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55例确诊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为子宫畸形组,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其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体重。根据畸形子宫形态,将子宫畸形组分为鞍状子宫组、纵隔子宫组、单角子宫组、双角子宫组和双子宫组。选取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畸形组孕妇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畸形其他亚组相比,完全纵隔子宫组和单角子宫组孕妇先兆流产率和早产率较高,双子宫的胎膜早破率和前置胎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畸形孕妇为高危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不同形态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不同,应选择个体化的终止妊娠方式。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PROM)是产科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10%~25%。发生胎膜早破后,90%的孕妇将在24小时内分娩,如果早产伴发胎膜早破,则90%的孕妇将在1周内分娩,处理不当,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内膜炎、新生儿感染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胎膜未破者。因此,对胎膜早破应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足月胎膜早破时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统计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分娩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638例。按胎膜早破时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分组。统计各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各组间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1,P=0.084)。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48h组的剖宫产率为46.8%,显著高于破水至分娩时间<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47)。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48h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收住院率均显著高于破水时间<24h组(χ2=3.94,P=0.011)。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超过48h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早产、剖宫产率升高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0年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246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40例,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分娩病例140例与之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难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并可增加母婴并发症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其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例)和剖宫产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出血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剖宫产组晚期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及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分娩组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内膜炎,主要治疗方法为清宫术;剖宫产组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及应用缩宫药物等。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母体和胎儿并发症以及难产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分娩的4042例产妇资料,其中观察组胎膜早破517例,对照组胎膜未破3525例。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早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率、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体及胎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后不同羊水指数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96例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产妇进行研究,根据羊水指数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组羊水指数正常,Ⅱ组偏少,Ⅲ组过少,均进行相同的抗感染、抑制宫缩等处理,分析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Ⅲ组产妇羊膜腔感染及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Ⅰ、Ⅱ组(P〈0.05)。Ⅰ组的分娩方式多为自然分娩,Ⅲ组多为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儿胎膜破裂后,剩余羊水量可影响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胎膜破裂时,应密切监测羊水指数的变化,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7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的结局。方法选择ICP产妇47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非ICP孕妇100例(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剖宫产、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1),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160例,分为剖宫产组80例和阴道分娩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原因及休克发生率等,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阴道分娩组患者相比,剖宫产组患者出血量及休克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内膜炎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率较高,应合理地选择分娩方式,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唐河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早产胎膜早破20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取同一时段的早产242例作对照分析。结果PROM发生率为46.2%,围生儿病死率为6.3%,胎儿宫内窘迫率为7.88%,新生儿窒息率为13.2%,PROM组产前感染率为6.2%,高于对照组(P<0.005)。61.5%的感染发生在破膜48h之内。PROM组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3.3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产胎膜早破的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延长孕周,适时终止妊娠,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对产科胎膜早破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将120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孕妇的不同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死亡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实施简单安全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孕妇感染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对改善母婴预后,提升母婴健康水平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早产及母婴结局影响的情况。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早产孕妇65例根据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35例(宫颈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和对照组30例(无生殖道感染),对两组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母体病率(分娩1周内体温达到或超过37.5℃)、胎盘病理阳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妇的产褥感染率及产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患者经抗感染、促肺成熟等期待疗法,可显著改变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本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掌握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1223例住院患者中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观察分析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及构成比、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给药剂量、胎膜早破以及人工破膜患者胎膜破裂距离分娩时间。结果 1223例住院患者中有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1%。其中,顺产402例(56.6%),剖宫产308例(43.4%)。顺产患者中未合并B族链球菌(GBS)阳性的胎膜早破(PROM)患者201例(28.3%)、GBS阳性患者108例(15.2%),未合并GBS阳性的人工破膜引产68例(9.6%),其他25例(3.5%)。710例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钠,为550例(77.5%),其次为头孢唑林钠,为62例(8.7%),第3为青霉素钠,为47例(6.6%),其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1例(4.4%)。联合用药方案主要为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有26例,占比为83.9%。除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棕榈酯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莫西沙星片给药途径为口服,其他药物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合并GBS阳性者临产或胎膜破裂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孕34~36+6周近足月PROM未行GBS筛查者入院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及人工破膜引产患者在胎膜破裂后6 h内启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剖宫产患者断脐后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结论本科围分娩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指南有出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菌生长者作为研究组,40例培养结果无菌者为对照组。进行抗生素、宫缩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探讨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以及绒毛膜羊膜炎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监测胎儿宫内状况以及宫内感染指标,明确致病菌,合理采用药物进行预防及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胎膜早破患者68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分娩方式等情况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分娩方式等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延长孕周天数,降低产后出血量,孕妇感染率有所降低,可以明显改善母婴的预后,对母婴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按期定时产检并分娩的妊娠妇女581例采用Amsel法检测,将无临床症状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妇女256例设为观察组,未检测出细菌性阴道病的妊娠妇女325例设为对照组。探讨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患者分别为68例(26.6%)、53例(20.7%)和50例(19.5%),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和产褥感染患者分别为34例(10.5%)、25例(7.7%)和27例(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妇女患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有显著的影响,应加强产检时对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和治疗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新生儿的关系。方法 用培养法对病例组50例先兆早产或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及对照组68例足月入院分娩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行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 病例组UU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胎膜早破发生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生殖道UU感染与早产、新生儿病率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2009年6至12月我院胎膜早破孕妇115例分成2组,地诺前列酮组45例,孕妇使用控释地诺前列酮引产,缩宫素组70例孕妇使用缩宫素引产,记录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生物物理评分.结果 地诺前列酮组引产失败率2.2%(1例),缩宫素组为11.4%(8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组胎儿窘迫发生率8.9%(4例),缩宫素组为21.4%(1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组的剖宫产率较高[54.3%(38例)比28.9%(13例),P<0.01];地诺前列酮组的第一产程较缩宫素组明显缩短;但地诺前列酮组发生宫缩过度刺激的比例较缩宫素组高;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成功率较高,可以缩短产程,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但要注意宫缩过度刺激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ly released dinoprostone used for induction of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Methods This study recruited 115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from June 2009 to December 200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ow groups: the dinoprostone group (45 cases) and the oxytocin group(70 cases). The modes of delivery, stage of labor, cesarean section r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fetal and neonatal condi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failure rate of induction induced by dinoprostone was 2.2%. The failure rate of oxytocin was 11.4%. The difference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20), as was the rate of fetal distress(8.9% vs 21.4% ) and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28.9% vs 54.4% ). And delivery was shortened obviously in dinoprostone group than that in oxytocin group. The over stimulation of uterine contraction occurred in dinoproston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onatal conditions. Conclusions Dinoprostone increases the success rate of induction in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and shortened the delivery time. Dinoprostone does not result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or neonatal distress. The over stimulation of uterine contrac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inoprostone is used for induction of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方法316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早破组),随机抽取同期300例无胎膜早破试产孕妇为对照组,从胎方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有无感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异常胎位呈显著性关系(P<0.01),早破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率则明显升高(P<0.01),新生儿窒息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16例胎膜早破孕妇临床均无感染发生。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密切,胎位异常(尤其是头位的胎位异常)和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率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