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LA-G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正常妊娠且无流产史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期间复发性流产患者(URSA)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LA-G非编码区14bp基因多态性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两组人群绒毛组织HLA-G 14bp插入/缺失基因型及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对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14bp/+14bp的杂合子基因频率为65.00%,对照组-14bp/+14bp的杂合子基因频率为4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入纯合子基因频率为+14bp/+14bp为10%。对照组基因频率为26.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LA-G mRNA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t=9.658,P=0.000)(P<0.05);HLA-G 蛋白在观察组里呈强表达,在对照组里呈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G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也是导致患者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复发性流产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结论 HLA-G非编码区-14bp/+14bp的杂合子基因大大增加了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几率,同时复发性流产影响HLA-G mRNA及HLA-G 蛋白的正常表达。对复发性流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E-选择素基因第2外显子G98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湖北地区汉族人群E 选择素 (E selectin)基因第 2外显子 9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比较种族间单核苷酸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的分析方法 ,检测了 2 40名健康者E selectin第 2外显子 98位点单核苷酸的基因型。结果 :E selectin各基因型频率GG型91.3 % ,GT型 8.7% ;G ,T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95 .6% ,4.4% ,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其它种族比较 ,发现不同种族间E selectin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 se lectin基因第 2外显子 9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这种多态性在种族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CDKAL1基因rs471252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对382例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其中T2DM组192例,对照组190例)rs4712523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T2DM组中rs4712523的G等位基因频率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4%和6.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3%和3.2%(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654倍(OR=1.654,95% CI=1.237-2.212).结论 CDKAL1基因rs4712523多态性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 DM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探讨其与儿童EBV感染I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102例EBV感染IM患儿及165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了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采用ELISA检测了51例EBV感染IM患儿及146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结果 EBV感染IM组与正常对照组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2,P=0.034),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6.672,P=0.01);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72,P<0.01),EBV感染IM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浆sHL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9,P=0.048),14 bp+/+基因型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低于另两组基因型(Z=-2.376,P=0.018).结论 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与儿童EBV感染IM的发生有关,携带14 bp-/-基因型或缺失14 bp等位基因的儿童可能更易发生EBV感染.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BV感染IM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基因(E-cadherin gene,CDH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20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256名健康对照的CDH1基因启动子区-160C/A、-347G/GA和3′UTR+54C/T3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携带3′UTR+54C/T 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CDH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CDH1基因-160C/A和-347G/GA 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TR+54C/T SNP 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中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65.2%,89.1%)明显高于对照组(52.7%,64.5%)(P<0.01);CC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比值比为1.85,95%可信区间为1.27~2.69);且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C基因型患者癌组织CDH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T等位基因(CT+TT)携带者(P<0.05).采用2LD软件分析显示-160C/A、-347G/GA两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D′=0.999 582),-160A/-347GA单倍型仅在患者组中检测到(5.1%),-160C/-347GA单倍型可能明显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比值比为0.66,95%可信区间为0.45~0.96).结论 CDH1基因-160C/A、-347G/GA SNP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两位点的单倍型可能改变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3′UTR+54C/T多态CC基因型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32例子痫前期,70例正常妊娠女性MTRR的A66G进行基因分析。比较上述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差异。结果MTRR基因A66G突变型等位基因G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GG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AG基因型比AA基因型发生子痫前期风险高1.98倍,GG基因型比AA基因型发生子痫前期风险高5.2倍。结论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生相关,AG、GG基因型增加了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HLA-G基因3’非翻译区14 bp缺失多态性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中的差异,分别提取患者蜕膜和正常女性外周血DNA。PCR扩增HLA-G基因第8外显子,产物经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经EB染色后在凝胶成像仪下观察。显著性检验用SAS软件包进行四格表χ2分析。结果显示:(1)-14 bp和+14 bp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SA患者组中-14 bp/+14 bp杂合子的比例显著升高(χ2=4.7690,P=0.0290)。结果提示,中国人群HLA-G 14 bp缺失多态性在维持正常的妊娠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苏南地区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70例苏南地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者(病例组)和17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利用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病例组MTHFRC677T位点的TT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南地区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育龄妇女发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GFBR3基因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寻找POF的致病基因,以期为PO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10例POF患者及11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标本,利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中的DNA,设计TGFBR3基因16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的2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TGFBR316外显子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2502A/C位点多态性:卵巢早衰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0%(84/110)、25.0%(28/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5%(196/220)、12.5%(28/220);对照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2%(97/110)、11.8%(13/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1%(207/220)、5.9%(13/220);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686/A位点多态性:卵巢早衰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1%(84/110)、25.9%(29/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1%(195/220)、12.9%(29/220);对照组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5%(94/110)、14.5%(16/110),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7%(204/220)、7.3%(16/220);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30+204_2430+205 insTTGT、2431-7A〉C、2467C/T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卵巢早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GFBR3基因型分布显著改变,提示其在卵巢早衰的病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型干扰素通路IRF5 基因rs2004640、rs10954213、rs4728142 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运用Taqman 荧光定量PCR 检测218 例SLE 患者及200 例健康对照者IRF5 基因rs10954213、rs4728142、rs2004640 位点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SLE 的关系;用IIF 法和LIA 法测定218 例SLE 患者血浆中抗核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和特异性抗体,并分析其与IRF5 rs2004640、rs10954213 位点基因频率的关系。结果:IRF5 rs2004640 位点等位基因T 频率分布SLE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6.809,P =0.009),基因型GG/ TT 分布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5.111,P =0.024,);IRF5 rs10954213 位点等位基因G 频率分布在SLE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4.332,P =0.037);基因型GG 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5.805,P =0.016);IRF5 rs4728142 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 组IRF5 rs2004640 位点等位基因T 和抗Sm 抗体、抗Rib-P 抗体相关(字2 =8.512、4.057;P =0.005、0.048)。218 例SLE 患者中活动期患者特异性抗体主要以Anti-NUC、Anti-His、Ant-Rib-P 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F5 基因rs2004640、rs10954213 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 易感性相关,rs4728142 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SLE 易感性不相关;IRF5 rs2004640 T 等位基因和抗Sm 抗体、Anti-Rib-P 抗体相关,SLE 活动期患者特异性抗体主要以抗ds-DNA 抗体、抗NUC 抗体、抗His 抗体、抗Rib-P 抗体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B(fibrinogen,FGB)基因启动区 - 14 8C/ T、- 4 5 5 G/ A、- 85 4 G/ A3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及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 DNA测序分析检测 377名中国南方汉族人 FGBβ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 ,群体数理遗传学方法分析 FGBβ 3个基因位点 SNP的遗传平衡吻合度和相互间连锁不平衡关系。结果  3个 FGBβ 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检出了 FGBβ3个位点 SNP的共 9种基因型 ,- 14 8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 .5 97、0 .35 8和 0 .0 4 5 ;- 4 5 5 G/ A SNP各基因型频率与 - 14 8C/ T SNP相同 ;- 85 4 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82 0、0 .178和 0 .0 0 2。各 SNP位点的少见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0 .2 2 4 (- 14 8T)、0 .2 2 4 (-4 5 5 A)、0 .0 92 (- 85 4 A) ;常见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776 (- 14 8C)、0 .776 (- 4 5 5 G)、0 .90 8(- 85 4 G)。男女性别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经连锁不平衡检验 ,- 14 8C与 - 4 5 5 GSNP为完全一致型 ,- 85 4 G/ A与 - 14 8C/ T、- 4 5 5 G/ A为随机分布。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海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与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青海省PIH患者13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135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IH患者和对照组瘦素基因G-2548 A多态性分型并测序验证。结果 PIH组基因型频率GG型、GA型和AA型分别为53.1%、40%和6.9%,对照组分别为60%、34.1%和5.9%。PIH组和对照组瘦素基因G-2548 A位点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21,P0.05,OR=0.66,95%CI=0.45~0.99)。结论青海省瘦素基因G2548位点G/A基因多态性与其妊娠高血压的易感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易感基因,A等位基因可能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G1793A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0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120例正常妊娠女性MTHFR的G1793A进行基因分析,比较上述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差异。结果 MTHFR基因G1793A突变型等位基因(A)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性差异,GG、AA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AA基因型比GG基因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风险高3.63倍。结论 MTHFR G1793A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生相关,AA基因型增加了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GG基因型是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PER1基因rs10269151位点SNP多态性与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 Pshot法对117例自然流产汉族女性和107例对照组女性GPER1基因rs10269151位点进行的基因分型,采用SHEsis进行遗传分析,探讨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rs10269151位点病例组基因型频率AA 85%、AG 6.84%、GG 92.31%,病例组AA 0.85%、AG6.84%、GG 92.31%,p Value0.05;病例组等位基因频率A 4.27%、G95.73%,对照组3.27%,96.73%,p Value0.05。结论GPER1基因rs10269151位点与自然流产之间缺乏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位点与宁夏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测定代谢参数.结果 2型糖尿病组SNP45位点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脂联素基因的SNP45多态性位点与宁夏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相关;GG基因型者具有2型糖尿病高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林人群IL-23R基因rs7517847和rs1048962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IL-23R基因多态性检测,与100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两个SNP位点(rs7517847和rs10489629)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假设遗传方式下,rs7517847位点的纯合突变GG基因型与(TG+TT)基因型比较;rs10489629位点的纯合突变AA基因型与(GA+GG)基因型比较,其频率分布差异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3R基因rs7517847和rs10489629位点的多态性均与吉林人群AS易感性有关;携带G等位基因(或A等位基因)且为GG(或AA)基因型的个体患AS的倾向性增大,可能是患AS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125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及133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中66例重型和15例危重型EV71感染HFMD患儿及133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中sHLA-G水平.结果 EV71感染重症HFMD组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14 bp-/-、14 bp+/-和14 bp+/+的频率分别为49.6%、42.4%和8.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6%、48.9%和16.5%,两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0,P=0.020);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0,P=0.005,EV71感染重型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Z=-9.692,P=0.000),危重型组血浆中sHLA-G水平明显高于重型组(Z=-2.420,P=0.016).结论 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与儿童EV71感染有关联,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V71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醇代谢关键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G1510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宁夏汉族、回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2名回族和236名汉族人群乙醇代谢关键酶ALDH2基因G1510A(rs671位点)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宁夏回族群体乙醇代谢关键酶ALDH2基因G1510A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G:69. 14%,GA:27. 16%,AA:3. 70%,G:82. 72%,A:17. 28%。宁夏汉族群体乙醇代谢关键酶ALDH2基因G1510A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G:71. 19%,GA:25. 00%,AA:3. 81%,G:83. 69%,A:16. 31%。按性别分组,乙醇代谢关键酶ALDH2基因G1510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亦无差异。结论乙醇代谢关键酶ALDH2基因G1510A位点在宁夏回、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苏省汉族正常人群中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常见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C26304T和G27466A的遗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分析江苏省扬中地区511名健康汉族人的XRCC1基因C26304T和G27466A的基因多态性。结果511名江苏汉族人的XRCC1 C26304T基因型CC、CT、TT的频率分别为45.8%、42.7%和11.5%,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别为67.1%和32.9%。G27466A基因型GG、GA、AA的频率分别为68.9%、29.0%和2.1%,等位基因G、A的频率分别为83.4%和16.6%。江苏人群的C26304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浙江、台湾人群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意大利人、美国白人、美国黑人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江苏人群的G27466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浙江人、台湾人、意大利人、美国白人、美国黑人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江苏汉族人群XRCC1基因C26304T和G27466A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特点;证实了C26304T和G27466A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存在种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选择素(P-selectin)基因启动子区C-2123G、T-1817C多态性在中国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200名健康者P-selectin基因启动子区C-2123G、T-1817C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中国湖北地区健康人群P-selectin C-2123G基因各基因型频率:CC型8.0%,CG型40.5%,GG型51.5%;C,G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2%,71.8%,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和英国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selectin C-2123G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1).P-selectin T-1817C基因各基因型频率:TT型65.5%,TC型28.5%,CC型6.0%;T,C各等位频率分别为79.75%,20.25%,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英国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selectin T-2123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selectin启动子区C-2123G、T-1817C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在同种族男女间无差异,在各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