌肠并微波照射长强穴与神阙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仙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探讨芪仙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予芪仙汤煎剂口服灌肠、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结合地塞米松灌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结论:芪仙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托里化腐生肌愈疡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托里化腐生肌愈疡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拟托里化腐生肌愈疡散灌肠 (治疗组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 4 0例 ,并与锡类散灌肠 (对照组 )治疗 75例对照。结果 :治愈率 ,治疗组 65 .0 % ,对照组 4 5 .2 % ,经 χ2 检验 ,χ2 =7.76,P<0 .0 1 ,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自拟托里化腐生肌愈疡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较中医药传统疗法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督灸配合中药与单纯西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CD62P的影响。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督灸配合中药组(观察组)各80例、西药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督灸配合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美莎拉嗪片。两组疗程均为40 d,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群及CD62P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CD4,CD8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62P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配合中药汤剂可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6.
四白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少琼 《陕西中医》2007,28(1):56-58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解毒类中药配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四白汤(白头翁、白及、白芍、白参、黄连、黄柏等),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拟四白汤口服,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肠愈疡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炎症性指标血沉、血小板计数等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口服,每日4次,治疗组给予调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证候及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在降低证候总积分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52.38%,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92.06%,两组中医证候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腹泻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治疗组在降低血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小板计数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治疗组开始时偶见恶心、头晕等症状,患者均可耐受,未终止治疗。结论:调肠愈疡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活血愈肠饮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自拟活血愈肠饮并配合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嘧啶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及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自拟活血愈肠饮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4.4%)(P<0.05)。结论自拟活血愈肠饮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予以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等指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显示,大肠湿热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2.3%,脾虚湿热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5%,肝郁脾虚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1.7%;三组患者Sutherland DAI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沉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简便,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控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辨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采用中药辨证口服给药加灌肠;对照组32例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胶吡啶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达34.72%和33.33%,有效率为87.50%和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